生命之泉——水井
(公元前 3000 年)
水是人类生存最宝贵的资源,离开了水,生命之树就会枯萎。在没有学会挖井之前,人类只能是逐水而居,这必然大大限制了人类活动的范围,而自从有了井,人类的足迹就踏遍了天涯海角。因此,井的发明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无疑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井的出现经历了漫长的岁月。最初,人们逐水而居,为了使泉水不受污染和便于打水,开始学会用石头筑坝和用木制的套筒引水,形成“奶头”泉或闭合泉。欧洲的大多数所谓“圣井”,实际上就是这种闭合泉。
但泉水长期使用后会变小,这时人们就考虑到将它扩大,于是有了挖井的最初意向。在长期实践中人们又认识到,在有的干涸的河床上挖坑后也能
出水。于是逐步形成了在地表下面取水的概念。
人们还观察到,地表下面有水的地方,会发生超出一般水平的凝聚现象: 早晨有水气从地面升起,需要大量水分的植物生长茂盛,等等。于是人们又学会了选择挖井的正确地点。
最初的井可能只用石头砌成而没有内衬。后来井挖得深了,为了防止倒塌,于是开始用修琢过的石料、砖和木头来做内衬。巴基斯坦的昌杜达罗和莫亨乔达罗的一些井可能是目前所知的最古老的井,其中较早的约出现在公元前 3000 年。这些井用设计得很好的楔形砖砌成。用砖作顶盖,周围用砖铺
平,以便于放汲水罐。这种造井的方法逐渐向西传播,到公元前 2000 年,在
中东的埃及和迦南挖的水井已深达 200 余英尺,开罗的雅各井接近 300 英尺。这些水井都有栏杆,以防人和东西掉进去。但在地下水接近地面的地方
或在农村,可能至多有一个低矮的井台。人们天天都要打水,日久天长,绳子便在井沿上磨出了沟槽。但是,如果水井的内径大,井又很深的话,常常修有石级,一直下到水面。建于 1527 年的奥尔维托地区的桑帕特里齐奥大井就是这样造的,它有一个双螺旋形的盘梯,连骡子也能沿着盘梯一直下到井底。
所有这些井都是挖的。直到 17 世纪才出现钻井的方法。最先钻井的是意大利人,他们用手钻钻井,但开始也要先挖到相当深度,然后才试着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