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时对楼阁的维修和诗赞
滕王阁自唐代初年创建以来,在这漫长的岁月中,滕王阁既经历了歌舞升平的年代,也饱尝了满目疮痍的风霜。是790年,滕王阁第一次被火焚毁,唐代中丞御史王仲舒组织工匠对按照初唐时楼阁的原样重建。
没想到,到820年时,滕王阁又一次被毁,王仲舒再次组织人员重修。经过这次重修后,滕王阁的规模比初创时有所扩大。
重修之阁,平面呈方形,东西长约23.33米,南北宽约24.88米。阁高约14.31米,包括底层高约4米,二层高约3.34米,中柱上通屋脊约8米,共六开间。此外,楼阁旁边的附属建筑亦不少。
这座楼阁建成后,王仲舒请来了自己的好友王绪为滕王阁作了《滕王阁赋》,接着,王仲舒自己又作《滕王阁记》。如此一来,滕王阁便传出了“三王记滕阁”的佳话。
不仅如此,在王仲舒第二次重修滕王阁之后,唐代大文学家韩愈还来到了滕王阁,情不自禁地称赞说:“江南多临观之美,滕王阁独为第一。”
在感慨之余,韩愈又挥笔写成了著名的《新修滕王阁记》。他在文中写道:
愈少时则闻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有瑰伟绝特之称;及得三王所为序、赋、记等,壮其文辞,益欲往一观而读之,以忘吾忧;系官于朝,愿莫之遂。
十四年,以言事斥守揭阳,便道取疾以至海上,又不得过南昌而观所谓滕王阁者。其冬,以天子进大号,加恩区内,移刺袁州。袁于南昌为属邑,私喜幸自语,以为当得躬诣大府,受约束于下执事,及其无事且还,傥得一至其处,窃寄目偿所愿焉。
至州之七月,诏以中书舍人太原王公为御史中丞,观察江南西道;洪、江、饶、虔、吉、信、抚、袁悉属治所。
八州之人,前所不便及所愿欲而不得者,公至之日,皆罢行之。大者驿闻,小者立变,春生秋杀,阳开阴闭。令修于庭户数日之间,而人自得于湖山千里之外。
吾虽欲出意见,论利害,听命于幕下,而吾州乃无一事可假而行者,又安得舍己所事以勤馆人?则滕王阁又无因而至焉矣!
其岁九月,人吏浃和,公与监军使燕于此阁,文武宾士皆与在席。酒半,合辞言曰:“此屋不修,且坏。前公为从事此邦,适理新之,公所为文,实书在壁;今三十年而公来为邦伯,适及期月,公又来燕于此,公乌得无情哉?”
公应曰:“诺。”
于是栋楹梁桷板槛之腐黑挠折者,盖瓦级砖之破缺者,赤白之漫漶不鲜者,治之则已;无侈前人,无废后观。
工既讫功,公以众饮,而以书命愈曰:“子其为我记之!”
愈既以未得造观为叹,窃喜载名其上,词列三王之次,有荣耀焉;乃不辞而承公命。其江山之好,登望之乐,虽老矣,如获从公游,尚能为公赋之。
在当时,韩愈是个非常了不得的人物,他不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而且还是当时的“文坛霸主”,为此,他能为滕王阁做文章那是非常不容易的。
这样一来,在他的美文佳句的渲染之下,滕王阁越来越出名,历任洪州的官员也都不得不看重滕王阁,把它精心保护起来,并不断地维修和扩建。
848年的夏天,滕王阁又一次被毁,江西观察使纥干在楼阁被毁的第二天便鸠工庀材,在原址上重建,并于同年秋八月竣工。
这次重建后,滕王阁的阁基又比以前扩大,东西长约28.67米,南北阔约30.67米,高约20米,设房七间,上下共分三层。同时,还增加了厅、轩、楼、榭、亭、津、馆等附属建筑。当时的文学家在“重建记”中有“飞天累榭”、“回廊并抱”等说法。
此时的滕王阁已扩大为赏花纳凉、登高吟诗、观灯赏雪、饮酒品茶、抚琴观画等各种高雅的文化娱乐场所了。经过此次重建,滕王阁甚为坚固,历经风雨360年左右。
从这次重建以后,唐代众多诗人来到这座楼阁上,欣赏这座壮观的楼阁,并留下一些著名的诗句,如大诗人白居易的《钟陵饯送》、杜牧的《怀钟陵旧游三首》、李涉的《重登滕王阁》和张九龄的《登豫章郡南楼》、《登城楼望西山作》等。
其中,白居易在《钟陵饯送》中写道:
翠幕红筵高在云,歌声一曲万家闻;
路人指点滕王阁,看送忠州白使君。
杜牧在《怀钟陵旧游三首》中的“滕王阁”写道:
滕阁中春绮席开,柘枝蛮鼓殷情雷;
垂楼万幕青云合,破浪千帆阵马来。
未掘双龙牛斗气,高悬一榻栋梁材;
连越控巴知何事,珠翠沉檀处处催。
李涉在《重登滕王阁》中写道:
滕王阁上唱伊州,二十年前向此游;
半是半非君莫问,西山长在水长流。
这些诗人用精简的诗句把在滕王阁上看到的风景完整的叙述出来,这不仅让更多的人想来了解这座壮丽的建筑,也为南昌古城平添不少文采风流。
另一方面,因为在唐代,韩愈的《新修滕王阁记》也是非常闻名的,所以,后人们在重建的滕王阁一级高台朝东的墙面上,还专门镶嵌了5通石碑。
其中,人们把韩愈的《新修滕王阁记》用隶书刻写在了这5她碑正中的一幅长卷式石碑上,此碑由八块汉白玉横拼而成,约10米长、1米高,外围以玛瑙红大理石镶边,宛如一幅装裱精工的巨卷。
[旁注]
中丞御史 我国古代官名,为一种御史。秦代开始设置。汉朝为御史大夫的次官,或称御史中执法,秩千石。掌兰台图籍秘书事,综领十三州刺史和侍御史,指挥他们监察天下郡国官吏、审计上报的各类文件账簿等,对三公、九卿有弹劾之权。唐朝、五代、宋均大夫与中丞并置,唯大夫极少除授,仍以中丞为长官。
观察使 我国古代官名,唐代后期出现的地方军政长官,全称为观察处置使。原称采访使。唐玄宗设,原为一种监察官,近于御史,后变成军事、行政的官职。后人雅称明清的道员为观察使。因观察使大多不持节,故权力略低于节度,其幕府官兵亦略少于节度使。
张九龄(678年~740年),唐开元尚书丞相,诗人。字子寿,一名博物。长安年间中进士。官至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罢相,为荆州长史。据说,他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他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
[阅读链接]
据说,韩愈在年轻的时候就听说江南有很多值得登高游玩的地方,但只有滕王阁排在第一位。特别是当他看到“三王”所写的序、赋、记等文章后,韩愈更觉得他们的文章言辞很壮美,更加想要去那里看一看,然后阅读前人文章,来忘记他的忧愁。
但是,由于韩愈一直在朝廷做官没有机会去参观滕王阁。直到848年的冬天,因为皇帝改变年号,在国内施加恩德,韩愈转任袁州刺史。而袁州便是南昌的附属地方,为此,当韩愈去袁州做官的时候,顺便去观赏了滕王阁。
与此同时,又正好王仲舒对滕王阁的第二次重修后。于是,王仲舒当即宴请了韩愈,并请韩愈作了著名的《新修滕王阁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