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明时期的楼阁和宝塔

历史上,由于兵火频繁,黄鹤楼屡建屡废,到元代时,由于当时的帝王崇信宗教,为此,这一时期的黄鹤楼也非常特别。

虽然元时建立的黄鹤楼并没有完整的保存下来,但我们仍能从当时诗人对这座楼阁的诗文描写中找到它辉煌的形象。如自号瀛洲洲客、怪怪道人的元代诗人冯子振在《题黄鹤楼》中写道:

鹤楼千尺倚晴阑,大别山头舞峻鸾。

昨日英雄无问处,依然江汉涌波澜。

元代著名文学家揭傒斯在《梦武昌》中写道:

黄鹤楼前鹦鹉洲,梦中浑似昔时游。

苍山斜入三湘路,落日平铺七泽流。

鼓角沉雄摇动地,帆樯高下乱维舟。

故人虽在多分散,独向南池看白鸥。

另外,还有元代关于王艮的《黄鹤楼》中写道:

山河壮丽雄三楚,人物风流亿二苏。

自古必争形胜地,当年曾出霸王图。

吕梁东下波涛险,芒碣西来岛屿孤。

试上黄楼酹明月,百金取酒未为迂。

除了这些著名的诗句,在后来山西永乐宫内的壁画上,我们还能够看出当时黄鹤楼的模样。

这座建筑群主楼是南方楼阁的形制,它综合了宋楼的十字脊歇山顶,并将宋楼的单层檐改为双层重檐,以绿瓦裹金边的形式展现在人们面前。

在古代建筑中,有“重檐为尊”的说法,而将黄鹤楼的主楼改为双层重檐,说明它在元时的建筑中占有极高的地位。

此外,这座建筑在造型上还有它与众不同的地方,就是在主楼的面前,还建有一座具有北方特色的观景台,中间以一座旱桥连接,从整体的设计上看,既保持了汉民族的文化传统,又糅合了北方文化的元素,还充分表达了当时统治者的良好愿望:希望南北文化,和人民之间能够和平共处,融合往来。

从保留下来的壁画中可以看出:元代的黄鹤楼具有宋代黄鹤楼的遗风,斗拱疏朗,飞檐大方,主楼27米,有两层,两边的亭轩呈对称形,主楼前是瞭望高台。

但在布局与内容构成方面都有不小的发展,植物配置的出现,更是一大进步,使原来单纯的建筑空间发展成为浓荫掩映的庭院空间,达到远近皆景、游憩皆宜的效果。

此外,因为元代帝王崇信宗教,为此,在1343年,元威顺王宽彻普化太子,还命人在黄鹤楼的旁边修建了一座用于供奉舍利和安葬佛法物的喇嘛塔。

此塔又名胜像宝塔,塔高9.36米,座宽5.68米,采用外石内砖方式砌筑,以石为主,内部塔室使用了少量的砖。塔内上逐渐收缩,尺度越小,其轮廓线条大体呈三角形,看上去虽然不大,但庄重持稳,具有浓厚的端庄美。

塔的外观分作座、瓶、相轮、伞盖、宝顶5部分。宝顶为合金制作。据旧记载,明清两代,此塔于黄鹤楼均立于蛇山旧城墙上,塔楼并存,相映成趣。

黄鹤楼曾遭火灾焚毁,但塔仍存。后来,重修黄鹤楼,人们在拆迁此塔时,发现塔的南面有石坊门柱础;塔内部为中空式,没有地宫。

在封闭的塔心发现一个雕刻精致的石幢,高一米余,下为圆座,幢身为八角形,顶部刻有各种莲花装饰。塔室内还发现一个瓶密封的铜宝瓶,摇动时瓶内沙沙作响,瓶底为凹形,平面刻双勾字两行,内容为:“洪武二十七年岁在甲戍九月卯谨志”,瓶腹刻有“如来宝塔,奉安舍利。国宁民安,永乘佛庇”。

由此可见,瓶内装的是“佛”的骨灰。此塔的密封室于是洪武二十七年九月十八日,也就是1394年10月13日前曾经被打开或进行过修复。后来,此宝塔成为黄鹤楼古址保存最古老、最完整的建筑。

元以后,明代修建的黄鹤楼更是多灾多难,据史书记载,明时的黄鹤楼毁建7次,最早建于明洪武年间,最后建成崇祯时期,其楼阁的特点以清秀为主。

根据后人在重建后的黄鹤楼内,修成的明代黄鹤楼模型,我们可以知道,明代的黄鹤楼是一座皇家园林与江南园林相结合的建筑群。

黄鹤楼的主楼建在高台上,楼高三层,顶上加有两个小歇山,楼前有小方厅,再前便是入口,入口两侧有粉墙环绕,门前道路一边临江,一边傍坡。

从明代的黄鹤楼建筑中,可以真切感受到集南北文化精髓的建筑风格。这座建筑群虽不及唐、宋楼的舒展开朗,但建筑群的布置更为成熟。

长廊、亭、台、轩、牌坊等附属景点的增加,与高大雄伟的主体建筑结合,既不失北方园林的雄浑壮观,又显现出江南园林的秀美。

在我国历史上,明黄鹤楼的资料相对较多,其中描写当时楼阁的诗歌多达250首左右,还有楼记、流记和歌赋等多类文字记载。其中,以姚广孝、夏原吉和王偁等人的诗歌尤为出名。

姚广孝是元末明初的诗人,他为黄鹤楼做了一首《鹤楼睛眺》:

巍巍层构俯江流,碧树连云映远洲。

诗客不来黄鹤去,夕阳西下水悠悠。

夏原吉也是明初的官员,他为黄鹤楼做了一首《登黄鹤楼》:

黄鹤高楼郡城外,黄鹤去后曾来不?

江山万古复万古,草木一秋仍一秋。

崔颢有诗人和少,仲宣无事何多忧。

呼童携我船内酒,来此邀取仙人讴。

另外,明代诗人王偁的《登黄鹤楼》诗也很有意境:

迢迢江上楼,飞构梯层穹。

黄鹤何年来,结巢白云中。

仙人整羽盖,一往无遗踪。

瑶笙紫河车,潇洒馀天风。

至今启重关,呵守虎豹雄。

雕檐蔽白日,阑槛标晴虹。

我因驻旄节,登攀兴何穷。

神行万物表,目送双飞鸿。

依依烟际帆,远落三湘东。

霜清楚天碧,树尽荆门空。

长辞愧祢生,高兴怀庾公。

落日下楼去,烟水青蒙蒙。

[旁注]

冯子振(1253年~1348年),元代散曲名家、诗人、书法家,字海粟,自号瀛洲洲客、怪怪道人。自幼勤奋好学,肄业于涟滨书院。1298年,登进士及第,时年47岁,人谓“大器晚成”。他生性嗜酒,每于酒酣耳热之际,诗兴大发,伏案即作,不论桌上有纸张多少,他都要一气写完而止。

山西永乐宫 是我国道教三大祖庭之一,是为纪念八仙之一吕洞宾而建,是我国最大的元代道教宫殿。它以建筑艺术及壁画艺术而驰名中外。占地面积248000平方米,地处山西芮城北郊的古魏段遗址上,南临黄河,北依条山,气势雄伟,风景秀丽,距西安130千米,距洛阳200千米。

柱础 俗称磉盘,或柱础石,是我国古代建筑构件的一种,它是承受屋柱压力的垫基石,凡是木架结构的房屋,可谓柱柱皆有,缺一不可。我国古人为使落地屋柱不使潮湿腐烂,在柱脚上添上一块石墩,就使柱脚与地坪隔离,起到绝对的防潮作用,同时,这石墩又加强柱基的承压力。

石幢 是我国古代祠庙中刻有经文、图像或题名的大石柱。有座有盖,状如塔。幢即刻着佛号或经咒的幡布或石柱,如:经幢、石幢。它用石头建造,上刻陀罗尼经文的柱形构筑物。幢身一般为八棱形。按佛教之说,在幢上书写经文,可以使靠近幢身或接触幢上尘土的人减轻罪孽,得到超脱。

皇家园林 皇家园林在古籍里面称之为“苑”、“囿”、“宫苑”、“园囿”、“御苑”,为我国园林的四种基本类型之一。园林作为皇家生活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了有别于其他园林类型的皇家园林。

[阅读链接]

黄鹤楼旁边的胜像宝塔是西藏佛教密宗的佛塔,也是佛教从印度传入我国最初的塔形,它是黄鹤楼古址保存最古老、最完整的建筑。

关于这座宝塔的来历,还有一个故事:

传说,在三国时期,黄鹤楼下有一盏巨灯,就像悬在半空中的一轮明月,把江面照的通明透亮。关羽就是根据这盏灯,从容指挥兵船拐进长江,逆流而上,按期与诸葛亮会全。并与吴军联盟火烧赤壁,大败曹操。

从火烧赤壁以后,黄鹤楼下的这盏灯一直不熄,天天为江上来往船只指航。住在黄鹤楼里的道士发现,他们每拨一次灯芯,灯里就冒出油来,于是就舀来炒菜吃。一次,一个道士想多舀些油卖了发财,就使劲拨灯芯,哪知用力过猛,把灯芯扯掉了,这时灯里不再冒油,连整个灯都变成了葫芦形状的石塔。

后来,人们就把这座石塔叫做“孔明灯”,也就是胜像宝塔。

这座宝塔原在武昌蛇山西首黄鹤楼故址前的黄鹄矶头,1955年修建武汉长江大桥时,拆迁至蛇山西部,京广铁路跨线桥旁。1984年迁入黄鹤楼公园西大门入口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