耧车

那些不了解西方农业史的人,在得知西方直到公元 16 世纪还没有条播机时,或许要大吃一惊。西方在使用条播机之前,种子是用手点播的。这是极大浪费,而常常要把当年收成的一半谷物留作翌年播种。用于撒播的种子, 发芽后长成植株时,大家聚集在一起,互相争夺水分、阳光和营养,而且还有个不能解决的问题是无法除草。

虽然条播机从未传到欧洲,但中东的苏米尔人在 3500 年前有过原始的单

管种子条播机,不过效率很低。是我国在公元前 2 世纪发明的多管种子条播机耧车(后来印度也予以采用),才在历史上第一次有效地播种。这种条播

机只需要用一头牛、一匹马或一匹骡子来拉,并按可控制的速度将种子播成一条直线。

我国出土的小型铁楼铧,年代大约为公元前 2 世纪。一位叫做赵过的政

府官员于公元前 85 年向京城地区推广耧车。在《正论》中保留下的片断曾说: “牛拉三个犁铧,由一人操纵,滴下种子,并同时握住条播机(耧车)。

这样,一天内可播种 667 公亩。”

后来的农学家王祯对此做了较详细的描述。 “劐⋯⋯或播种用铧,是耧车播种时用的铧,类似三角犁铧,但较小些,

中间有一高脊,10 厘米长,8 厘米宽。将劐插入耧车脚背上的二孔中并紧紧绑在横木上。这种铧入地 8 厘米深,而种子经过耧脚撒落下来,因此能在土中种得很深,并使产量大为提高。用耧车耕种的土地,如同用小犁犁过那样。”

我国播种系统在效率上至少是欧洲系统的 10 倍,而换算成收获量的话,

则为欧洲的 30 倍。而这正是经历 1700 年的情况。在整个这段期间,我国在农业生产率方面比西方要如此先进很多,以致在世界的这两半部分之间只能看到这样的对比,即我国颇像今天所说的“发达国家”,而西方是“发展中国家”。

西方的第一部种子条播机是受到我国的启示而制成的。但由于耧车大都用于北方,远离欧洲人常来常往的我国南方的港口,因此,实际的实验样品并未运到欧洲。欧洲人所看到的只是关于它的概略的文字描述。口头传说和书中不精确的文字描述与图画,不能使得到消息的欧洲人很充分地了解其构造,他们不得不重新创制种子条播机。结果,欧洲种子条播机依据的原理十分不同于中国的原理,这种情况正是属于“刺激性传播”,即某种思想的传播,不一定伴随结构细节的传播。这样,欧洲人终于有了他们的条播机,但在工作成本上,它只会令人扫兴。

公元 1566 年,威尼斯参议院给欧洲最早的条播机授予了专利权,其发明

者是卡米罗·托雷洛。留下详细说明的最早条播机是公元 1602 年波伦亚城的塔蒂尔·卡瓦里纳的条播机,但很原始。欧洲第一个真正条播机是杰思罗·塔尔发展起来的。公元 1700 年后不久,此机便已生产,对其叙述发表于公元

1731 年。但欧洲的这种及其后那些类型的条播机既昂贵又不可靠。一直到公

元 19 世纪中叶,欧洲才有足够数量的坚实而质量又好的条播机。

公元 18 世纪欧洲出现过詹姆斯·夏普发明的一种较好的种子条播机,但只单行播种,而且太小,因此,其功能虽好,却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由于缺乏这方面的工程技术知识,欧洲在公元 19 世纪中叶以前的种子条播机基本上无效,也不经济。因此,欧洲在种子条播机这个问题上,白白浪费了两个世纪的时间,这是因为未能利用耧车固有的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