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与火铸成的英雄群像

——记“英雄四连”

一个英雄连队出现在南疆的焦土上,这就是 1987 年 5 月 12 日中央命名的“英雄四连”。

四连,坚守在老山最艰苦、最危险的某前沿阵地,经历了老山百年不遇的暴雨的洗礼,经受了越军 9000 余发炮弹的狂轰滥炸,粉碎了敌人百余次偷

袭和袭扰。取得了歼敌 240 余名、炸毁敌 23 座工事的战果。

一群令人注目的英雄之星从四连升起。他们当中,有中央军委命名的“战斗英雄”马玉革,有成都军区命名的“钢铁战士”董永安;还有“老山黄继光”马占福,“独臂英雄”陈维旺,“无腿英雄”李秋平⋯⋯这个连有 14 人立一等功。

潜伏,纵然昏死也不发出声响;出击,即使推动双腿也要冲锋。这就是四连战士的英雄性格。

露水浸泡着炮弹翻犁过无数次的老山某前沿阵地。1987 年 1 月 7 日凌

晨,四连 12 名赳赳男儿组成的第一突击队,在这个阵地潜伏一昼夜后,终于完成了秘密接敌任务。第二突击队也已到达预定地点。

此刻,距敌人最近的只有 10 多米,战士们像壁虎一样,爬在潮湿的地面上。有的突击队员已经一天一夜未吃东西了。有的战士由于感冒着凉,喷嚏难忍,就在地上挖个坑,把嘴塞进去。轻轻地咳一下。情况非常清楚,谁如果发出一点响声,后果不堪设想。

突然,3 发零星炮弹,带着啸声,在四连的战斗队形中炸响。一班战士董永安被炮弹击中,30 多块弹片射进他的头部、背部、腿部和脸部,顿时血流如注。这一切,战士庞龙贵看得清清楚楚。小庞蠕动着,一寸一寸向他爬去,准备为他包扎伤口,他摆摆手坚决拒绝了。小庞含着眼泪看到,董永安挣扎着摸出手帕塞进嘴里,可是手帕太小,难以阻止住吟声。他又摘下挂在胸前的“光荣牌”,用浸透鲜血的手帕包上,顶着石头塞进嘴里,牢牢地卡住了喉咙。这下纵然是昏死过去,也不会有声音发出。他眼睛盯着前方,始终保持着准备跃起冲锋的姿势,酷似一座雄伟的雕像。

董永安牺牲了,一句话都没有留下。当救护他的战友把他身躯揽进怀里的时候,一幅悲壮的“诀别图”横在眼前——“光荣弹”嵌在他的嘴里,钢铁铸造的弹体上留着牙印,鲜血从嘴角流出来,左手卡在石缝中。他用美好的青春年华,塑造了“老山邱少云”的形象。

四连战士高喊着“为永安报仇”的口号,闪展腾挪,杀入敌阵,仅用 10 分钟就收复了阵地主峰。

10 分钟,太短促了,就在这短促的时间里,深深根植在四连战士心中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马占福,这位回族人民的后代,几个漂亮的跃动匍匐动作,猛虎般扑向敌 4 号目标。只听一声巨响,敌机枪工事变成了一片废墟,4 名越军顿时魂归西天。

正当马占福扑向新的目标时,“哒、哒、哒”一排火舌从右前方一个暗火力点喷出,他倒在血泊里。此刻,那疯狂的火力,把正在冲锋的战士压得抬不起头来。马占福醒过来,用带血的手把翻出来的肠子塞进腹腔,简单包扎后,一寸一寸句前挪动。当他缀满弹洞的身体接近敌火力点时,他奇迹般地站了起来,一把将爆破简插入敌堡,但被越军推了出来,马占福不顾一切地拣起即将爆炸的爆破筒,又塞进去,用鲜血染红的胸膛,顶着爆破筒,大吼一声“冲啊!”人们举目看去,硝烟滚滚⋯⋯

隆隆的炮声,惊醒了战士李秋平。他睁开被鲜血糊住的双眼,哦,山头上还在激战。可是,他的双腿被炸飞了。他忍受着巨大的疼痛,带着冲锋枪, 拖着半截残体,爬行了 40 多米,身后留下了长长的血迹,终于登上了阵地主峰,向反扑的敌人射出了最后一排子弹。这个结婚两个月就走上战场的新郎,

怀揣着一绺爱人的头发,永远倒下了。

战火中的四连干部是矗立在战士心中的标杆。

四连的战士不会忘记,他们为之动情的那个早晨。

风声、雨声、雷声、炮声,把他们坚守的阵地搅了个昏天黑地,素有“老虎口”之说的两个哨位,被敌火力封锁得严严实实,两名军工战士壮烈牺牲。在哨位断粮断水的第三个早晨,饥肠辘辘的战士聚在哨位上,议论着怎样度过这艰难的一天。

他们眼巴巴地盯着军工路,雨雾中出现了一个跃动的身影,越军的炮弹在他周围炸响,翻起一排排泥浪。好玄呀!战士们看到这个不要命的汉子, 正是他们的指导员胡海清。他身背篓子给战士们送饭来了。当胡指导员带着满身的黄泥出现在哨位的时候,战士们像孩子似地哭了。

是啊!通情达理的战士们知道,他的孩子才半岁,他的妻子正患着产褥热,他的老母也病了。胡指导员把饭送到战士们手中,可谁也吃不下。“你如果有个三长两短,纵然是山珍海味,我们也咽不下去。”

战士们不会忘记,连长马升云这个“秦川牛”形象。

1986 年 6 月上旬,老山地区连降暴雨,9 日上午电闪雷鸣,山洪爆发,

“李海欣高地”的猫耳洞积水齐胸。战士们已经 3 天 3 夜没有合眼了,他们把电台顶在头上,等待着雨过天晴。可是,无情的洪水正在一分一分地升高, 24 名战士的生命遭到了严重威胁。

这个阵地,三面受敌,距敌火力点只有几十米。事情明摆着,谁先出动谁就可能第一个倒下。马连长说服战士们隐蔽,只身爬出战壕,几次前往爆破,终于炸开了一条排水壕沟。

洪水排出了,战士得救了,阵地保住了,马连长却瘫倒在泥浆中。战士们含泪把他冰冷的身子抱在怀里,好半天眼泪汪汪。

有这样英雄的干部,还能带不出英雄的连队吗?

的确,四连的英雄称号,是在战场上打出来的。但是,四连的英雄主义精神,不但表现在战场,而且表现在平时。战场上的壮举,是对他们坚持发扬我军优良传统,保持英雄主义精神的最好佐证。

翻开四连的光荣史册,人们透过那一串闪光的足迹,清晰地看到了四连绵延流注几十年的英雄锐气。

这个 1938 年组建的“八路连队”,在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的烽火岁月,以敢打硬仗、恶仗和夜间攻击而名闻遐迩。在著名的黑山阻击战中, 四连英勇抗击了数十倍于我的敌人,为全局胜利立下了头功。这一仗,四连打出了一个名扬全军的“李永发排”。

四连曾两次荣立二等功,六次荣立三等功。他们是有名的“夜老虎连”, 还被军区树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先进单位。

有这样一事,集中地展示出四连始终不灭的英雄锐气。

1986 年 8 月,四连出色完成老山前线“李海欣”等高地的防御任务后,

奉命撤出战区休整。长达 104 天的猫耳洞生活,阳光见不上,空气吃不饱, 没睡过一个安稳觉,干部战士绝大多数烂裆烂胯,身体极度虚弱,有人染了各种疾病,有人伤口还未痊愈。

为迎接新的作战任务,连队决定适当搞些训练。一声集合口令,烂裆的也好,烂胯的也好,伤的也好,病的也好,全连齐刷刷排出齐整的阵容。上级首长说:“这根本不像才钻出猫耳洞的连队!”

不几天,团决定组织四个连队进行一次团体越野赛。团首长考虑到四连才下阵地不久,不少战士两胯两裆才刚刚长出肉牙,硬痂还未退尽,不忍心让四连参赛。然而,四连哪肯放过这个机会。比赛结果,四连获得第一名。

这,就是我们的“英雄四连”:平时过硬,战时过硬。

在这样的连队面前,还会有守不住的阵地,攻不克的堡垒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