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共产党宣言》看共产党与社会民主党的根本区别 曹长盛

曹长盛,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恩格斯为世界上第一个共产党一一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是适应无产阶级运动迫切要求科学理论指导,要求真正理解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和前途,理解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使命,掌握无产阶级解放的正确道路和斗争策略而撰写的。正如他们自己所说,它是共产党的“详细的理论和实践的党纲”。[1]《宣言》生动具体地阐明了共产党的性质、地位、作用、使命、目标,显示了共产党与社会民主党等一切非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区别。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48页。

《宣言》宣告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推动运动前进的部分。《宣言》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思想武器,深刻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阐明了资产阶级灭亡和无产阶级胜利的历史必然性。《宣言》庄严地向全世界宣布:共产党人的最终目的是废除资产阶级所有制,消灭剥削,消灭阶级,建立共产主义社会;它的最近目的是“使无产阶级形成为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然后“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1]“共产党人为工人阶级的最近目的和利益而斗争,但是他们在当前的运动中同时代表运动的未来”。[2]同时,《宣言》着重强调党的纲领“在细节上可以因环境的改变和党本身的发展而改动”,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即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着的,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宣言》中的“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这样,《宣言》就鲜明地揭示了共产党与其他政党不同的基本特征:

第一,共产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只有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党才能真正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正确判明形势,预见社会发展进程和结果,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领导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战胜各种反动势力,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要善于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本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人类社会各个发展阶段上的情况千变万化,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情况也千差万别,因此不能要求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找出各个时期各个国家面临的实际问题的现成答案。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同各个时期各个国家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回答各个时期各个国家实际生活中提出的新问题,才能指引各国人民不断取得革命和建设事业的胜利,才能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第二,共产党具有自己鲜明的纲领和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路线方针政策。党的纲领是党的一面公开树立起来的旗帜,外界就是根据党的纲领来了解党、认识党,从而决定对党的态度。共产党的纲领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和社会发展规律基础之上的,它向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指明争取彻底解放的具体道路,明确奋斗的最近目标和最终目标。共产党依据自己的纲领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是从时代特点和本国实际情况出发,明确本国社会所处的阶段、当前的主要矛盾、革命的性质,确定革命的对象、工作的中心任务以及革命和建设的动力和前途。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85、293页。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06页。

第三,共产党始终代表本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除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党的理论、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都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党在任何时候都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

社会民主党如同其他现代政党一样,是随着资本主义关系的发展变化、阶级关系的变动而建立和发展的。世界上第一个以“社会民主党”命名的政党,也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即在1848年欧洲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程中组成的法国社会民主党(又称社会主义民主党、民主社会主义党)。它主要由两个不同的派别构成:第一个派别包括演说家、议员、作家、律师等以及追随他们的相当数量的小资产阶级群众;第二个派别由工人群众构成。恩格斯在《宣言》的注释中指出:“当时在法国以社会主义民主党自称的政党,在政治方面的代表是赖德律—洛兰,在著作界的代表是路易·勃朗”。前者是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的代表人物,后者是无产阶级的代表,实际是空想社会主义和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者。他们宣称奉行社会民主主义(也称民主社会主义),主张以资产阶级共和国作为改造社会的工具,实行一些带社会主义色彩的改革,而不要求改变私有制。他们把争取普选权作为中心任务,把开展议会斗争作为最高斗争形式。他们认为依靠国家帮助建立国家工厂,合理组织劳动,便可以根本改善劳动者的状况,排挤资本主义剥削,或是用建立“交换银行”、发放“无息贷款”、帮助工人筹集生产资料、开设合作社等办法来进行经济改革。马克思指出,在他们那里,“无产阶级的社会要求已被磨掉革命的锋芒,从而发生了民主主义的转折,小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要求则丢掉了纯政治的形式而显露出社会主义的锋芒。”又说,“社会民主派的特殊性质表现在,它要求把民主共和制度作为手段并不是为了消灭两极——资本和雇佣劳动,而是为了缓和资本和雇佣劳动之间的对抗并使之变得协调起来。无论它提出什么办法来达到这个目标,无论目标本身涂上的革命颜色是淡是浓,其实质始终是一样的:以民主主义的方法来改造社会,但是这种改造始终不超出小资产阶级的范围。”[1]当时革命运动的中心在法国,法国革命斗争的发展给整个欧洲革命进程以巨大的影响和推动。在法国建立的社会民主党对欧洲各国产生了颇大影响,在德国,瑞士等国也建立了类似性质和名称的政党。这样,社会民主党便出现于欧洲国家的政坛。

19世纪60-70年代,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也日趋激烈。在工人运动发展的基础上,欧洲一些国家相继成立了延续40年代社会民主党之名的工人政党。参加社会民主党的,除了工人和社会主义者外,也有小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还有一些资产阶级自由主义分子,他们的政治立场和倾向很不一致。社会民主主义的改良主义思想在党内颇有影响,有时甚至占了上风。鉴于这种情况,马克思恩格斯在一段时间里拒绝承认自己是社会民主主义者,而自称共产主义者。恩格斯说,“当时在各个国家里那种根本不把全部生产资料转归社会所有的口号写在自己旗帜上的人自称是社会民主主义者。在法国,社会民主主义者是指对工人阶级怀着或多或少持久的但总是捉摸不定的同情的民主共和主义者,即1848年的赖德律—洛兰型的人物和1874年的带蒲鲁东主义情绪的‘激进社会主义者’。在德国,自称为社会民主主义者的是拉萨尔派。 因此对马克思和我来说,用如此有伸缩性的名称来表示我们特有的观点是绝对不行的。”[2](德国社会民主党至今一直认为该党创建于1863年,创始人是拉萨尔。)为了争取教育群众,推进工人运动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活动,对这些政党作了许多指导帮助,逐步克服了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主宰社会民主党和工人运动的局面,使科学社会主义逐渐成为欧洲工人运动和各国社会民主党内占主导地位的思想,对社会民主主义或民主社会主义赋予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解。同40年代的社会民主党相比较,这个时期的社会民主党,在性质、纲领等问题上有了很大的不同。到19世纪80年代末,已有20个国家或地区建立了35个社会民主党和团体,并成立了社会民主党的国际联合组织,即第二国际。但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改良主义、合法主义、议会主义等机会主义思潮的影响下,各国社会民主党纷纷通过议会选举进入政府并调整和制定新的纲领,从革命性政党转变为社会改良主义政党,由资本主义制度的反对者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民主的参与者和维护者。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大多数社会民主党公开或暗中支持本国政府的战争政策,由社会改良主义堕落为社会沙文主义,第二国际在政治上思想上遭到破产。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13、614页。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2卷,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第489-490页。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新科技革命兴起、资本主义继续发展的背景下,各国重建和恢复的社会民主党在社会改良主义的基础上,进一步构建了自身的理论体系和现实政策。各国社会民主党的主要特征是思想理论上的多元主义,纲领政策上的实用主义。它们否认和反对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主张指导思想多元化,认为自己的理论渊源是多渠道、多方面、多层次的,包括人道主义、古典哲学、马克思社会分析方法、伯恩施坦修正主义以及现代西方哲学、经济学和社会科学流派的思想观点等等。它们对这些学说、思潮进行实用主义的取舍或现实主义的解释,使之适合自己的需要。它们的思想理论远不是一个内容稳定、结构完整的理论体系,而是经常处于变动之中。同时,它们宣称,社会民主党不再是工人政党而成为“人民党”,党的阶级基础由工人阶级的唯一性向社会各阶层的多元性开放。它们虽笼统地以社会主义为目标,但所关注的问题日益广泛,从提高群众的经济政治地位,推动社会保障制度和福利政策、争取群众的切身利益到保护生态环境、改善生活质量,从和平运动、妇女运动到人权运动等等,只要能扩大自己的选民基础,均被列入议事日程。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两极格局终结,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科技革命迅猛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结构、社会阶级结构出现新变动的背景下,社会民主党对理论和实践做出实用主义的新调整,提出了“第三条道路”、“新中间派”、“社会民主主义现代化”等主张。它们进一步淡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强调民主主义是当前中心任务,突出“自由”目标,强化伦理色彩,确保人权、环保、就业为重点;放弃原来强调的制度社会主义,反对将社会主义作为资本主义的替代,把社会主义界定为一种人们之间的伦理关系,把未来社会规定为“开放与多元、自由与团结、公正与安全的社会”;在经济纲领和福利政策方面向新自由主义靠拢。它们力图构建资本主义新模式,并在资本主义范畴内求得生存和发展。社会民主党的理论和实践表明,它根植于资本主义制度,在资本主义社会具有一定的社会基础,代表着资本主义体制内的改良力量,履行着管理和维护资本主义的职能,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支柱之一。

综上所述,历史和现实表明,共产党与社会民主党在性质、使命和目标等方面是根本不同的,两者存在着根本区别。它们产生的社会历史根源、思想理论根源、阶级根源也是不同的,并非有的文章所说,共产党与社会民主党是“同宗、同根”。

原载《高校理论战线》2008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