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名楼——滕王阁
滕王阁,素有“西江第一楼”之誉。雄踞江西南昌抚河北大道,坐落于赣江与抚河故道交汇处。
滕王阁建于653年,因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李元婴始建而得名,因初唐诗人王勃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流芳后世。
滕王阁被古人誉为“水笔”,有古人亦道:“求财万寿宫,求福滕王阁”。
它在世人心目中占据着神圣的地位,历朝历代无不备受重视和保护。同时,滕王阁也是古代储藏经史典籍的地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也是我国古代的图书馆。
唐高祖后代始建最早楼阁
唐朝的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有一个儿子名叫李元婴,当他长大成人以后,他的哥哥李世民当上了唐朝的皇帝。
639年,李世民把这位弟弟封为滕王,并封邑他到山东为官。但由于李元婴从小出生在帝王之家,因此脾气非常不好,他在山东当了10多年官以后,当地的老百姓非常不喜欢他,对他的意见很大。
这时,李元婴的哥哥李世民已经去世了,李世民的儿子李治继承了皇位,当他听说山东百姓对自己的这位叔叔不满以后,他便把李元婴派到了苏州担任刺史,后来,又把李元婴调到洪州担任都督。
当时的洪州便是后来的江西南昌,那是比较偏僻的荒蛮之地,是安置递降官员之所在。李元婴从小受到宫廷生活熏陶,能书善画,而且喜爱音乐、戏曲、舞蹈。为此,当他从苏州来到洪州时,他没有忘记带来一班歌舞乐伎。
但是,当时洪州城里没有一个合适的场所供他玩乐,他便只好在都督府里盛宴歌舞。可是,在自己的都督府内歌舞毕竟有许多美中不足之处。为此,这位滕王在空闲之时,便会定期到郊外山林中打猎取乐。
有一次,他逐猎到了赣江东岸的南浦,即今南昌城西南的广润门外,章江至此分流。在这里,李元婴见西山横翠,南浦云飞,碧水如练,江上帆影绰绰,鸥鹜翔集,一派江南美景,不禁流连忘返。
后来,李元婴干脆带来僚属和歌舞伎,来到章江门外的冈峦之上,摆开宴席,既眺望美景,又欣赏歌舞。
可是,城外的丘冈之上,遍地乱石杂草,歌舞伎们难以施展技艺。这时,李元婴的一个手下便对滕王建议说:“都督,你既然这么喜欢听歌赏舞,何不在江边筑一高阁,这样既可以饱览江山之秀,又可以享歌舞之乐,何乐而不为呢?”
李元婴听了之后,觉得这个意见非常好,于是就采纳了。李元婴便以自己是亲王的权利和财力,命人在数月的时间里,在江边的丘冈之上,修建了一座雄伟的楼阁。这一年是652年。
这座楼阁修成后,李元婴便常常在此饮酒赋诗,歌舞作乐。当然,这位滕王自己万万没有想到,他的建阁之举,竟然为后来的江西南昌留下了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对南北文化交流以及江南歌舞的发展和繁荣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此楼阁建成后,因为李元婴又被称为滕王,为此,洪州官员便以滕王的封号冠以阁名,所以称为“滕王阁”。
这座楼阁在后来的日子里,几经兴废,唐代初建时的样子已经再也看不见了,后来重建的楼阁主体建筑净高57.5米,建筑面积13000平方米。其下部为象征古城墙的12米高台座,分为两级。
台座以上的主阁是根据“明三暗七”的形式而建造的,为此,人们在外面只看得到三层,而里面却有七层,三层明层,三层暗层,再加一层设备层。
楼阁的瓦件全部采用宜兴产碧色琉璃瓦,因唐宋多用此色。正脊鸱吻为仿宋特制,高达3.5米。勾头、滴水均特制瓦当,勾头为“滕阁秋风”4字,而滴水为“孤鹜”图案。
台座之下,有南北相通的两个瓢形人工湖,北湖之上建有九曲风雨桥。楼阁云影,倒映池中,盎然成趣。
循南北两道石级登临一级高台。一级高台,踏步为花岗石打凿而成,墙体外贴江西星子地区产的金星青石。一级高台的南北两翼,有碧瓦长廊。
长廊北端为四角重檐“挹翠”亭,长廊南端为四角重檐“压江”亭。从正面看,南北两亭与主阁组成一个倚天耸立的“山”字;而从天上向下俯瞰,滕王阁则有如一只平展两翅,意欲凌波西飞的巨大鲲鹏。
李元婴兴建滕王阁后,他又建造了一艘青雀舸,并常常率领僚属狎客乘青雀舸游弋江中,漫步洲渚。当他见到洲上五彩缤纷上下翻飞的蝴蝶时,不禁让他欣喜若狂。
李元婴本来工书善画,再经过师法自然,李元婴的画技愈发长进,所画蝴蝶分“大海眼”、“小海眼”、“江夏斑”、“村里来”、“菜子花”等,其蝶、花莫不栩栩如生,终于渐成自家体系,他画过许多蝴蝶图,最有名的一幅是《百蝶图》,并从此在画坛留下了“滕派蝶画”的美名。有诗道:
腾王蛱蝶江都马,一纸千金不当价。
据说,当年,滕王在自己的楼阁里,还挂有一副磨漆画《百蝶百花图》。
为此,后人为了纪念喜好艺术的李元婴,在后来重建的滕王阁内,也制作了一副磨漆画《百蝶百花图》。
这幅蝶画制作考究,工艺精湛。它以三合板为底,贴金箔为底色,用细铜丝勾勒蝴蝶的线条,将贝壳碾成粉末,敷成翅膀,花瓣儿用蛋壳拼成。
这幅作品风格独具一格,自成一派,称之为艺术林宛的一支奇笆。其材取于自然,无一丝做作之笔,完全是手工剪切粘贴而成,任何一件作品都是举世无双的,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
另外,因为滕王李元婴初建此楼阁的目的,是为了饮酒赋诗,歌舞作乐的,为此,后人们在重建的滕王阁内,还分别绘有唐代歌舞伎《唐伎乐图》浮雕和唐三彩壁画《大唐舞乐》等。
其中,唐三彩壁画在滕王阁的最高一层的大厅内南北东三面的墙上。
南面为“龙墙”,以男性歌舞乐伎为主,画面以《破阵乐舞》为大框架。据《新唐书·礼乐志》记载:唐太宗李世民为秦王时,征伐四方,破叛将刘武周,军中遂有《奏王破阵乐舞》之曲流传,歌颂其功德。李世民即位后,亲制《破阵乐舞》,其舞形及音乐“发扬蹈厉,声韵慷慨。”
在重建的滕王阁内,壁画中舞蹈者披甲执戟,作战武士打扮,具有浓厚的战斗气息和粗犷雄伟气势。
《破阵乐舞》的队列当中,有两组舞蹈的表演者。右边,两名胡人表演以跳跃动作为主的《胡腾舞》,这种舞蹈为唐代西北少数民族舞蹈,出自石国,也就是唐属安西大都护府管辖,也就是后来的乌兹别克塔什干一带。舞蹈者头戴珠帽,穿长衫,腰系宽带,足登黑色软靴,有诗道:
扬眉动目踏花毯,红汗交流珠帽偏。
在队列左边,两名舞者执剑跳起,表演的是《剑器舞》。唐代著名舞蹈艺人公孙大娘善舞剑器,诗人杜甫在《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诗中描绘道:
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
画面中后部,舞者身披狮皮表演《五方狮子舞》。五名舞者装扮成五头不同颜色的狮子,各立一方,表演狮子“俯、仰、驯、狎”等各种情态,有两人扮成“昆仑像”,就是戏狮的人,牵着绳,拿着拂尘彩球逗弄狮子,场面雄伟壮观。
这幅画与前面的《破阵乐舞》队形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画面后部是乐台上下的伴奏乐伎。
大厅北面为“凤墙”,以女性歌舞乐伎为主,画面以唐代著名宫廷乐舞《霓裳羽衣舞》为主体。
传说,唐朝的第六位皇帝唐玄宗曾听得月宫仙乐,玄宗默记下一半,后西凉节度使杨敬述献上《婆罗门曲》,与玄宗记下的仙乐相符,玄宗将此曲润色并重新填写歌词,改名《霓裳羽衣曲》。其音乐、舞蹈和服饰都着力描绘虚无缥缈的仙境和仙女形象。
据说,唐代诗人白居易欣赏完滕王阁内的《霓裳羽衣舞》壁画后,在诗中描绘,其服饰:
案前舞者颜如玉,不着人间俗衣服。
虹裳霞帐步摇冠、细璎累累佩珊珊。
其舞姿:
飘然转旋回雪轻,嫣然纵送游龙惊。
小垂手后柳无力,斜曳裙裾云欲生。
在《霓裳羽衣舞》的左边,两名女童踩莲对舞,表演的是《柘枝舞》。此舞为唐代西北少数民族舞蹈,出自怛罗斯,唐代属安西大都护府管辖。其舞姿节奏明快,旋转迅速,刚健婀娜兼而有之,主要以鼓伴奏。
《柘枝舞》画面的中后部,两名舞伎在圆形地毯上快速轻盈地旋转,表演的是《胡旋舞》,此亦是唐代西北少数民族舞蹈,出自康国,唐代属安西大都护府管辖。其舞姿动作轻盈,急速旋转,节奏鲜明,主要以鼓伴奏。
关于此画的形象,白居易在他的《新乐府·胡旋女》诗中道:
弦歌一声双袖举,回雪飘摇转蓬舞。
左旋右转不知疲,千匝万周无巳时。
《胡旋舞》的画面后部是伴奏乐伎。整个舞蹈场面设置在满塘春水、绿荷粉芙蓉的水榭之上,旁有两只仙鹤,一左一右,上下翩飞,烘托了轻歌曼舞、飘飘欲仙的气氛。
除了这幅大型的唐三彩壁画,在后来的修建的滕王阁内,还有一副长2.65米,宽1.85米的大型铜浮雕《唐伎乐图》,它位于滕王阁三层西大厅的东墙上,画面着力塑造了三位唐代舞伎,表演的是《霓裳羽衣舞》。
三名舞伎周围,分别雕刻有马术、摔跤、斗牛、横吹等一系列民间游艺竞技场面以及星相等,两侧是操持各种乐器奏乐的艺人。
整个画面体现了唐代国富民强、盛世升平之景象。
[旁注]
封邑 是我国古代君主对臣下的一种物质奖励。封就是分封,邑就是城市。就是说君主把自己国土中的一部分的财政收入奖励给某一个人。封邑是一种权贵的象征,被封邑的人可以在封邑范围内自由制定一些不违背国家利益的政策。
章江 章水,即赣江、赣水,为赣江的古称,我国的章江一称被看做是赣江的支流,与赣江的另一支流在赣州城下汇合成赣江,章江水系共有大小河流1298条,主要支流为章水和上犹江。章水发源于崇义聂都山,流经大余、南康等地,流程176.85千米。
鸱吻 是龙生九子中的儿子之一,平生好吞,即殿脊的兽头之形。这个装饰一直沿用下来,在古建中,“五脊六兽”只有官家才能拥有。泥土烧制而成的小兽,被请到皇宫、庙宇和达官贵族的屋顶上,俯视人间,真有点“平步青云”和“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意味。
磨漆画 是以漆作颜料,运用漆器的工艺技法,经逐层描绘和研磨而制作出来的画。磨漆画在借鉴传统漆器技法的基础上,溶入现代绘画艺术手法,将“画”和“磨”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制作出来的画具有色调明朗、深沉,立体感强,表面平滑光亮等特点。
唐三彩 是一种盛行于唐代的陶器,以黄、褐、绿为基本釉色,后来人们习惯地把这类陶器称为“唐三彩”。唐三彩吸取了我国国画、雕塑等工艺美术的特点,采用堆贴、刻画等形式的装饰图案,线条粗犷有力。它以造型生动逼真、色泽艳丽和富有生活气息而著称。
戟 是一种我国独有的古代兵器。实际上戟是戈和矛的合成体,它既有直刃又有横刃,呈“十”字或“卜”字形,因此戟具有钩、啄、刺、割等多种用途,其杀伤能力胜过戈和矛。戟在商代即已出现,西周时也有用于作战的,但是不普遍。到了春秋时期,戟已成为常用兵器之一。
节度使 是我国从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因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而得名。节度一词出现甚早,意为节制调度。唐代节度使渊源于魏晋以来的持节都督。北周及隋改称总管。唐代称都督。贞观以后,又设置行军元帅或行军大总管统领诸总管。
水榭 是指供游人休息、观赏风景的临水园林建筑。我国园林中水榭的典型形式是在水边架起平台,平台一部分架在岸上,一部分伸入水中。平台跨水部分以梁、柱凌空架设于水面之上。平台临水围绕低平的栏杆,或设鹅颈靠椅供坐憩凭依。既可在室内观景,也可到平台上游憩眺望。
[阅读链接]
在我国,不仅南昌有一座滕王阁,在四川的阆中地区,也有一座滕王阁,而这座滕王阁的始建人也是滕王李元婴。
原来,当年在李元婴修成南昌滕王阁的27年后,唐高宗李治又把李元婴调到了四川的阆中地区接任其兄鲁王灵夔出任刺史。
李元婴一到阆中,就以“衙役卑陋”为名,照皇帝的规格在阆中修建宫殿和高楼,又在阆中玉台山建玉台观和滕王亭,供自己游乐。这样一来,在我国的土地上,便出现两个滕王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