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奈伯特王国和阿拉比亚北部、中部其他小王国

在伊斯兰教以前的时代,在半岛的北部和中部,还出现了几个小国,与南部阿拉比亚各国互相辉映。这些北方的阿拉比亚小国,象南方的那些小国一样,主要是靠商业强盛起来的,无论在其开创或者发展的过程中,都不是穷兵黩武的。这些小国中最早的是奈伯特王国。

我们在历史上没有看到关于亚述进攻奈伯特人的记载,因为奈伯特人当时不是居住在通往西方的主要路线上的。公元前六世纪初叶,奈伯特人(阿拉伯语的 al-Anbāt,古典语言的 Nabataei①)以游牧部族的身分,离开了现在所谓的约旦地方,占据了以东人(以扫的子孙)的地方,后来,又从他们的手里夺取了皮特拉。以东人未来之前,在西珥山地区居住的人,是何利人②。奈伯特人从他们的首都皮特拉向外发展,占领了邻近的领土。Petra(皮特拉), 是一个希腊名词,意思是岩石,是希伯来名词 Sela(西拉)的译名,Sela 散见于《以赛亚书》(16∶1;42∶11)和《列王记》下(14∶7)③。al-Raqim(赖基木)④是与此名词相当的阿拉伯词,现今的名称是瓦迪穆萨。这座古城的地址, 在一个干燥的拔海三千英尺的高原上,现在看上去是通红的一片广大的墓地,那片墓地是由一块岩石(媪姆·比雅赖)凿成的,那块岩石的沙石层,表现出五光十色来。

自公元前四世纪末期起,在四百多年的期间,皮特拉是队商往来于赛伯伊和地中海之间必经的孔道。

我们所获得的关于奈伯特人早期历史的第一个详细报告,是狄奥多拉斯(公元前 57 年后卒)传述下来的。公元前 312 年前后,他们是强大的,继承亚历山大作叙利亚王的安提哥那曾两次进攻他们,都被他们打退了,他们奏凯返回“岩石城”①。当时他们是在托勒密人的势力范围之内。后来,他们变成罗马的盟友,名义上曾参加公元前 24 年迦拉斯对阿拉比亚的著名的入侵。当

哈里萨斯(阿拉伯语的哈立斯,al-Hārith)三世在位的时候(约当公元前 87—

62 年),奈伯特人初次与罗马人发生密切的接触。皇家的钱币,就是在这个

时期开始铸造的。公元前 47 年,恺撒拜访马里库一世,并以骑兵供给他,以便参加亚历山大的战役。他的继承者俄比德斯(‘Obidath,‘Ubaydah,约当公元前 28—29 年)三世在位时,罗马人派遣远征军到阿拉比亚。岩石的阿拉

比亚(以皮特拉为首府),当哈里萨斯四世(公元前 9 年至公元 40 年)在位时, 国势极盛。当耶稣基督的时代,奈伯特王国的版图,向北扩张到大马士革; 大马士革和科艾勒—叙利亚②,都是哈里萨斯三世(约公元前 87 年)从塞琉西亚③人的手里夺过来的。在大马士革企图逮捕保罗的,就是哈里萨斯四世的提

① 希伯来语的 Něbāyōth,亚述语的 Nabaitai,Nabaitu,显然都不是 Nabataeans。

② 《创世记》14∶6,36∶20。

③ 参阅《历代志》下 25∶12;《耶利米书》49∶16;《俄巴底亚书》3— 4 节。

④ 参阅 Josephus,Antiquities, Bk.IV,ch.4,§7,ch.7,§1。

① Diodorus, Bk. XIX, §§94-97。

② 参阅本书第 12 页的注。——译者

③ 塞琉西亚古城位于底格里斯河岸,在巴格达东南方向 20 英里处。——译者

督④。在希贾兹北部的希志尔(麦达因·撒利哈),公元第一世纪时也必隶属于奈伯特的版图,这是在当地出土的铭文所能证明的。奈伯特历代的国王,自哈里萨斯一世(公元前 169 年)至最后一个独立的君主赖比勒二世(公元 70—

106 年)都是有史可考的①。公元 105 年,罗马皇帝图拉真终结了奈伯特的独立,从此以后,他们的领土变成罗马正式的省分。

在狄奥多拉斯之后,约瑟福斯(公元 95 年前后卒)的著作,是关于奈伯特人历史的主要来源,但约瑟福斯是在他们和希伯来人打交道之后才对他们发生兴趣的。在他看来,“阿拉比亚”就是奈伯特国,这个国家的疆界很辽阔,东边到达幼发拉底河。约瑟福斯说马勒库斯(Malchus 或 Malichus,就是阿拉伯语的 Mālik)是希罗德和他父亲所援助的“阿拉比亚国王”②,马勒库斯(马勒库斯二世,公元 40—70 年)③于公元 67 年曾派遣骑兵一千名、步兵五千名, 去援助泰特斯进攻耶路撒冷,这两个国王都是援助奈伯特人。在《麦克比记》里(《麦克比记上》5∶25 和《麦克比记下》5∶8),奈伯特人被认为与阿拉比亚人是同一民族。现代的侯韦塔特④的贝杜因人被认为是奈伯特人的后裔。

奈伯特人虽用阿拉伯语为日常生活的语言,但在那个很早的时期,缺乏一种阿拉伯书法字体,所以,他们采用北方邻人的阿拉马语字体拼写自己的语言。狄奥多拉斯⑤曾提到他们用叙利亚语字体写给安提哥那的一封信。他们把阿拉马语当做一种学术上的语言,但保存下来的那些阿拉马语铭文里的错误和阿拉伯的人名地名,以及 ghayr(别的)一类的阿拉伯词句,都可以透露出原作者是说的阿拉伯语。

这种采自阿拉马语的奈伯特草书字体,公元三世纪时,发展成为北方阿拉伯语的——《古兰经》和现代阿拉伯语的——书法字体。更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字体演变为圆润的誊写字体(奈斯赫字体),这种字体与方正的库法字体是不相同的,库法字体几乎专用于《古兰经》和早期的公文、铭文、钱币等物。在东部豪兰的奈麻赖地方发现的铭文,是最古的阿拉伯语铭文之一,刻于公元 328 年,是希拉城莱赫米王朝的国王伊木鲁勒·盖伊斯坟上的碑文。奈伯特的文献传给我们的,只有铭文了。

西奈半岛,临近奈伯特人的故乡和摩西宣告十诫的地方,最近几年在那里出土的铭文,是已出土各铭文中用字母刻成的最古的铭文。这些铭文新近在赛拉比特·哈底木出土后,已运送开罗博物馆保存。很多人曾为翻译这些铭文努力。这些铭文是西奈半岛上绿松石矿场的劳工们所刻制的,刻制的年代,约当公元前 1850 年——比较蒙泰在朱拜勒①(即古代的 Gebal,希腊语的Byblos)发现的艾希拉木铭文要早八百年,可以算作已发现的第二种最古的腓尼基语铭文。

在西奈字母产生之后,西奈字体传入北部叙利亚,在那里演变为楔形文

④ 《哥林多后书》11∶32。

① 参阅 Cooke 著 North-Semitic Inscriptions, p. 216 中的名单。

② Antiquities,Bk.XIV, ch,14,§1;TheJewishWar,Bk. I, ch.14,§1。

③ Jewish War,Bk.III,ch.4,§ 2。

④ 侯韦塔特是阿拉伯部族的名称,他们居住在希贾兹北部和西奈半岛。——译者

⑤ Bk. XIX, ch.96。

① 在黎巴嫩北部海岸上。——译者

字,犹如第十五世纪末叶赖斯·舍木赖的字砖所指明的那样②。这种新发现的字体,显然是拼音字母的而且是闪族的。虽然是用铁笔写在胶泥版上,但这种字体的字母,并不是从较早的苏美尔—阿卡底字体借来的。在这种字体里面,西奈字母演变为楔形文字。

在一个长时期中,现代的学者承认首先完全使用一种字母体系的腓尼基人,起初一定是以埃及的象形文字为这个字母体系的基础,但在象形文字与拼音文字之间,似乎有一条很宽的鸿沟。西奈文字,现在来做那条鸿沟上的桥梁了。西奈的闪族人怎样创造他们的字母呢?可举例说明之:不管埃及人把牛头叫做什么,他们采用象形文字中表示牛头的符号,把这个符号叫做aleph(艾利夫),因为在他们自己的语言中,牛头的名称是 aleph。然后,依照首母表音法的原理,用这个符号表 a 的音。又如采用表示房屋的符号,把这个符号叫做 beth(拜伊特),而用这个符号表示 b 的音,如此类推。

字母的西奈渊源说明字母一方面怎样传入南部阿拉比亚,在那里经过一种独立的发展,约在公元前 1200 年,早已为米奈人所采用;并且说明字母另一方面怎样向北方传入腓尼基海岸。阿拉伯人贩运绿松石去卖给腓尼基人, 字母就随着绿松石传到那里去,后来,腓尼基人与希腊人通商,又把字母传授他们,就成为欧洲一切字母的来源。

在豪兰的赛法火山地区发现的铭文,年代在公元前一百年前后①,在北部希贾兹的乌拉地方发现的底但人的和列哈彦人的铭文(这就是所谓原始的阿拉伯语),年代在公元前第七世纪至第三世纪,在同一地区,特别是希志尔和太马两个地方发现的赛莫德人的铭文,年代在公元前第五世纪到公元第四世纪,这些铭文,都是南方阿拉伯语字母的别体②;但这些铭文的语言,都是北方的阿拉伯语,与著名的古典阿拉伯语差别很小。赛莫德人的粗刻,是列哈彦书法字体的一种发展;赛法的粗刻是列哈彦书法字体的另一发展。赛法的铭文,是已出土的南部阿拉比亚极北地方的铭文。南方阿拉伯语的书法字体, 还残存在埃塞俄比亚文字里面。

使用相同的书法字体的这三个北方民族:赛法民族、列哈彦民族和赛莫德民族,彼此之间的历史关系,还没有完全确定。列哈彦民族——普林尼提及他们,称他们为莱勤尼人①——是一个古代的民族,或许是赛莫德民族中的一部分,他们的首都德丹曾一度成为运输也门和印度货物至地中海各港的商业大道上的一个米奈的殖民地。皮特拉于公元 105 年前后灭亡后,列哈彦人似乎也占据了奈伯特人重要的中心希志尔(现今的麦达因·撒利哈),那个城市曾经被赛莫德人占据过。米奈的文化和奈伯特的文化,对于列哈彦晚期的文化都有过重大的影响。乌拉的古迹,包括以高浮雕为装饰的坟墓,告诉我们在伊斯兰教之前,那里已有先进的文明了,但是,关于他们的文明,人们所知很少②。

② F. A. Schaeffer in Syria, vol x(1929),pp.285— 297;Charles Virollea-ud ibid.pp.304— 310。

① 参阅 F.V.Winnett,A Study of the Lihyanite and Thamudic Inscriptions(Toronto,1937),p.53。

② René Dussaud,Les Arabes enSyrie avant l ’Islam(Paris,1907),pp.57— 73;Dussaud and F.Macler, Voyage archéologique au Safa et dans le Djebel ed-Dr(z(Paris,1901),pp.3— 14。

① Bk.VI,ch.32 。

② 参阅 Eduard Glaser,Skizze der G■chichte und Geographie Arabiens(Berlin,1890),vol.ii, pp.98— 127;Jaussen and Savignac,Mission archéologique enArabie(Paris,1909),pp.250— 291。

公元第一世纪时,罗马人把皮特拉当作一个对付安息国(帕提亚)的缓冲国,而加以保护。在这个期间,皮特拉富庶到了极点。皮特拉城的东西南三面,都是很险要的。皮特拉城是由坚硬的岩石凿成的,四周都有悬岩绝壁环绕着,只能从一条蜿蜒的狭路进去。在约旦河与中部阿拉比亚之间,只有这个城能供给丰富而且异常清洁的水。南方的阿拉比亚人的队商到北方去做买卖的时候,在这里可以获得替换的骆驼和驼夫。南部阿拉比亚是因商业发达而兴旺起来的,因此,奈伯特人构成了他们商业上一个重要的环节。皮特拉壮丽的古迹,至今仍然能吸引许多游览的人,而且构成约旦现代国家一种重要的财源。

皮特拉有一种克而白,供奉杜舍拉,这是一块置于众神殿顶上的长方形的黑石;阿拉特(希罗多德认为就是希腊的爱神阿普洛狄铁·乌拉尼阿①)是主要的女神。杜舍拉(原为左·舍拉,即舍拉的主宰)后来与希腊时代传入奈伯特地方的葡萄树相结合,作为酒神,模仿了希腊的酒神狄奥尼索斯-巴克斯的几种特性。

公元第一世纪和第二世纪时,由于通达印度的海道已逐渐为罗马的水手所熟悉,由于从东方到西方的队商的道路已渐渐转向以巴尔米拉为中心的更向北方的区域,由于从北方到南方的商务已采取一条更向东方的道路(那条道路相当于后来的朝觐道路和现在的希贾兹铁路),皮特拉就丧失了其优越的地位,而奈伯特王国也开始衰落。公元 106 年,皮特拉因图拉真的贪婪和短视而遭毁灭,从此以后,岩石的阿拉比亚并入罗马帝国,而称为阿拉比亚省, 皮特拉的历史,在好几百年中,不见于载籍②。

安息国征服美索不达米亚所造成的新局势,以及公元一世纪后开始大规模地使用的新商道,使叙利亚中部一块绿洲里的一个城市获得了显著的地位,变成了举世闻名的城市。这座城市就是巴尔米拉城,阿拉伯语叫做塔德木尔,这座名城的古迹,是许多极其壮丽的、极少有人研究的古迹之一。巴尔米拉介乎互争雄长的两大帝国之间,全靠这两个国家的均势和自己的中立而维持其安全①。巴尔米拉是东西南北交通的枢纽,而且能供给大量新鲜的矿泉,故成为商贾辐辏的地方。“队商的头目”和“市场的头目”,在早期的铭文中,作为首要的公民占有重要的地位②。当公元第二世纪和第三世纪时,这个沙漠里的都会,变成近东最富庶的城市之一。

塔德木尔(早期的闪族人对巴尔米拉的称呼)一定是一个很古的居留地, 因为在提革拉-比里色一世(公元前 1100 年前后)的一种铭文里提及这个地方的时候,称它为西方的塔德木尔③。阿拉伯的说书人看到巴尔米拉古迹的壮丽,深受感动,以致认为这座古城是精灵替所罗门王建筑的。

至于阿拉伯人究竟何时占有巴尔米拉,本地的传说似乎没有提到。关于这个城市的第一件可靠的记载,是说公元前 42—41 年安东尼曾企图占有其财

① 参阅希罗多德,《历史》,商务印书馆,1960 年,第 361 页。——译者

② 最近查明一个奈伯特人的遗址,RM,在亚喀巴之东 25 英里,即《古兰经》中所说的 Iram(89∶7)。

① Pliny.Bk.V,ch.21。

② Cooke,pp.274,279 。

③ Luckenbill.vol.i.§§287,308。《历代志》下(8∶4)的希伯来语原本和《列王记》上(9∶18)的希腊语译本,都把 Tadmur(塔德木尔)和所罗门在以东地方所建筑的 Tamar(台马尔)混为一谈。参阅《以西结书》47∶ 19,48∶28。

富,但终归于失败。当地出土的最古的铭文,回溯至公元前 9 年,在那个时候,巴尔米拉仍然是罗马和安息之间进行贸易的重要中心。

这座城市在罗马帝国时代,必然早已进入罗马的政治范围,因为我们发见公元 17 年所颁布的法令中有关于这座城市关税的法令。在哈德良时代(公元 117—138 年),巴尔米拉及所属各城市,已变成罗马的属国。130 年,哈德良游幸这个城市,遂命名为哈德良的巴尔米拉。塞弗拉斯(公元 193—211 年)曾将巴尔米拉及所属各城市改为帝国的省分。第三世纪初叶,巴尔米拉有一个殖民地的地位,但就在那个时候,它必然还享受着行政上的独立权,不过在名义上承认罗马的宗主权。巴尔米拉人从那个时候起,开始在自己的名字上加一个罗马名字。罗马认识到这个城市在战略上的重要性,因为他们从大马士革到幼发拉底河的大路必须通过这座城市。

巴尔米拉在公元 130 年与 270 年之间,已达到了灿烂时代。巴尔米拉的铭文大半是属于这个时期的。巴尔米拉的国际贸易,向四方扩张,远至中国; 巴尔米拉也是由队商贸易造成的城市,在这个时期已取代了皮特拉的地位。

公元 260 年,波斯国王沙普尔一世曾俘虏罗马皇帝瓦利利安,而且征服了叙利亚的大部分,巴尔米拉人的旅长伍得奈斯(阿拉伯语的伍宰伊奈, Udhaynah)把沙普尔逐出叙利亚,从此以后,巴尔米拉人才以武力著名于世。伍得奈斯把沙普尔一直追赶到波斯国都泰西封(麦达因)的城脚下。公元 226 年萨珊王朝灭安息国,262 年罗马人与萨珊人大战,巴尔米拉人的旅长帮助罗马建立奇功,故被封为统治东方的副君(dux Orientis)。现在,罗马皇帝迦里那斯赏赐他大将的称号,并且承认他是东方罗马军区的长官。这就是说, 小亚细亚和埃及的统治权,名义上是在他的掌握之中;而叙利亚、北部阿拉比亚,可能还有亚美尼亚,实际上都归他统治。巴尔米拉就这样称霸于西亚。四年之后(266—267 年),伍得奈斯及其长子,被暗杀于希姆斯(Hims,即Emesa),这可能是因为罗马人怀疑他有叛逆之意而唆使的。

伍得奈斯的美丽而且有大志的妻子齐诺比雅① (亚美尼亚人称她为巴斯·萨贝,阿拉伯人称她为宰巴伊,又称为宰奈卜)以实践证明她是一位毫无愧色的继任者。她代幼子韦海卜·拉特( 意思是拉特之赐,希腊语的Athenodorus)摄政,自封为“东方女王”,曾一度反抗罗马帝国。她是一个雄才大略的人物,故能将本国的疆域向外推广,使整个埃及和小亚细亚大部分的地方都归入本国的版图。公元 270 年,她把小亚细亚的罗马驻军赶到安卡拉。她的军队,甚至企图占领拜占廷对面的卡尔西顿城。她的常胜军,于同年占领东罗马帝国的陪都亚历山大港,她的次子自称埃及王,自铸钱币,钱币上不铸奥里力安的头像。她之所以能打胜仗,主要是由于她的两位大将宰贝和宰达忠勇善战,他们俩都是巴尔米拉人。

最后,奥里力安励精图治。他在安提俄克和希姆斯接连两次打败宰达, 272 年春攻入巴尔米拉。那位骄傲的阿拉伯女王,骑着一只单峰快驼,失望地逃入沙漠,但她终于被俘,奥里力安用金链子拴着她,使人牵着她在战胜者的战车前面走,来增加奏凯回到罗马的光辉。奥里力安在返回首都的途中, 得知巴尔米拉发生暴动,立刻驰返巴尔米拉,把城墙完全摧毁,将全城夷为平地。灿烂的太阳庙上所有的装饰品,都被他运到罗马,用去点缀他为纪念自己显赫的胜利而建筑的东方太阳庙。巴尔米拉城变成了废墟,留到现在,

① 1954 年叙利亚发掘出齐诺比雅女王的完整的石雕像。——译者

依然是当年毁灭时的情况。巴尔米拉昙花一现的光荣历史,就此告终了。 巴尔米拉的文化,是希腊的、叙利亚的、安息的(伊朗的)三种要素混合

而成的一种有趣味的文化。这种文化是意味深长的,不但这种文化的自身如此,而且象我们已经研究过的亲伯特文化一样,它可以说明,在适当的物质条件之下,沙漠里的阿拉比亚人在文化上能达到什么高度。巴尔米拉人是属于阿拉比亚民族的,这可以从两方面加以证明,他们的人名是阿拉伯的人名, 他们用阿拉马语写成的铭文里面有不少的阿拉伯词汇。他们日常应用的语言,是西方阿拉马语的一种方言,与奈伯特人和埃及人所说的阿拉马语,没有什么区别。他们的宗教,具有许多显著的崇拜太阳的特征,那是北方阿拉比亚人的宗教所特有的色彩。起源于巴比伦的拜勒,在万神庙中是坐头把交椅的;伯阿勒·舍民(诸天之主),在许多还愿铭文中占有显著地位,在巴尔米拉语里,其他神灵的名称,不下二十个。

巴尔米拉短命的王国灭亡之后,陆路的贸易,找到了别的途径。豪兰的布斯拉和加萨尼人其他的城市,变成了巴尔米拉城的继承者,正如巴尔米拉继承了皮特拉一样。

加萨尼人自称是一个古代的南部阿拉比亚部族的后裔,他们从前的族长是穆宰伊基雅,这个部族,大概是在公元三世纪末叶,因马里卜大水坝的崩溃,从也门逃到豪兰①和巴勒卡的。穆宰伊基雅的儿子哲弗奈,被认为是加萨尼王朝开基创业者,这个王朝共有几代,传说不一,据艾卜勒·斐达说②,共历三十一代;据伊斯法哈尼说③,共历三十二代;据麦斯欧迪④和伊本·古太白说⑤,只有十一代。由这些数字可以看出来,加萨尼王朝的历史,对于阿拉伯编年史家,是怎样的模糊。

这个也门的部族,把首先在叙利亚建立王国的阿拉比亚人——撤里哈人驱逐了。他们在大马士革东南的地区,在联系马里卜和大马士革的运输大道的末端建立了自己的政权。过了一个时期之后,加萨尼人信奉了基督教,而且为叙利亚人所同化,采用了叙利亚的阿拉马语,但未抛弃他们的国语—— 阿拉伯语。他们象居住在肥沃的新月地区的其他阿拉比亚部族一样,能说两种语言。五世纪末叶,他们进入了拜占廷的势力范围,而被当作一个缓冲国, 用来阻挡贝杜因部族的发展,他们的任务,与今天英国控制下的约旦的任务没有差别。加萨尼人面对着拜占廷帝国,接受了基督教的一个教派,这个教派虽然是本地的一性派(Monophysite),但与他们的政治利益仍然是一致的。他们的首都,起初是一个活动的帐棚;后来,大概固定在查比叶地方的昭兰(高兰尼提斯),有一个时期是在吉里格①。

加萨尼王国,象在希拉地方的与它竞争而且有亲戚关系的莱赫米王国一样,在第六世纪时达到了最重要的地位。加萨尼的哈里斯二世(约当 529—569 年)在第六世纪时与希拉的孟迪尔三世(554 年卒)成为这个时期阿拉伯历史

① 豪兰在亚述语称为■aurānu(参阅 Luckenbill,vol.i,§§672,821),《圣经》称为 Bashan,古典文献中称为 Auranitis。

② Ta’rīkh(Constantinople,1286),vol.i,pp.76— 77。

③ Hamzah al-Isfahāni,Op.cit.pp.115— 122。

④ Al-Mas‘ūdi,Murūj,vol,iii,pp.217— 221。

⑤ Ibn-Qutaybah,Al-Ma‘ārif,ed.F.Wüstenfeld(G(ttingen,1850),pp.314-316。

① 参阅 Leone Caetani,Annall dell’Islām(Milan,1910),vol.iii,p.928。

上最重要的人物。这个哈里斯(阿拉伯编年史家给他取了一个诨名,叫 al-A ‘raj,跛脚的意思)是第一个可信的名字,而且是加萨尼编年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他的历史,可用希腊语的史料加以核对②。他曾打败了他的劲敌,莱赫米的国王孟迪尔三世,拜占廷皇帝查士丁尼为了奖赏他的功劳,于 529 年任命他为叙利亚各阿拉伯部族的首领,并且封他为 patricius( 贵族) 和phylarch(族长),这是最高的品位,仅次于皇帝本人。在阿拉伯语里,这个头衔只简单的译成 malik(国王)。

哈里斯在位的时期很长,但他大部分的时间,都消耗于战争,而那些战争,都是为拜占廷的利益服务的。544 年前后,孟迪尔三世和他打仗,把他的儿子俘虏去,当作牺牲,供献欧扎(酷似希腊的爱神阿普洛狄铁)①。但在十年之后,哈里斯就替儿子报了仇,在肯奈斯林地区的一次战役中杀死他的仇人。这次战役,大概就是阿拉伯传说中的哈丽梅之役,哈丽梅是哈里斯的女儿,她亲手给加萨尼的百名敢死队员撒香水,并且给他们穿上铠甲,加上白麻布的寿衣②。

563 年,哈里斯到君士坦丁堡去觐见查士丁尼一世③。这个贝杜因族长的仪表,在东罗马皇帝的近侍的心目中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哈里斯在君士坦丁堡的期间,获得查士丁尼的同意,任命一性派的主教埃德萨人雅各·伯拉德伊斯即叶儿孤卜·白尔德仪为叙利亚阿拉伯人的主教。雅各这个人对于宣传教义是这样的热心,以致叙利亚的一性派教会,在他之后称为雅各派。

哈里斯的继任者是他的儿子孟迪尔,即拜占廷历史上的阿拉孟达洛斯。孟迪尔象他父亲一样是一性派的热心的保护者④,这件事暂时断送了拜占廷人的同情,并且引起加萨尼人的叛变。580 年,他带着他的两个儿子去游君士坦丁堡,备受提庇里阿斯二世的热烈欢迎。提庇里阿斯二世把他头上宝贵的冠冕脱了,替他换上一顶更宝贵的王冠。同年,他袭击并焚毁他的莱赫米敌人的首都希拉城⑤,获得了重大的成功。但他的父亲曾有反叛皇室的嫌疑,他此次虽建立奇功,仍不足以消除皇室的猜疑。在大马士革和巴尔米拉之间, 有侯瓦林城,城里有一座新建的教堂,当他正在那座教堂里举行奉献典礼的时候,被逮捕了,而且被押解到君士坦丁堡去,后来,被拘禁于西西里岛。他的儿子努尔曼继承他的王位,大胆地袭击拜占廷的边疆并加以蹂躏,后来也被捕,押送到君士坦丁堡。

在孟迪尔和努尔曼之后,加萨尼人陷于无政府状态之中。叙利亚沙漠里的各部族,各选择其族长。萨珊王朝的皇帝胡斯罗·伯尔威兹于 613—614 年夺取了耶路撒冷和大马士革,使哲弗奈王朝遭受最后的打击。希拉克略于629 年收复叙利亚时,究竟恢复叙利亚阿拉伯人的族长职位与否,已不可考了。阿拉伯编年史家认为哲伯莱·伊本·艾伊海木是加萨尼王国最后的国王。

② Procopius,Bk.I,ch.17,§§ 47— 48;Joannes Malalas,Chronographia,ed.L.Dindorf(Bonn,1831), pp.435,461 以下。

① Procopius,Bk.II,ch.28,§13。

② Ibn-Qutaybah,pp.314— 315;参阅 abu-al-Fidā’,vol.i,p.84。

③ Theophanes,Chronographia,ed. C.de Boor(Leipzig,1883),p.240。

④ John of Ephesus,Ecclesiastical History, ed. William Cureton(Oxford,1853),pp.251— 252; tr.R.Payne Smith(Oxford,1860),pp.284— 285。

⑤ John of Ephesus,p.415(原文本)=p.385(原译本)。

在 636 年发生的著名的雅穆克战役中,这个国王是站在拜占廷的一边对阿拉比亚人作战的,但他后来信奉了伊斯兰教。相传,他第一次朝觐天房的时候, 正当他巡礼天房之际,一个贝杜因人无意中踏了他的斗篷一下,这个退位的国王,一掌打在那个贝杜因人的脸上,把他的鼻子打落了。哈里发欧麦尔下令说,哲伯莱必须让那个贝杜因人打一个耳光,或交付一笔赎金,哲伯莱于是抛弃了伊斯兰教,偷偷地逃到君士坦丁堡①。

加萨尼人与拜占廷人为邻居,他们所达到的文明的高度,比较他们的在波斯边界地上的劲敌莱赫米人所达到的还要高些,这是无疑的。在他们的统治下和在罗马统治的初期,仿佛有一种由阿拉伯的、叙利亚的和希腊的要素混合而成的特殊文化,沿叙利亚整个的东方边界发展起来。用玄武岩建筑起来的房屋、宫殿、凯旋门、公共澡堂、水道、剧院和礼拜堂,现在只有些荒废的古迹存在了。豪兰的东坡和南坡,本来保存了三百多个城市和乡村的遗址,但存在到现在的,已经很少了。

在伊斯兰教以前,阿拉比亚的几位诗人,在加萨尼的族长中获得了慷慨的奖励。著名的《悬诗集》 (Mu‘allaqāt),是七位大诗人创作的,以莱比德为最年轻,在哈丽梅战役中,他曾在加萨尼人方面作战。纳比盖与莱赫米的国王不和的时候,曾在哈里斯诸子的宫廷中获得了一个避难所。麦地那的诗人哈萨尼·伊本·撒比特(约生于 563 年)自称与加萨尼族有瓜葛之亲。他在青年时代,在变成先知穆罕默德的桂冠诗人之前,曾访问过他们的宫廷, 并且在诗集中屡次提及他们。他在一首诗里①曾以生气勃勃的文辞描写哲伯莱的宫廷是怎样的富丽堂皇,那个宫廷里有从麦加、巴比伦、希腊三个地方物色来的男女歌唱家和演奏家;在那个宫廷里,饮酒是漫无限制的。但这首诗是不可靠的②。

自太古以来,流浪的阿拉比亚人,惯于从阿拉伯半岛东岸一带,渗入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流域,而定居在那里。公元第三世纪初叶,有几个象这样的部族,自称为台努赫人,并且说原籍是也门人,在幼发拉底河右岸肥沃地区找到一个居住的地方。他们来到的时候,恰当安息王朝灭亡与萨珊王朝初兴(公元 226 年)之后、地方扰攘不安之际。

台努赫人起初住在帐棚里面。过了若干年之后,他们的临时帐棚,变成了永久的“希拉”(al-Hīrah 这个名词是从叙利亚语的 herta 转变来的,本义是帐棚),希拉在库法之南,相隔约三英里,与巴比伦相隔不远。希拉后来变成波斯所属阿拉比亚的首府。

本地人是基督教徒,属于叙利亚东方教会(后来的聂斯脱利教会)①,阿拉伯的作家称他们为“伊巴德”(‘ibād,崇拜者,因为他们是基督的崇拜者)

②。后来,有些台努赫人信奉了基督教,并且定居于北部叙利亚。那些在以后

迁入黎巴嫩南部而且信奉了秘密的德鲁兹教的台努赫人,自称为希拉城莱赫米朝的苗裔③。

① Ibn-‘Abd-Rabbihi,‘Iqd,vol.i,pp.140— 141。

① Abu-al-Faraj al-Isbahāni,al-Aghāni(Būlāq,1284— 1285),vol.xvi,p.15。

② 现在居住在黎巴嫩南部的基督教徒,还有些人自称是加萨尼人的后裔。

① 聂斯脱利教会曾于公元 635 年(唐太宗贞观 9 年)传入我国,教徒自称为景教。——译者

② 参阅 Tabari,vol.i,p.770。

③ 参阅 Hitti,The Origins of the Druze People and Rcligion(NewYork,1928),p,21。

相传,艾兹德部族的马立克④是在伊拉克的阿拉伯人居留地的第一个族长,他的儿子哲狄默是艾尔德什尔的奴仆。但莱赫米王国真正的创建者是哲狄默的外甥阿慕尔,他的父亲是哲狄默的外人。阿慕尔在希拉建国,并定希拉为首府。

公元三世纪末叶,奈斯尔王朝或者说莱赫米王朝建国,我们从此才有了可靠的历史资料。莱赫米王朝历代国王的名字,见于文献的,有二十人左右, 但描写得清楚的第一个国王是伊木鲁勒·盖伊斯一世(公元 328 年卒),他的墓志铭,是已经发现的最古的头一件原始的阿拉伯铭文。那件铭文的书法, 是一种奈伯特文字的变体,从这件铭文可以看出奈伯特字体转变成北方阿拉伯语字体的许多迹象,特别是在字母与字母相联系的方面⑤。

伊木鲁勒·盖伊斯有一个后代,叫做努尔曼一世,外号独眼龙(约在 400

—418 年在位),在诗歌和传说中,颇受颂扬。相传,他曾建筑了著名的堡宫赫维尔奈格,做伯海拉木的寓所;因为波斯皇帝叶兹德吉尔德一世(399—420 年在位)渴望他的儿子伯海拉木在沙漠中健康的空气里抚养成人。赫维尔奈格被称为艺术上的奇迹,据后来的历史学家的记载,当年的建筑家是一个拜占廷人,堡宫落成后,被处死了,因为恐怕他替别的人建筑同样壮丽辉煌的堡宫。许多传说里的建筑家都遭遇同样的命运,由此可见,这是在此类故事中常用的说法。努尔曼终身是一个异教徒,有一个时期,他曾迫害他自己的信基督教的人民,不许阿拉伯人去访问圣西缅派的柱上苦修者,但晚年时对于基督教表示好感。西缅本人是阿拉伯人,他这派的苦修者,每人住在一棵柱子的顶端,成为一种奇观,故沙漠里的群众,成批地来参观柱上苦修者。在诗歌中与赫维尔奈格齐名的赛迪尔堡宫,位于希拉城与叙利亚之间的沙漠中,相传也是努尔曼建筑的①。赛迪尔和莱赫米王朝其他的堡宫,到现在已经名存而实亡了。除赫维尔奈格外,任何堡宫都没有遗迹可供凭弔了。

在努尔曼的儿子孟迪尔一世(约在公元 418—462 年)继承王位的时代,希拉城在政治舞台上是一个重要的角色。孟迪尔势力很大,波斯的僧侣,在他的压力之下,替他父亲所保护的伯海拉木加冕,使另外一个强有力的人不能获得波斯的皇位。421 年,他曾帮助他的宗主国的皇帝对拜占廷作战。

六世纪的前半期,统治希拉城的国王是孟迪尔三世(约在 505—554 年), 阿拉伯人称他为伊本·马义·赛马(天水之子),“天水”是他母亲玛丽亚的外号。在莱赫米王朝的编年史上,他是一个杰出的统治者。他成为罗马统治下的叙利亚常随不离的烦恼。他随时蹂躏叙利亚地方,他的铁蹄踏到安提俄克城,直到加萨尼王朝的哈里斯比他强大的时候,他才不敢肆无忌惮①。孟迪尔是一个残酷的人,据《乐府诗集》的记载,他在宴乐中曾将两个酒友活活地埋掉了②。

他的儿子和继任者阿慕尔,外号伊本·杏德(公元 554—569 年),他对于一般人民是暴虐无道的,但对于诗人们却是一个慷慨的保护者。当日,阿拉比亚第一流的大诗人,如泰赖法、哈里斯·伊本·希里宰、阿慕尔·伊本·库

④ 艾兹德人与台努赫人在伊拉克合为一个部族。

⑤ Dussaud,Les Arabes en Syrie,pp.34— 35。

① Yāqūt,vol.ii,p. 375。

① Procopius,Bk.I,ch.17,§§45— 48; Malalas,pp. 434— 435,445,460 以下。

② Vol.xix,pp. 86— 88。参阅 ibn-Qutaybah,p.319;Isfahāni,Ta’rīkh,p.111。

勒苏木(绝妙诗篇《悬诗集》七位享有声誉的作家中的三位)等人,都集合在他的宫廷中。阿慕尔象莱赫米王朝和哲弗奈王朝其他的国王一样,认识到同时代的诗人们是舆论的领导者,可以做宣传员。因此,他们把大量的金钱赏赐亲近他们的诗人,希望他们对于贝杜因人作普遍深入的宣传。阿慕尔曾侮辱伊本·库勒苏木的母亲,致遭杀身之祸。

阿慕尔的母亲杏德,是加萨尼王朝的公主;一说是肯德王朝的公主,她是一个基督教徒,曾在首都建筑一所女修道院,回历第二世纪时还没有坍塌

③。雅古特曾替我们保全了杏德的奉献辞的铭文④。在奉献辞中,杏德自称“基

督的婢女、基督的奴隶(阿慕尔)的母亲、基督的奴隶们的女儿”。铭文中屡次提及希拉城的主教们,可见平民中早有信奉叙利亚东方教义的人了,那些主教,有一个活到公元 410 年。

莱赫米王朝到努尔曼三世就结束了。他是孟迪尔四世的儿子,外号是艾卜·嘎布斯(约当 580—602 年)。他是著名的诗人纳比盖的保护者,后来,因为听信谗言,才把他逐出希拉城外。努尔曼生长在一个基督教的家庭中,故改宗基督教,而成为莱赫米王朝中空前绝后的基督教国王。以前的希拉国王没有改宗基督教,大概是因为基督教是拜占廷的宗教,改宗基督教可能引起波斯人的不满,他们为了自己的政治利益,认为与波斯国保持友谊是更合适的。给努尔曼施洗礼的是叙利亚东方教会(聂斯脱利派),那是波斯人不大反对的教会。

与波斯为邻的希拉城的阿拉伯文化,远不如受叙利亚和拜占延影响的皮特拉、巴尔米拉、加萨尼地方的阿拉伯文化。希拉城的阿拉伯人,在日常生活中说阿拉伯话,读书写字的时候用叙利亚文,正如奈伯特人和巴尔米拉人说阿拉伯话、写阿拉马文一样。幼发拉底河下游的基督教徒,对半开化的阿拉伯人来说,是居于教师的地位的,他们把读书和写字的技术传授给他们, 同时把基督教也传给他们。阿拉比亚本部受到了希拉的有益的影响。有些人认为纳季兰的基督教是希拉城的叙利亚教会传去的。据伊本·鲁斯泰所记载的传说①,古莱氏人从希拉城学得写字的技术和拜火教的信仰②。由此可见, 波斯文化对于阿拉伯半岛的影响,是通过莱赫米王国的。

泰伊部族的伊雅斯,在努尔曼之后继承了王位(602—611 年),但他的旁边站着一个波斯总督,把一切政权都抓在自己的手中。波斯国王就这样卤莽地废除了阿拉伯附庸制度,而任命波斯人为行政长官,阿拉伯的族长,成为他的部下。633 年,伊斯兰教徒的大将哈立德·伊本·韦立德在希拉城受降的时候,希拉城仍然在这种制度之下①。

中部阿拉比亚的肯德王朝的国王与也门最后的几个图伯儿的关系,就象加萨尼人与拜占廷人的关系,莱赫米人与波斯人的关系一样。在阿拉伯半岛内部,他们是获得“麦列克”(国王)尊号的唯一的统治者,阿拉比亚人通常只用这个尊号去称呼外国的君主。

③ Tabari,vol.ii,pp. 1882,1903 。

④ Vol.ii,p.709 。

① Al-A‘lāq al-Nafīsah,ed. de Goeje(Leyden,1892),p.192,ll.2— 3;p.217,ll.9— 10.参阅 ibn- Qutaybah,pp.273— 274。

② 阿拉伯语 zandaqah 是从波斯语 zandīk(拜火教徒、摩尼教徒,异端者)得来的。

① 当年的希拉城故址,现在只有几个不高的丘陵了。

强大的肯德部族,虽是南部阿拉比亚人的后裔,他们的时代虽紧接在伊斯兰教兴起之前,他们虽定居于哈达拉毛西边的地区,但南部阿拉比亚早期的铭文,并没有提及他们;历史上关于他们的初次记载,是在公元第四世纪的时候。这个王朝的奠基者,是赫赫有名的胡志尔,他的外号是阿克勒·木拉尔②,相传他是希木叶尔王朝的国王哈萨尼的异母兄弟,公元 480 年,后者任命他为他父亲在中部阿拉比亚所征服的某些部族的统治者③。他的儿子阿慕尔承袭了他的这个职位。阿慕尔的儿子哈里斯,是肯德王朝最勇敢的国王。波斯皇帝库巴德去世不久,他就变成了希拉城的国王。到 529 年前后,他的王位才被莱赫米族的孟迪尔三世夺去。孟迪尔三世把他和王室的五十多个亲戚一道杀了,这是对肯德人的一个致命的打击。哈里斯的都城大概是安巴尔城,这座城位于幼发拉底河上,在巴格达城的西北,相距四十英里左右。

哈里斯的几个儿子,各据一个部族,互相倾轧,招致了联盟的瓦解和这个短命王国的灭亡。肯德族残余的人口,不得不退回哈达拉毛的老家去北部阿拉比亚人之间,为争夺最高的统治权,经常发生三角战争;这三个敌手, 有两个是争夺希拉城的莱赫米人和肯德人,第三个是加萨尼人,肯德人撤退后,只剩下两个敌手了。阿拉伯语的七篇《悬诗》中最伟大的一篇,是著名的诗人伊木鲁勒·盖伊斯创作的①,他是肯德王朝的后裔,屡次企图恢复他的一部分遗产,都失败了。他的诗篇里充满着对莱赫米人的深仇大恨。为了请求援助,他不远千里跑到君士坦丁堡去,希望获得希拉城的敌人查士丁尼的同情。据说在他还乡途中,在安卡拉被查士丁尼的密使毒杀了(约在 540 年)

②。

在伊斯兰教的初期,肯德部族中出了几个著名的人物。这些人物当中, 首要的是哈达拉毛的旅长艾史阿斯,他在征服叙利亚和伊拉克的战役中,屡建奇功,故哈里发委任他去做波斯某省的行政长官。其次是穆盖奈耳③,呼罗珊的蒙面先知,他装扮成天神的化身,抗拒阿拔斯王朝的哈里发麦海迪的势力若干年。他可能不是肯德人,而是波斯人。艾史阿斯的后裔,在叙利亚的伍麦叶王朝各哈里发的统治下,占据了很重要的官职。

最早的阿拉伯血统的哲学家是肯迪④,1962 年曾在巴格达纪念他诞生一千年。

肯德部族的兴起,是一件有趣味的事情,不但这件事本身是有趣味的, 而且因为这是在阿拉比亚内部,把几个部族联合在一个共同的领袖的中央政权之下的初次企图。这种经验,为希贾兹和穆罕默德树立了一个先例。

② 这个外号的意思是龇牙者。——译者

③ Isfahāni Ta’rīkh,p.140;ibn-Qutaybah,p.308;Gunnar Olinder,TheKings of Kinda (Lund,1927),

pp.38— 39。

① 参阅本书第 94 页。

② Al-Ya‘qūbi,Ta’rīkh,ed.M,Th.Houtsma(Leyden,1883),vol.i,p.251;Olinder,pp.117— 118。

③ 他是 Thomas Moore 的 Lalla Rookh 里的一个英雄。

④ 参阅本书第 37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