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是正途
领导干部抓落实的路径与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有一个重要的路径与方法不容忽视。这就是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富兰克林说:“一个良好的示范,才是最佳的训词。”
一、领导带头,以上率下
领导带头,是我党开展各项工作的一条基本经验,也是抓落实的一项重要工作方法。
有人说,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的将领有一个重要的区别就是:共产党的领导常说“跟我来”,而国民党的官员则常说“给我冲!”这也正是国民党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共产党人能够身先士卒,以身作则,而国民党人则是让士兵在前,自己明哲保身,岂有不败之理?
历史的经验值得记忆。领导干部抓落实,一定要牢记“领导带头”这条基本经验。如果忘记了,是会付出代价的。例如:
国内有一家制药厂,准备引进外资,扩大生产规模。为此,他们邀请德国拜尔公司派代表来药厂进行考察。
在会客室,药厂的厂长同拜尔公司的代表初步达成了合作的意向。但在参观考察了制药车间之后,拜尔公司的代表却提出中止正在进行的谈判。
原来,这家药厂的厂长在陪同拜尔公司的代表考察制药车间时,随地吐了一口痰。这个场景被拜尔公司的代表看到了。他认为,制药车间对卫生有严格的要求,作为一厂之主的厂长尚且随意不遵守规定要求,其他的员工可想而知。与这样的制药厂合作,是无法保证产品质量的。于是,他果断地停止了与这家药厂的合作谈判。
这个故事能引起我们许多思考。其中一个重要的思考就是:抓落实,领导干部必须身体力行去带头落实。苏联著名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当学生发现你的教育是在教育他的时候,你的教育是苍白的。”
第一,想要群众理解的,领导干部首先要理解。落实,离不开对上级方针、路线和政策的理解,离不开对上级战略决策和战略目标的把握。只有理解了上级的方针、路线和政策,把握了上级的战略决策和战略目标,才能使落实不偏离航向,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进。
因此,领导干部要带头认真学习上级的方针、路线和政策,深入了解上级的战略决策,正确把握上级的战略目标。
第二,想让群众做到的,领导干部首先要做到。领导心理学研究证明,群众接受领导者的示范或暗示。领导干部如果要想使本组织的工作和任务落实到位,就必须以身作则。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以身作则,能使团队成员的行为方式朝着领导目标的方向转变并发展,能增强团队成员的凝聚力,从而激发出他们落实的力量。
近些年来,我一直在琢磨一个问题:中国工农红军,为什么能冲破国民党几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忍受着饥渴寒冷的煎熬,翻越地球上最罕见的险峻峰峦,穿越地球上最难行的沼泽沟壑,用足迹踏出人类不曾有过的奇迹?
思来想去,我认为,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红军指挥员的身先士卒。记得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将军和长征队伍一起在云中山迎着飞雪艰难地向前迈进。忽然有人向将军报告:“前面发现一个冻死的人。”
这是一个已经冻僵了的老战士。他穿着像树叶一样单薄、破旧的衣服,一动不动地倚靠着一棵光秃秃的树干坐着。
将军见此情形,怒不可遏,像一头发怒的豹子吼叫道:“警卫员,叫军需处长跑步上来。”
谁知,有人对将军小声地说了一声:“这就是军需处长,他把所有能御寒的东西都发给别人了。”
将军正要发火的手势突然停住了。他怔怔地伫立了足有一分钟。雪花无声地落在他的脸上,融化成了闪烁的泪珠。
这是一个非常震撼人心的故事。红军指挥员身先士卒的形象跃然纸上。有这样身先士卒的指挥员,中国工农红军还有什么沼泽沟壑不能穿?还有什么险峻峰峦不能翻越?
在联想集团,则一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联想有一条规则,开二十人以上的会议,如果迟到,要罚站一分钟。
这一规则刚刚制定下来,柳传志原来的老领导就迟到了。不用说,罚站一分钟。
罚站时,老领导紧张得一身汗,柳传志本人也一身汗。柳传志跟他的老领导说:您先在这儿站一分钟,今天晚上我到您家里给您站一分钟。柳传志本人也被罚过三次。
联想为什么能由一个20万元的小企业,发展成为拥有上百亿资产的大企业,成为中国电子行业的龙头老大,无疑是跟领导干部以身作则分不开的。
所以,想让群众做到的事情,领导干部自己要先做到。领导干部做到了,群众不会不做。大家同心同德,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过不了的火焰山,没有落实不了的工作任务。
第三,要求群众不做的,领导干部首先要不做。律人先律己。要求群众不做的事情,领导干部要带头遵守禁令。否则,不许百姓点灯,自己却在放火,怎么能服众?
二、以上率下,重在行动
领导干部抓落实要带头落实,给团队成员树立榜样。而带头落实不是一个空洞的口号,它需要领导干部扎扎实实地去行动。古人云:“志行,为也。”理想付诸行动,才是有所作为。
有人曾经问一位成功的企业家:“您成功的秘诀是什么?”这位企业家回答:“我的成功有三点:第一是行动;第二还是行动;第三仍然是行动。”领导干部在抓落实的过程中怎么行动?
第一,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是指领导干部在落实繁重的工作任务面前,能迎着繁重的工作任务上,在党和人民需要的时候能勇挑重担,为团队成员树立榜样。海军总医院护理部总护士长、“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王文珍同志就是这样的党员领导干部。
1986年,医院成立急诊科。人们都知道,急诊科护理任务繁重而且危险性高,但王文珍义无反顾地来到了急诊科,而且一干就是22年。
急诊科曾经收治过一位身患艾滋病的20多岁的小伙子。当这个小伙子知道自己得了艾滋病之后,他非常绝望,最后选择跳楼自杀。当人们把他送到医院时,他已经是生命垂危了,呼吸道存有大量的分泌物。
王文珍在为这位艾滋病患者吸痰时,被患者的呕吐物喷了一脸。但抢救必须争分夺秒,她来不及抹去脸上的呕吐物,继续为病人吸痰。经过紧急处置,病人终于恢复了意识。
当时,一些医护人员对这位有艾滋病史的患者心存恐惧,王文珍就主动承担其护理工作。
在急诊观察室的20多天里,她像对待自己的亲弟弟一样,为病人洗头洗脸、剪指甲、刮胡子,及时帮他换洗衣服,逢休息时还陪他聊天。
病人因跳楼截瘫后,排便功能出现障碍。为减轻他的痛苦,王文珍就戴上手套为他掏大便。
病人出院时泣不成声地对王文珍说:“自从我得了艾滋病,连许多亲友都有意疏远我,而您却一直照顾我,我真想叫您一声姐姐!”
面对有可能被感染的关键时刻,王文珍同志没有躲避,没有退缩,而是勇敢地冲在前面,勇担重任,这是共产党员先进性的体现。
第二,生死关头,豁得出来。生死关头,豁得出来,是指为了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在危险面前毫不畏惧,敢于挺身而出,英勇斗争,不怕牺牲。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但具有担当胆略气魄的领导干部在生死关头能置自己的生命于不顾,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在2003年抗击“非典”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海军总医院是北京地区最早收治非典患者的医疗单位之一,急诊科作为主战场,王文珍第一个请战:“不管这种病有多大的传染性,只要病人来了,我先上!”
一天,医院收治了一位重症非典女患者。这位患者被隔离之后情绪十分低落,不配合治疗,甚至有轻生的念头。
王文珍主动去耐心说服病人。不管病人怎样发脾气,她都不离不弃,每天给病人喂水、喂饭、倒大小便,和她拉家常,鼓励她增强战胜病魔的决心。
2008年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发生之后,王文珍同志主动请缨参加医疗队。
在绵阳市中心医院的1000多名伤员中,有许多危重病人急需手术。没有担架,王文珍和她的战友们硬是用沉重的门板,将19名危重病人抬到6层手术室抢救。
手术进行到一半时,突发6级余震,王文珍和在场的医生护士全部弯下腰用身体保护伤员直到余震停止。[1]
王文珍同志用她的言行生动地诠释了党员领导干部生死关头,豁得出来的胆略和气魄。
第三,利益面前,超脱出来。所谓利益面前,超脱出来,是说党员领导干部面对利益,能不为其所困扰。
人是趋利避害的,但一个合格的党员领导干部在利益面前,是能够超脱其外,不追名逐利的。焦裕禄同志就是一位能在利益面前超脱出来的党员领导干部。
1963年春节前夕,国家拨给兰考县委机关一笔生活补助费,来帮助生活困难者渡过生活难关。办公室在研究补助人员的名单时,考虑到焦裕禄同志家人口多,他又长期生病,便提出给他一些补助。
焦裕禄知道后,坚决拒绝。他恳切地对办公室的同志说:“我的困难,由我自己想办法解决,不用国家救济。一定不要再讨论我的问题。”
在第二次发放生活补助费时,县委机关党支部认为焦裕禄的经济确实拮据,便事先没有跟他打招呼,就确定给他一些救济款,并将受补助人员的名单张贴在食堂门口。
焦裕禄从乡下检查工作回来,到食堂吃饭,见到了这份名单,非常诧异。他立即询问负责这项工作的同志:“这次评救济款是啥标准,是咋研究的?”
“家在灾区,生活困难,本人提出申请……”
焦裕禄听到这儿,用手制止了他的解释,说:“我家既不在灾区,我本人又没有提出申请,为什么还有我呀?”
他随即要来享受补助人员的名单,把自己的名字划掉了。当他看到宣传部一位同志的补助款额时,说道:“像他家,人口多,确实困难,应该多补助一些。应该把救济款用在真正有困难的同志身上。”
根据焦裕禄的建议,当天下午,机关党支部召开了党员干部大会,就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国家补助问题进行了讨论。会上,焦裕禄同志诚恳地对大家说:“国家发生活补助费,是为了帮助生活有困难的同志安排好生活,使他们能够安心工作,不是发附加工资。因此,发生活补助费应该集中发给那些生活确实有困难的同志,帮助他们真正解决问题。不能撒胡椒面,搞平均分配。”
接着,他又语重心长地说:“我们每个同志不管是否享受到补助,都必须牢固地树立艰苦朴素的作风。我们要时刻想到兰考还是个灾县、穷县,群众的生活还非常困难。困难当头,我们党员干部要和群众同甘共苦。否则,我们就不能带领全县人民战胜自然灾害,就不能改变兰考的贫穷落后面貌。我们只要饿不着,有衣服穿,就不要再多花国家一分钱。这样就能把救济款省下来,有困难的群众就能得到更好得安排。”
焦裕禄同志的话,深深地教育了在场的党员干部,他们纷纷表示,坚决不要国家的救济款,把救济款用在扶持群众生产上。
焦裕禄有六个孩子,还有老母亲。他与妻子的工资都很微薄,经济很拮据。就他家庭的实际情况看,完全应该得到救济。
但面对救济的利益,焦裕禄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的家,而想到的是群众和其他干部的困难。这种在利益面前能超脱出来的品质,是党员先进性的重要表现,很值得每一位共产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学习。
三、喊破嗓子,干出样子
俗话讲:“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样子”。事实上,作为新时代的领导干部,是既要喊破嗓子,也要干出样子。
习近平总书记讲:“人民群众是最实在的,他们不但要听你说得如何,更要看你做得如何。不光要听‘唱功’,而且要看‘做功’。”[2]
喊破嗓子,就是要大力向人民群众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干出样子,就是要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带头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起到示范作用。
第一,大力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领导干部义不容辞的责任。领导干部抓落实,必须大力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帮助团队成员理解、领会,这样,团队成员在落实的过程中,才能不走样、不偏向。否则,理解错误,或断章取义,就会南辕北辙。
清朝雍正年间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有位名叫童华的人,从浙江调到苏州为知府。当时, 皇帝下诏书, 要清查自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以来江苏地区拖欠的一千二百余万的税款问题。
江苏巡抚接到圣旨,认为应该严加追缴。于是,就要求欠税的人几天内要交清,否则,就予以逮捕。结果抓了一千多人。
童华请求宽限。巡抚大怒。斥责他说:“你敢违抗圣旨吗?”童华说:“我不是违抗圣旨,而是落实圣旨。皇上知道有多年的欠税问题,他没有下令严追,而是下令清查。下令清查,就是想弄清来历,查明原因。是在官,还是在民;是应征,还是应免。
搞清楚之后,奏请圣上裁决,这是圣旨的本意。现在如果不弄清圣上的本意,就要求将15年的积欠马上解决,这是横征暴敛,不是清查。现在请您宽限三个月,将情况搞清楚,上奏圣上。” (原文:“华非逆旨,乃遵旨也。皇上知有积欠,不命严追,而命清查,正欲晰其来历,查其委曲,或在官,或在民,或应征,或应免,了然分晓,奏请圣裁,诏书意也。今奉行者绝不顾名思义,徒以十五年积欠力求完纳,是暴征,非清查也。今请宽三月限,当部居别白,分牒以报。” 《清史列传·童华传》)巡抚答应了他的请求,释放了一千多人。并将江苏欠税的情况登记造册上奏朝廷。
当时,朝廷也听说江苏巡抚严查的事。皇上很生气,下令要严加处理。圣旨的本意果然如童华所言。
我们看,在如何落实圣旨的问题上,巡抚与知府之所以出现严重的分歧,其原因就在于对皇上旨意理解的不同。
巡抚认为“清查”,就是要严加追究;知府认为“清查”,是弄清来历,查明原因。
按照巡抚的理解,就会造成横征暴敛、民怨沸腾、政局不稳的严重后果。幸亏童华说服了巡抚,让他纠正了落实执行中的错误行为。
第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抓落实,必须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事实上,中央的每一项政策,都是面向全国960万平方公里、13亿多人口的,不可能是解决每一个地方的具体措施。因此,抓落实,干出样子,一定要把中央的精神和本地区、本单位、本部门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1]《中国南丁格尔:没有硝烟的战场上的“提灯女神”》,中国文明网,2011年9月22日。
[2]《习近平在福州工作期间倡导践行“马上就办”纪实》,中国网,2015年3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