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的连队特殊的兵

“您就看我们的光荣历史吧,八一南昌起义时,我们连就是朱老总的警卫分队,历经井岗山会师、完成五次反围剿、二万五千里长征,参加‘百团大战’、平津战役、抗美援朝等,屡建战功;比武艺,连续 25 年在军区和总

部组织的考核和比武中,夺得前三名。我们连还连续 13 次出色地完成了军以上赋予的军事训练改革科目的示范表演任务。不信,您就到我们连的荣誉室瞧瞧去!墙上的 40 多面锦旗、奖状是多少钱也不买不来的。1991 年 7 月 30日,江泽民总书记还亲自视察了我们连队,同我们全体官兵还合了影呢。”乍一听,红 3 连的兵也确实够自豪的,自豪得都到了“傲”的程度。但

仔细品味,人家又自豪得“瓷实”,傲得“酣畅淋漓”,又傲得确有名堂。几十年干部换了一茬又一茬,战士走了一批又一批,可 3 连门前的红旗总是

“迎风飘扬”。来的人在 3 连走一圈,没人不承认,他们所见到的的确是:

特殊的 3 连特殊的兵。战士的“任命”书不是好得的。

到 3 连当干部,在得到上级首长的任命之后,还须通过战士的“任命”。

手里没有几把“刷子”的人,自然不敢前来 3 连写连史。即便自认为怀揣“金

钢钻”的优秀基层干部,到 3 连也得准备掉几层皮。远的不说,只讲讲连长刘国建的拜兵学艺。

部队整编,3 连连长位置出现空缺,团党委点了刘国建的将。交接班时, 老连长没说别的,只提醒他当心战士设的考场。

新官上任第二天。4 班长李科两手抓过来 10 枚手榴弹:“请连长做个示范动作怎么样?”刘国建,这个老装甲步兵排长顿感两耳轰鸣。

助跑、引弹、投掷⋯⋯手榴弹醉汗似的晃了几晃跌落在地。

“28 米!”队列里一阵骚动。刘国建脸涨得像红灯笼。接着,全连流水作业。“54 米”、“67 米”、“72 米”⋯⋯“除连长外,全部优秀!”李科说:“连长,真没想到,到咱红 3 连,你竟过不了第一关。”刘国建真想找个地缝钻进去。

从哪儿倒了就从哪儿爬起来。刘国建毕竟是个血性汉子。第二天,全连军人大会,他当众拜师:“不出半年,我刘国建要是在哪个项目上输了,我

就‘卷铺盖”——走人!”

刘国建从此白天带着连队操练,晚上熄灯后便爬在冰冷的水泥板上练基本功:卧倒、匍匐⋯⋯时间一长,刘国建的腿臂都磨肿了,不少地方阏了血。坐,坐不下;站,站不直。战士们看了,方知连长是个真正的硬汉子。此时, 刘连长的投弹成绩已达 60 多米。

3 个月下来,刘国建磨坏了两身衣服,3 双胶鞋,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本领。年底团组织军事训练考核,他拿了全优。翌年又被树为全军“优秀四会教练员”、军区“一级训练标兵”。

对调入 3 连的干部,战士们要设考场,“土生土长”的官也同样少不了战士们的特别“关照”。代指导员王旭东由班长直接提为排长,又由排长提为现职。他以十八般武艺样样高强的良好军事素质,获得了战士们的“任命”, 但战士们还是经常检查他:指导员所必备的素质,有许多是无法量化的。要他“注意积累、努力养成,不然⋯⋯”对此,王旭东“积累”的自觉、“养成”的积极,决不敢有半点的懈怠。终于成为战士们信得过的指导员。

战士的“任命书”,“发”出来还可以收回去。一等功臣、2 排长王东明因故与连长顶撞了几句,算是被抓住了小辫子,战士们不依不饶:“我们3 连可没有不服从命令听指挥的兵。”如今已成为 1 连代连长的王东明,对

此刻骨铭心:我有今天,应归功 3 连的兵。

老战士杨福杰曾专学炊事技术,连长有意将其调入炊事班。消息传来, 战士们像“开了锅”一样,最先来找连长、指导员的是 5 班长陈振宇:“杨福杰要调炊事班?我们 3 连可从没有砸自己牌子的事!”5 班长前脚还未出去,后脚就进来了 3 班长秦兴龙:“连长,我想陪杨福杰练几招。也好检验一下咱们的‘全优兵’”。炊事班长单金风接了一句“咱们连选的炊事员怎么没了标准?”使连长突然记起,交接班时老连长曾特意提醒,“炊事班调兵,一定要选训练全优兵。”

3 连的兵都绝对知道杨福杰是个好兵,可他并非训练全优兵。正因为如此,杨福杰未能成为炊事兵,理由既简单又朴素:“炊事兵往往更容易降低自身军事素质,影响整个连队的训练水平。”

杨福杰还真不含糊,卯准了点儿在自己非优秀项目上苦练,训练场上摸爬滚打两个月,拿回了所有训练项目的全部优秀。杨副福杰进了炊事班,当了班长又转为志愿兵。

3 连的炊事班不仅军事技术绝对过得硬,管理水平绝对一流。仅以内务卫生举例,炊事班的位置就安排在集体宿舍门口处,什么时候评比,什么时候是第一的水平。令炊事兵永远引以为自豪的是总参韩怀智副总长对他们赞语:确实不愧“尖子兵”。

7 月的天气,憋闷得令人窒息。全师尖子连 5 公里越野比武场地。3 连“方队”即将进入最后冲刺阶段。3 连官兵简直“疯”了似的冲向终点。300 米、200 米、150 米⋯⋯突然,文书黄玉坤一个趔趄重重地摔倒在地。考场上所有人的目光都一齐聚向突然倒地的小黄,只见小黄异常吃力地挣扎起来,身体摇晃着向前跑,然而没跑出几米又跌倒在地。小黄脸色苍白,呼吸急促。当他意识到挽他起来的人们是要把他抬出“比武场”时,他使尽力气挣脱,又重新回到跌倒的位置⋯⋯小黄又一次摔倒在地。就在他再一次挣扎着要站起来的时候,他突感眼前眩晕,天地飞转。清醒的大脑向他传递着“难以站起来”的信号,几乎是与此同时,大脑又向他下达了就是爬也要爬到终点的指

令。小黄以尽量快的速度向前爬行。⋯⋯在场的人们都被眼前的情景感动。邵德龙师长急命救护车将小黄急送卫生队,是后又特意到卫生队看望⋯⋯

“就是爬也要爬到终点”,在全师范围内引起一场黄玉坤“旋风”。然而在 3 连,却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样。3 连的兵说:“只要是我们 3 连的

干部战士,换上谁都会这样做。”“起不来了不爬等什么?”“我们 3 连的官兵,不这样反倒怪了。”事后我们问黄玉坤,“全副武装越野,不是允许有 5%的淘太率吗?”黄玉坤说:“要是都想着这百分之几的淘汰率,3 连就完了。”

400 米障碍考核验收,因 2 秒钟之差得了“硬梆梆”的良好,按说这成绩蛮不错,可得了这成绩的两名战士执意要做“检讨”,并且绝对是自觉自愿,要诚心诚意地接受批评和帮助。那是去年 12 月,军区组织年度军事训练

考核,验收 400 米障碍时, 3 连参加 70 人, 68 人获得优秀成绩,战士小

李和小刘仅 2 秒之差屈为良好。当连长指导员为全连的“不俗”表现而倍感欣喜之时,门外进来了小李和小刘:“是我们影响了连队的成绩。我们公开检查。战场上的 2 秒之差,就是生死之差。”

这就是 3 连战士们的“水平”。3 连“不争第一不罢休”的光荣传统, 已渗进每个战士的血液。就是 3 连这种刻骨铭心的“争第一、夺红旗”的环

境,使每个来到 3 连的战士,仿佛是在一夜之间,便徒增竟技意识。战士小聂,自幼多病,体质差,文化程度低,训练怕苦怕累,新兵考核没有一项及格,下连时哪个连队都不愿要。然而分到 3 连后,他竟变了个人,不仅训练刻苦,还发誓为 3 连争光。年底考核 20 个项目,7 项优秀、8 项良好、5 项及格。前不久参加全师比武,9 科项目 6 项优秀、3 项良好。当我们问小聂在3 连有什么感觉时,他说:“在 3 连不争第一没意思,不多脱几层皮觉得白

当 3 连的兵。”

3 连的兵何以能“与众不同”呢?

我们来到 3 连的训练场。投手榴弹规定 35 米为及格,45 米以上算优秀,

500 米障碍 1 分 55 秒为及格, 1 分 25 秒为优秀,入伍一年的新战士就能

熟练地做单双杠 1—4 练习;全连官兵 5 公里越野,优秀时间内全部到达终点, 无一人“坦胸露臂”、“甩帽子”,水壶里的水也都是满满的⋯⋯

这就是 3 连的“标准”。正是从这“标准”里,我们似乎寻找到 3 连与众不同的谜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