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特写

从突破“0.2”开始做起

晓敏

据国外资料统计,小学生每日在家劳动时间:美国 1.2 小时,法国 0.7

小时,英国 0.6 小时,日本 0.4 小时,中国仅 0.2 小时。

中国小学生每天劳动的时间只有 12 分钟,竟落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同龄人的后面。我们每个脖子上系着红领巾的中国少年面对这一“0.2 的黄牌警告”难道不觉得脸红吗?更何况我们还是勤劳勇敢的中华民族的后代!

上海市卢湾区红领巾理事会的小理事在“领到”这张“黄牌”后,对本区小学一年级至初中二年级的 420 名同学的劳动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很不

理想,有 10%的一、二年级学生每天早上起床要爸爸妈妈帮着穿衣,有近 50

%的初中学生的手帕、红领巾还要家长洗,有 15%的三年级同学做完作业从不自己整理书包,在七个年级中,连简单的生活自理劳动都不会的学生至少占 41.8%,最多的达 70%。

是什么原因造成今天少年儿童的劳动习惯那么差的呢?卢湾区红领巾理事会的调查报告为我们分析了三个原因:

一、家长不放心造成队员的依赖性。有的家长总认为孩子小,怕孩子做家务会闯祸;有的孩子做事动作慢,家长等不及就帮着做了;有的家长嫌孩子做事不干净,没有耐心教⋯⋯长此以往,使孩子产生了依赖心理,连自己的生活也不会料理,出现了爷爷奶奶中午到学校喂孩子吃饭的现象。

二、升学率的影响使不少家长只注重孩子的学习,不支持孩子参加劳动。调查中发现,越是高年级的同学花在家务劳动上的时间越少,到了五年级, 不少学生成了家里的“重点保护对象”,家长只要一看到孩子放下课本,就马上督促他:“抓紧时间!”更谈不上让孩子参加劳动了。

三、社会环境的影响使队员产生了“轻视体力劳动”的思想。许多同学在低、中年级时,看到教室脏了会争着打扫,而到了高年级往往宁愿在垃圾上踏过也不愿扫掉它。劳动委员没人当,大扫除挑又快又不累的活干⋯⋯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在于社会的影响。随着年龄的增长,队员们不再为受到老师的表扬而高兴;看到大人们“各人自扫门前雪”,也变得自私起来;评选优秀队员时,成绩好的同学比劳动好的同学更容易评上。

然而,不管有多少条原因,当你被指名道姓地称为“你是一条小懒虫” 时,你一定不会无动于衷的,是吗?

我们应该用行动来证明:队旗下的一员都有一双勤巧的手。

摔了碗,烫了手⋯⋯这没关系,将来孩子们总归要自己生活的。爸爸妈妈吃到“小皇帝”烧的菜,心里当然高兴!

为了从小培养同学们的劳动习惯和技能,不少学校在几年前就开设了以传授家务劳动技能和生活自理本领为主的“劳动课”或“家政课”。或许是出于新奇,或许是对“娃娃家”(上海叫“办家家”)游戏的幼时兴趣还没减退,或许是扔开了枯燥的课本⋯⋯同学们对上这样的“劳动课”比上“手工课”兴趣还浓,不少同学还真的学有成就呢!

上海市杨浦区水丰路小学是一所以劳动技能教育而闻名的特色学校。该校每个学生都有一本“劳动日记”,每个中队都有自己的“拿手技术”,每学期还要举行一次“小劳模献艺”大赛。学校特别注重“劳技与生活相结合”, 调动了同学们劳动的兴趣。学校还根据不同年级制定了系列化的劳动教育方案。比如五年级的“学买菜”系列,老师先在课堂上给大家讲解了买菜的要

领,让同学们懂得买菜应注意价廉物美、量入为出。然后,老师带着大家到校门口的集贸市场去买菜,买来后进行“小精明”评比,看谁买得好。接着再学习拣菜、洗菜和烧菜。当同学们把自己亲手做的菜拿到班上,集体品尝评比时,气氛十分活跃。难怪有位同学在这天的“劳动日记”中写道:“今天,我又尝到了平时最爱吃的炒虾仁了,但这次的味道不同往常,总觉得比以前好吃!因为这是经过我自己劳动得来的呀!”家长们也因为孩子学会了买菜做饭,下班不必打冲锋似地赶回家忙家务,由原来为孩子操心变成了享受孩子孝顺的欢心。

上海市卢湾区第三中心小学五(2)中队施亮的父母都在南昌工作,放假才去父母那里。一次,他使出在学校“家政课”上学到的本领,烧了好几个菜,妈妈看了很惊讶,还担心地问:“手烫伤没有?”施亮摇摇头。爸爸在一旁说:“是该让他学做点事,将来也可以自己照顾自己。”

是啊,孩子总是要长大的,要自己生活的。不要因为偶尔一次摔破了碗, 烧糊了饭,烫着了手,就不让他们干。也不要担心劳动会影响学习,就不让他们沾劳动的边。古希腊一位哲学家曾经说过:

“如果儿童让自己任意地不论去做什么而不去劳动,他们就既学不会文学,也学不会音乐,也学不会体育,也学不会那保证道德达到最高峰的礼仪。”

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

当农村的孩子用劳动把知识变为丰收的果实时,他们不仅获得了喜悦, 更学到了新的知识。

原以为农村的孩子要比城市的孩子勤快,但是,听不少农村学校的辅导员说:“现在农村的孩子也不爱劳动了。”问起原因,他们说,农民富了, 不指望孩子挣个工分什么的,只要他们读好书就行了。另外,包产到户,各家只要完成上交公粮的指标和留足口粮,落在田里的稻穗就算了,原来孩子可以干的农活也不用干了,劳动的内容就更少了。当然,也有不少农家的孩子不爱农村,想着长大进城读书就业的。

令人高兴的是,一个和“菜篮子工程”、“科技兴农”紧密相连的,具有浓浓的土地气息的红领巾劳动实践活动正在市郊大地蓬勃开展,农家的孩子变得勤劳了。

上海宝山区行知第一小学四(2)班同学都是农村的孩子,他们在自己家的自留地里,开辟了几分地,跟着大人们学习种菜。沈培蕾同学在跟奶奶学种芹菜时懂得了:种得太深,芹菜会被压死,不利于生长发育;种得太浅呢, 太阳光会把秧苗晒死。几个月来,同学们已种了许多种蔬菜,有芹菜、青菜、花菜、菠菜、扁豆、丝瓜等。沈旖同学还一本正经地说:我们要为市民的“菜篮子工程”作一点小小的贡献。

嘉定县黄渡乡中心小学根据农村特色,让队员们从简单的农活学起,如搓稻草绳、打草帘、做营养钵等,还建立了九处学农田,约 2.5 亩。他们种的花草美化了校园;学农田收获的蔬菜还成为学生食堂中的“佳肴”,队员们品尝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心里甭提多高兴。

奉贤县光明乡是上海黄桃生产基地,当家乡黄桃林中出现了严重的虫害“桑白蚧”,因为害虫身上长着厚厚的蜡壳而不怕农药,连乡农科站技术员也无计可施时,湾张小学的队员们在老师指导下对桑白蚧进行研究,经过多次的调查分析和试验观察,终于找到了治“桑白蚧”的最佳时间。红领巾的研究成果经乡广播站宣传,使黄桃获得了大面积增产,队员们成了果农心目

中的“科技兴农小明星”。

从农村少先队员开展的一项项红领巾劳动实践活动中,我们不仅看到了现代化农业的光明前景,也看到了队员们在劳动过程中学习思考、获取知识的喜悦。

世界上没有吃不完的大饼。洗衣机也要靠人来开。

怎样才能不做懒惰的孩子?

有一个传说的故事:一个农妇要出远门,她那 18 岁儿子不愿跟妈去,可他又什么都不会干。于是,他妈就做了一个大大的饼,放在他嘴边,让他躺着吃。当他把能吃到的饼吃完时,也懒得用手去挪一下饼。结果,等农妇回到家,她儿子已饿死了。

还有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位住校的大学生每星期回家,都要背上一大包脏衣服。问他为什么不在学校自己洗,他理直气壮地说:“反正回家,我妈用洗衣机洗。”

同学们,听了这两个故事,你是怎么想的呢?世界上真有吃不完的大饼吗?连洗衣机都不想开,将来还能做什么?

谁都不愿意被爸爸妈妈、老师同学称为“懒惰的孩子”,那么,就请同学们从突破“0.2”开始做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