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行栽培与精细锄地

从现在来看,分行栽培作物与细心彻底除草是显而易见的必要的耕作过程,但在欧洲,到公元 18 世纪才采用这些农耕方法。直至公元 1731 年,农业宣传家杰思罗·塔尔还在努力劝说欧洲农民采用他所说的“马拉锄地耕作法”,共中包括分行栽培作物和彻底除草。

我国最迟在公元前 6 世纪就已经采用分行栽培作物与精细除草的方法。

因而在农业中一个最明显的方面,我国比欧洲先进达 2200 多年。公元前 3 世纪的《吕氏春秋·辨士》写道:“如果作物成行生长,就会很快成熟,因为它们不会影响彼此的生长。横行必定排列得很好,纵行安排得很有技巧, 因为如果线条是直的,风就会顺利通过。”

最初,种子是用手沿垄播种的,采用的是“垄沟相间”的方式。公元前1 世纪,多管条播机(耧车)的使用,大大提高了行播的效率。与此同时,

出现了精深锄地的技术,中国人是使用这种技术的先驱。大约在公元前 6 世

纪或公元前 5 世纪,在金属冶炼加工方面已取得独一无二的进展之后,我国

普遍使用了铸铁锄。一把好的铁锄,在勤劳的农民手中可望使用 10 年。锄和

其他所用的农具在公元前 3 世纪时使用寿命很长,那时制出了一种可锻(不

脆)型的铸铁。大约到了公元前 1 世纪,一种改进了的锄已广泛使用。这种锄称做“天鹅颈锄”,能除去作物周围的草,而不损伤作物,而且它有多种可更换的锄片。这是一项杰出的技术进步。

我国古代有一句谚语:“锄头自有三寸泽。”精心锄草确实可以奇妙地保持土壤的水分,这在华北是极其重要的,因为这个地区比较干燥,时常刮

风,而主要作物是小麦和小米。水稻在大多数西方人看来,在整个中国都可以看到,但实际上主要生长在南方,这是与北方有很大差异的农业区域。

从公元 1313 年问世的大农学家王祯的《农书》中,我们可以看到一幅农民用传统方法手工锄草的有特色的画。该书写道:

“在北方的村庄里,农民常结为锄社,一般由 10 家结为一社。先锄一家的田地,这家就为其余各家来锄地者提供饮食。其余各家轮流照此办理,在 10 天内轮流完皆⋯⋯这是完成锄草任务的快速方法而且是一件乐事。如果有一家患病,或出了什么事,其它各家就合力相助。因此田地无野草,岁岁获丰收。秋收之后,锄社社员们都拿出酒和猪蹄来,参加庆祝丰收的盛宴。”较富裕的农户不需要依靠这种方法,因为他们有畜力牵引的锄具,这显

然要快得多。第一种类型的除草工具,似乎一直是一种犁,没有犁壁,而有两个锋利的尖刃。拉锄时,两个刃沿垄的两侧行进(垄上成行地种着庄稼), 它把垄两边的杂草除掉,把灌溉沟加深,并且进一步在作物根部周围培土。这种除草工具于公元 2 世纪在刘熙的《释名》一书中提到了。这种马拉锄有单刃的,也有双刃的,它可以用于翻地做垄、培土或浅锄。到中古时期,有了改进,称为“鹅翅”,附在马拉锄上。它有两个宽片,可以进一步使沟加深,并把更多的土培在作物根的周围。马拉锄的效率比手工锄的效率要高好几倍。但农民通常是先使用马拉锄锄地,随后再跟在后面用手锄锄掉剩下的少量难锄的草,从而均匀完成全部锄草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