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的发明

(1930 年)

电视是一种传播图像的电子技术,它在 100 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大致经历了设想阶段、机械扫描阶段、电子扫描阶段和第二次大战后的发展阶段。 1850 年,英国的巴克韦尔建造了一个能够传输手迹和线条图的电传系

统。他用不导电墨水在金属板上书写,然后用几组金属针进行扫描,每根针与一条电路相连,在接收端,每一个金属针线路的电流都在一个旋转的鼓上留下一个印记,原来的手述或图表就会在接收端再现出来。

1873 年,英国的史密斯发现了硒的光敏性。利用这种材料,出现了许多

电视设计方案。其中以德国发明家尼普科 1884 年发明的扫描图盘,对以后的发展影响最大。这个设计第一次提出了能以足够快的速度传输图像的实际方法。

1897 年,布劳恩发明了一种带荧光屏的阴极射线管,电子束撞出时,荧光屏上会发出亮光。1906 年迪克曼和格拉吉利用布劳恩管进行图像重现。但这种装置只能算是传真系统,而不是电视系统。

1908 年苏格兰工程师坎贝尔·斯温顿提出了一种设计,将阴极射线管不仅用于接收,而且用于发射。1911 年他进一步提出,对发射器应有特殊的阴极射线管,它的屏由互相绝缘的光敏元件镶嵌而成。需要传输的图像投影到这个屏上,用阴极射线束对存贮在这个元件上的电荷进行扫描放电,这实际就是现在所谓的“摄像管”。这个相当精彩的设计思想,正是现代电视的基本原理。

1920 年,发射和接收电视图像所必需的技术条件都已具备,开始进入实际建造电视系统的阶段。

英国发明家贝尔德从 1923 年起从事电视系统研制工作。到 1925 年,他完成了一种电视系统。他使用一个孔径上带有透镜的尼普科盘来扫描景象, 每秒 5 幅图像,各个图像 80 条扫描线。贝尔德在这个装置中尽量应用电子管放大器,尽管图像很小,暗淡而且摇晃不定,但确实能看出人的面貌。

1929 年,英国广播公司允许贝尔德公司开始公共电视广播,每秒 12.5

帧图像,每帧 30 行。美国贝尔实验室的艾夫斯和他的助手主要研究在扩展电

话通信中使用的电视设备。他于 1927 年在华盛顿与纽约之间播送了每秒17.5

帧、每帧 50 行的图像。到 1932 年,美国无线电公司发射的图像达每秒 24

帧,每帧 120 行。从 1930 年起,电视机进入市场。

1933 年,兹沃里发明了电子摄像装置,这在电视的发展中起着划时代的作用。后来他又成功地研制了更加灵敏的正析摄像管。几年后,英国的麦格里等人也研制出一种更加先进的摄像管。这就为提高电视图像分辨率创造了条件。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曾在战争中起了重要作用的电子工业开始大规模生产民用产品,电视工业蓬勃发展。在 30 至 40 年代所取得成就的基础上,

战后英国和美国都出现了电视“爆炸”性增长。英国 1948 年生产了 10 万台

电视机。美国在 1946 年仅生产 6500 台电视机,1949 年猛增到 300 万台,1950

年又增到 746 万台。那时显像管外壳是吹制成的,直径为 9 英寸或 12 英寸, 不可能再大。后来,玻璃工作者着手压制矩形“面板”和“锥体”,并把它们焊在一起。用这种方法制造的外壳,尺寸相继达到 14 英寸、17 英寸、21 英寸和 25 英寸。

一旦黑白电视机的可靠性、图像质量和价格问题得到解决,电视工业的兴趣就转向了彩色电视。不过,彩色电视的第一次实验演示是在 1928 年。当时贝尔德改进了尼普科盘,使盘上孔径组成三条螺旋线,每条上有 30 个孔径。三条线分别对应红、蓝、绿三种颜色,在接收端的光源有两个气体放电管,一个是水银蒸汽管和氮气管,对应绿色和蓝色,氖管对应红色。1929 年贝尔实验室的艾夫斯在纽约和华盛顿之间播送 50 行的彩色电视图像,采用的就是机械扫描方法,所不同的是,分别通过三条线路,同时发射三种主要的彩色信号。

30 年代后期,美国和英国都开展了关于彩色电视的研究。英国的贝尔德和美国的戈德马克都在探索用高分辨率标准顺序发射的方法。二次大战前, 美国采用这个方法进行实验广播,1951 年正式广播。但由于观众不感兴趣, 几个月后就停止了。

美国国家电视委员会(NTSC)致力于研究与黑白兼容的彩色电视系统, 1953 年获得成功,从而为全世界的彩色电视系统奠定了基础。这一系统的基本原理是将彩色图像信息分解成两部分发送,一部分是图像的亮度信息,另一部分是图像的彩色信息。彩色接收机可将这两种信息组合起来形成彩色图像。

美国从 1964 年开始普及彩色电视,到 70 年代初期,全世界已有 4 千万台彩色电视机。

电视不仅用于娱乐,也用于工业和科研。在人不能到达的地方,利用它协助人们监督控制和管理。所以除了广播电视外,还有工业电视、红外电视、高分辨率的空间电视以及能够贮存图像以便随时取用的录相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