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腾子京募捐重建楼阁

1044年,滕子京被贬至岳州,当时的岳阳楼已坍塌,滕子京于1045年在广大民众的支持下重修了岳阳楼,并请范仲淹撰写千古名文《岳阳楼记》。

滕子京是北宋文武兼备、十分能干的大臣,他到岳州任职后,忠于职守,勤政为民,兴利除弊,为群众做实事,老百姓安居乐业,仅仅一年多点时间,便取得了骄人政绩,被北宋文学家欧阳修称之为:“去宿弊以便人,兴无穷之长利”。

一次,滕子京在游览岳阳楼的时候,凭栏远眺,见湖光山色,美不胜收,不禁诗兴大发,写了一首《临江仙》词:

湖水连天,天连水,秋来分外澄清。君山自是小蓬瀛,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帝子有灵能鼓瑟,凄然依旧伤情。微闻兰芷动芳馨,曲终人不见,江上数风清。

《临江仙》写景抒情,很有气势。作者自己也被这首词打动了,他认为“天下郡国,非有山水环异者不为胜,山水非有楼观登临者不为显”,决心要让更多的人欣赏这洞庭美景。但是,当他看着岳阳楼破败不堪的样子,颇为感慨,决心加以修缮。

但重修岳阳楼要花费巨资,滕子京想出了一个很好的办法,“不用省库钱,不敛于民”,意思是既不动用政府公款,也不直接从老百姓那里搜刮,而是想出了一个非常奇特的办法来解决经费问题。

那么钱从哪里来呢?滕子京发了一个告示,要求民间凡有别人欠了多年没能偿还的债务,献出来帮助朝廷,由朝廷代为催讨,用来建岳阳楼。于是债主先行告发,欠债者争相献出,竟然得到了近一万缗钱。

滕子京就在自己的办公场所旁边设置了一个钱库,将这笔巨款放在里面,也不设专门的主管官吏和账目,由自己亲自掌管。

因为有如此雄厚的财力,所以岳阳楼修得“极雄丽”、“所费甚广”,老百姓对此纷纷称赞。

岳阳楼成之后,滕子京镌刻唐代及当朝的诗赋于上面,使之显得古香古色,端庄优雅。

滕子京是一位具有远见卓识的名臣,他认为“楼观非有文字称记者不为久,文字非出于雄才巨卿者不成着。”他还认为,前朝诗人未能尽抒岳阳洞庭之景,唯有唐代诗人吕温的“襟带三千里,尽在岳阳楼”。

1046年6月,滕子京再请人画了一幅《洞庭秋晚图》后,又修书一封,给他的好友范仲淹,请这位雄才巨卿为岳阳楼作记。

此时的范仲淹,也正被贬在河南邓州做知州,真可谓“同是天涯沦落人”。有所不同的是,范仲淹与滕子京在处世上相差很大。滕子京“尚气,倜傥自任”,是个很有脾气的人,又有点刚愎自用,很难听进别人的意见,他对自己的无端被贬为岳州知州一事始终耿耿于怀,常常口出怨言。

据说,岳阳楼落成之日,他的部下前来祝贺,他却说:“落甚成!待痛饮一场,凭栏大恸十数声而已。”本当高兴之际,滕子京却万般悲伤涌上心头,可见他还没有走出被贬官带来的打击。

范仲淹见滕子京书信后,精神大振,奋笔疾书。9月15日,范仲淹作成《岳阳楼记》。

《岳阳楼记》写好以后,便广为传诵,虽然短文只有寥寥369字,但其内容之博大,哲理之精深,气势之磅礴,语言之铿锵,可谓匠心独运,堪称绝笔。

范仲淹把对岳阳的吟诵推向了高潮,他写下的《岳阳楼记》成为了千古奇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成了众多的仁人志士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

自此之后,楼以文名、文以楼传,文楼并重于天下。以后历朝历代的诗人作家在此留下了大量优美的诗文,如虞集、杨维桢、杨荃、李东阳、何景明、袁枚、姚鼐等,都曾到岳阳楼把酒临风,登楼吟咏。

滕子京重修之后的岳阳楼规模是最大的,结构是最复杂的,四面八角,二十四个屋檐。后来,腾子京又请当时的大书法家苏舜钦手书写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并由邵竦篆刻。

人们把腾修楼、范作记、苏手书、邵篆刻,称为“天下四绝”,并树立了“四绝碑”以示纪念,此碑石一直保存完好。

此外,腾子京还派人把这“四绝碑”雕刻了一份“四绝雕屏”,上面清楚地记载着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旁注]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他是北宋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领袖,著名的散文家,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一生著述繁富,成绩斐然。除文学外,经学研究《诗》、《易》、《春秋》,能不拘守前人之说,有独到见解。

吕温(771年~811年),字和叔,又字化光。798年中进士,第二年又中博学宏词科,授集贤殿校书郎。803年,得王叔文推荐任左拾遗。贞元二十年夏,以侍御史为入蕃副使,在吐蕃滞留经年。808年秋,因与宰相李吉甫有隙,贬道州刺史,后徙衡州,甚有政声,世称“吕衡州”。

范仲淹(989年~1052年),字希文,世称“范文正公”。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他为政清廉,体恤民情,刚直不阿,力主改革,屡遭奸佞诬谤,数度被贬。谥文正,封楚国公、魏国公。有《范文正公全集》传世。

苏舜钦(1008年~1048年),北宋诗人,字子美,开封人。曾任县令、大理评事、集贤殿校理,监进奏院等职。因支持范仲淹的庆历革新,为守旧派所恨,罢职闲居苏州。他与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梅尧臣齐名,人称“梅苏”。

[阅读链接]

1043年,由于群臣交荐,宋仁宗任范仲淹为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范仲淹深知当时“官乱于上,民困于下,夷狄骄盛,寇盗横炽”的严重危机,当政以后,力举改革政事。

那时,范仲淹结交了韩琦、富弼、欧阳修、滕宗谅等一大批主张革新的新锐人物,提出“明黜陟、抑挠幸、精贡举、择长官、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减徭役、覃恩信、重命令”10项主张,想要改革政治,发展生产,做到百姓安乐,国富兵强。但因触动了大官僚的利益,又因仁宗没有主见,遭到保守派的极力反对。

1044年春,好友滕子京因受弹劾而被贬岳州。1045年1月,范仲淹的参知政事被罢免,改知邠州,不久又改知邓州。

1046年夏天,谪守巴陵的滕子京重修岳阳楼,绘了一幅《洞庭晚秋图》,派人带信和图去请范仲淹写“记”,他便欣然命笔写成了这篇名文《岳阳楼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