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存飞机

80 年代中期,中国军队的百万大裁军,为军队的决策者们提出了新的问题:退役的武器装备,尤其是空军的退役飞机,这些国家和军队的宝贵财富, 怎么处置?

借鉴国外的一些经验,中国的最高领导者们迅速做出决策:成立空军编余飞机储存中心,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飞机储存、维护、科研、开发之路!中原某地的一个闲置飞机场。储存中心就在这里成立。一夜之间,沉静

的山谷突然人欢马叫,寂寞的天际一下子群鹰竟飞,机场再次显露出往日的勃勃生机。

十几年过去了,任何人踏上这亚洲最大的飞机储存中心时,无不为这一排排歼击机、强击机、轰炸机、运输机傲视长空的列阵赞叹,无不为“包装” 战鹰的国内最先进的气相封存技术所折服,更为官兵们维护和分解飞机的精巧技艺所钦佩。

时间停留在 90 年代初。空军某场站中校参谋长陈彪受命担任中心主任。这个身材敦实健壮、大脸阔嘴的东北汉子,给人以威武彪悍之感。领导选择陈彪出任,是看中了他那股虎虎生威敢打敢冲而又严谨的工作作风。与他搭挡的政委叫赵挺。

他们上任后,首先要做的事是迎接飞机进场。40 多天时间里,接收数百架空转飞机。

成群结队的战鹰挂豆叶般在天地间造成立体旋风,那场景十分壮观。

这对他们却是严峻的考验!数以百计的飞机集中起来,吃苦受累没有啥, 可那么多的钢铁大鹏在机场上空东来西去的飞,不论哪个环节出一点差错也会造成严重后果!

那段时间,陈彪、赵挺带着他们的人马,天不亮就进场。披风戴月,进行各项工作的准备,一天,大脑和每一处神经都处在高度紧张当中。连续数日,一身汗水,一身疲劳,经常干到深夜。即使这样,也难免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

一天上午,大家全神贯注地接迎 18 架空挂飞机落地,意外情况出现了: 地空失去联系!

陈彪心中一惊:“再呼叫!”

一遍、两遍、三遍⋯⋯,仍无反应。

陈彪急得满头是汗。他明白,地空失去联系,飞机降落时容易发生事故。“信号员注意观察,不可漏掉任何情况。继续呼叫!”陈彪急切地下达着指挥命令。

⋯⋯ “报告,飞机出现!”领航参谋发现远方天空两个移动的小白点。地空仍联络不上,气氛依然紧张。

“继续观察。”陈彪反而是镇静了:“做好救护准备!” 消防车、救护车、警卫人员⋯⋯严阵以待。

小白点由小变大,由远及近,终于临空了,人们的心一下子提到嗓子眼。在空地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按照事先协同好的方案,第一编队一架飞机

安全落地了。

接着,后面的 15 架也安然着陆。

单凭脑子,陈彪已经记不清几年来他们接收了多少批飞机,类似的惊险何止几次、十几次!可在地空的密切协同下,一个个化险为夷,从而保证了飞机的安全落地。

飞机的储存,决不是简单的仓库堆放。其最主要的功效,就是储存飞机的作战价值,为空军储备战斗力,并节省人力、财力和物力。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陈彪领着大伙攻下了“气相封存”难关。

“气相封存”是个专业术语,它的操作方法是用不透光、不透气的复合材料和特殊工艺,将整架飞机密封起来,隔绝与外界的接触,防止飞机各种零部件老化和被侵蚀。这样,即使封存若干年,飞机仍可以保持封存前的技战术性能。气相封存的程序,就像给飞机穿上“衣服”。

尖尖角角的空中庞然大物要穿衣服,谈何容易。开始几次。一不小心就将“衣服”戳个窟窿,“衣服”报废,前功尽弃。

“失败是成功之母,外国能做到的,我们也一定能做到,并且要做的更好!”陈彪不断地鼓舞大伙。

专家和官兵们“泡”在了飞机旁。查资料,搞试验,一遍一遍,多少个昼夜,无数次的试验,无数次的否定,终于研制出新的方法。他们将“整衣” 改成“套装”,将飞机的“上衣”“下衣”“袜子”分开,再用特制的密封拉链整体连接起来。成功的喜悦洋溢在大伙的心头。但这一发明,能否经得起实践的检验?陈彪悬着的心一直没有放下。

3 年过去了,储存中接到命令:调 7 架某型飞机给空军八一表演大队。官兵们心中忐忑不安,但启封的各项工作周密而细致地进行着。

试飞转场确定在一个天高云淡的爽朗日子里。一大早空军首长、军区空军的领导就来到机场。跑道一侧的草坪上聚集着数百名官兵,兴奋激动之中带有几分紧张。

一切就绪。塔台传来“起飞!”的命令。7 架飞机依次滑向跑道,巨大的轰鸣声震颤着大地,发动机喷出的气流像一股股热浪。加速,一架架钢铁大鹏昂起头尖啸着直跃苍穹!

地面上,空军首长鼓掌称好,官兵们欢呼雀跃。

“休养”了 3 年的战鹰依旧那样娇健,伸展着双翅飞向茫茫天际。

飞机储存中心,你让军机从这里走向历史的尽头,你让军机飞从这里飞向云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