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锲而不舍,迎着困难挫折上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抓落实,贵在持之以恒,也难在持之以恒。有些地方、部门和单位抓落实之所以成效不佳,往往与缺乏经常抓、反复抓、持久抓有关。如果抓一阵子松一阵子,热一阵子冷一阵子,不能一抓到底,那怎么能把工作落实好呢?抓落实,一定要防止虎头蛇尾。目标确定了,任务明确了,就要咬定青山不放松,不达目的不罢休。”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概括来讲,就是抓落实,要锲而不舍。
一、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这是荀子《劝学》中的一段话。荀子的意思是说,拿刀刻东西,如果中途停止了,腐朽的木头也刻不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即使是金石也能雕刻。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劲的筋骨,但它却能上吃泥土,下饮泉水,这是因为它用心专一的缘故;螃蟹有六条腿,两只大钳,然而没有蛇鳝的洞穴它就无处容身,这是因为它心浮气躁的缘故。
荀子虽然是劝学,但对领导干部抓落实也同样有着启迪作用。
第一,锲而不舍,才能抵达成功的彼岸。抓落实,说起来简单,但要真正把它抓好,抓到位,没有锲而不舍的精神是办不到的。因为抓落实,必然会遇到许多矛盾和问题。面对困难,如果没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就会半途而废;只有锲而不舍,迎着困难上,才能抵达成功的彼岸。请看红军长征中的一段故事:
长征途中,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联合发出了《关于一、四方面军会合以开展新局面的战略任务的指示》。该《指示》指出:“我军基本任务,是用一切努力,不顾一切困难,取得与四方面军直接会合。”“我军必须以迅雷之势突破芦山、宝兴之线守敌,奇取懋功,控制小金流域于我手中,以为前进之枢纽。”
实现这个战略目标的关键,是要翻越海拔4900多米的夹金山。
夹金山终年积雪,空气稀薄,气候变化无常,人迹罕至。此时,指战员衣衫单薄,还有许多战士身带重伤。但坚强的红军战士,忍受着严寒,迈开双腿向雪山前进。毛泽东、朱德等领导同志身穿夹衣夹裤,手持木棍,带头走在队伍的前面。
攀登到半山时,气候突变,狂风挟着冰雹劈头盖脸打来。指战员们手拉着手,同狂风冰雹搏斗着。
快接近山顶了,空气越来越稀薄。指挥员们一个劲儿地告诉战士们,无论如何不能停下休息,停下休息非常危险。大家搀扶着,终于胜利地翻过了大雪山。红一方面军与红四方面军于6月14日在懋功县胜利会师。
显而易见,红军指战员如果没有锲而不舍的精神,是无法落实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指示的,也是无法实现“取得与四方面军直接会合”、“奇取懋功,控制小金流域于我手中”的战略目标的。
第二,锲而不舍,就要咬定青山不放松。“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这是郑板桥的一首诗。抓落实,锲而不舍,就是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劲头。
新疆南疆喀什地区叶城县的核桃林与山西右玉县的植树造林都是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成果。
如果你有机会来到新疆叶城县农村,你会看到在那里的农田中,种植着一排排整齐的核桃树。核桃树下还套种着各种农作物。如今,核桃产业已经成为叶城县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
然而,叶城县核桃产业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据当地的一位领导同志介绍,种植核桃树经历了从进地头,到进农田;白天栽上,晚上被拔的过程。但我们认为,决策目标已定,就要按决策目标抓下去。一年接一年地种。”
多年来,叶城县的领导换了许多茬,但当地种植核桃树的目标没有变。有耕耘就有收获。现在叶城县已经有20多万亩核桃进入盛果期,产量超过2.47万吨,核桃收入占农民人均收入的44% 以上。这是当地各族干部锲而不舍抓落实所带来的成果。
山西右玉县地处毛乌素沙漠的天然风口地带,是一片风沙成患、山川贫瘠的不毛之地。新中国成立之初,第一任县委书记带领全县人民开始治沙造林。
60多年来,一张蓝图、一个目标,18任县委书记和县委、县政府一班人,一任接着一任、一届接着一届,率领全县干部群众坚持不懈,用心血和汗水绿化了沙丘和荒山,现在树木成荫、生态良好,年降雨量较之解放初期已经得到了显著的增加。
第三,决不放弃,不达目的不罢休。1948年的一天,牛津大学邀请丘吉尔就“成功秘诀”做演讲。丘吉尔一露面,会场上就掌声雷动。丘吉尔用手势止住如雷的掌声后,说:“我成功的秘诀有三个:第一是,决不放弃;第二是,决不、决不放弃;第三是,决不、决不、决不放弃!我的演讲完了。”
事实证明,成功者都是不言放弃的人。柏拉图为什么能成为著名的哲学家,也是因为他不言放弃。
一天,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苏格拉底在上课的时候,对他的学生们说:“从今天开始,我要求你们每天做一件最简单也是最容易做到的事情。就是每个人把胳膊尽量往前甩,然后再尽量往后甩。总共甩300下。”
说着,苏格拉底作了一遍示范动作。然后问:“大家能做到吗?”
学生们笑着回答道,就这么简单的事情,有什么做不到的?
过了一个月,苏格拉底问学生们:“有多少同学每天坚持甩手300下?”有90%的同学骄傲地举起了手。
又过了一个月,苏格拉底又问了同样的问题。这回,有80%的同学自豪地举起了手。
一年过后,苏格拉底再一次问大家:“一年之前,我要求你们每人每天坚持甩手300下,请做到的举手?”结果,只有一个人举起了手。这个学生就是后来成为古希腊另一位大哲学家的柏拉图。
领导干部抓落实,就要有这种不言放弃的精神。执着地去抓,不达目的不罢休。有了这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何惧各种困难?
二、事不避难,知难不难
领导干部抓落实,不可避免地要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抓落实中的困难,是指事情复杂,实现目标任务的阻碍多。面对困难,是知难而进,还是萎缩退避,不同的态度决定着抓落实的结果。
领导干部抓落实,锲而不舍,必须有知难而进的态度。勇于直面困难,善于解决困难。
第一,要正确认识困难。“事不避难,知难不难”。领导干部抓落实,知难而进,一定要正确地认识面对的困难。
困难就是矛盾。矛盾是无处不在的,领导工作就是要解决矛盾。领导工作既然是要解决矛盾,解决困难也就是领导过程的应有之义。
困难具有两面性。领导干部在抓落实中,困难的确是实现领导工作目标的阻碍,但如果解决了困难,困难就会成为前进路上的阶梯。
困难像弹簧,你弱它就强。困难是欺软怕硬的,你如果弱,它就处处是你工作的阻碍;你如果强,它就是你施展才干的舞台。
第二,要勇于直面困难。困难既然是欺软怕硬,领导干部抓落实,就要勇于直面困难。在困难面前挺起胸膛,不退缩,不回避,不掩饰。
将解决困难为己任。抓落实,有困难在所难免,领导干部要把解决困难为己任。有了这种责任意识,才能直面困难,最终战胜困难。
湖北省建始县龙坪乡店子坪村党支部书记王光国就是一位勇于直面困难的人。
王光国所在的龙坪乡店子坪村,四面环山,悬崖林立。村民们外出要攀岩越岭,交通很是不便。
王光国同志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之后,决定带领群众绝壁凿路,将天堑变通途,改变家乡一穷二白的面貌。
为了打通横亘在村前的悬崖峭壁,6年间,他发扬愚公移山精神,带领村民在悬岩上腰系绳索像荡秋千一样一锤一锤打炮眼,如蚂蚁啃骨头一样一铲一镐撬石块,喝山泉水解渴,吃烤土豆充饥,早出晚归,年复一年,累计投义务工3.5万多人次,开挖土石2.2万余方,终于凿出一条长2.5公里的毛公路。
为修路,他还将自家卖猪攒下的几万元钱全部垫了进去。他也因之而被人们称为“愚公支书”。[1]
第三,要善于解决困难。知难而进,不仅要正确认识困难,勇于直面困难,更要善于解决困难,战胜困难。
一是为解决困难树立信心。有困难不可怕,可怕的是在困难面前退缩,丧失战胜困难、解决困难的信心。领导干部要善于解决困难,必须树立解决困难的信心,要相信有困难就有相应的解决困难的方法。阳光总在风雨后。拿破仑说:“最困难之时,就是离成功不远之日。”
二是为解决困难寻找办法。解决困难的最好办法,就是寻找办法。一位企业家在谈到成功的经验时说:“我之所以能有这样的发展,都源于我凡事都愿意找方法解决。我认识很多企业界的成功人士,从他们身上我发现了一个共同的规律:一个优秀的人往往是最重视找方法的人。他们相信凡事都会有方法解决,而且是总有更好的方法。”
困难是一种客观存在。作为一种客观存在,困难是事物内部矛盾的反映。矛盾的发展变化,是有其内在规律性的。因此,寻找解决困难的方法,就需要从矛盾发展变化的内在规律性入手。
矛盾有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之分。解决困难,就要善于区分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区分了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就要下功夫首先解决主要矛盾,解决了主要矛盾,次要矛盾就迎刃而解了。
三、勇于亮剑,敢抓敢管
社会的发展、改革的深入、利益的再调整,使得社会出现许多深层次的矛盾、问题和困难,给领导干部抓落实带来很多的阻力。面对这种现实,没有敢于碰硬的精神是肯定不行的。敢于碰硬就是对待那些急、难、险、重等棘手问题,敢于迎难而上,不畏惧、不退缩、不回避,知难而进,大胆深入的去调查、去追究、去解决。抓落实,必须要有这种敢于碰硬的勇气,敢抓敢管、敢作敢为。敢不敢碰硬,也是领导干部能不能抓好落实的一个重要因素。
第一,要有“五不怕”的精神。领导干部抓落实,必须要有“五不怕”的精神,不怕难事,不怕得罪人,不怕伤和气,不怕担责任,不怕丢官位。
为人民的利益敢抓敢管。古人云:“为官避事平生耻”,老百姓说: “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领导干部是人民的公仆,要牢固树立为人民谋利益、对人民负责的理想信念和态度,把人民的利益放在至高无上的位置,凡是关乎人民的利益的事,不管关系到谁、不管难度有多大都要敢于查处,敢于追究,敢于碰硬。
请看四川省南江县原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王瑛的先进事迹:
2003年5月,王瑛接到了一封举报信。她立即召集会议分析案情,迅速展开调查。在办案的过程中,各种阻力接踵而至,有人甚至扬言:“敢查这个案子,你几爷子是不想活了。”王瑛没有被吓倒,她鼓励办案人员:“自古邪不压正,只要我们坚持一查到底,真相终将大白于天下。”
专案组同志听了王瑛这样一说,深受鼓舞,继续工作。王瑛不辞辛苦,连续奋斗5天5夜,她亲自对主要涉案人员进行谈话,相继突破3名关键人物,使案件查办取得实质性进展。两个月的时间,在王瑛的指挥下,专案组果断查结了这起重大案件,10名违纪违法人员受到应有的法律制裁和党政纪处分。[2]
第二,坚持原则、不畏惧。敢抓敢管,就要一抓到底,遇到问题,碰到矛盾,要坚持按原则办事,不畏惧、不退缩。
中国第一艘核潜艇的诞生,就与聂荣臻元帅的这种坚持原则、不畏惧的执着精神分不开的:
新中国建立初期,船舶工业基础比较薄弱,技术落后。我国海岸线漫长,没有先进的舰艇是不行的。当时,主管国防工业科研工作的聂荣臻元帅,在得知核潜艇的重要作用后,决心为中国建造自己的核潜艇。
1958年6月,聂荣臻元帅以自己的名义起草了一份绝密报告:《关于开展研制导弹原子潜艇的报告》。这份报告很快得到了几位重要领导人的批示,毛泽东同志下决心:“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
1962年,苏联撤走了所有的原子能专家,给研制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再加上当时正赶上三年自然灾害,国家没有力量同时支撑原子弹与核潜艇两个项目,于是,有关方面决定先搞原子弹,让核潜艇研制工作下马。
聂荣臻元帅当时表示,核潜艇工作必须坚持下去,不能下马。
在他的坚持下,终于得到了周恩来同志的支持,保留下来一个由50多人组成的核动力研究室,继续研究。
1967年6月,“文化大革命”在全国蔓延开来,聂荣臻元帅和一大批老同志被诬为“二月逆流”,受到了林彪,江青一伙人的迫害。为了保证研究工作不被中断,聂荣臻元帅在北京民族饭店召开了由主要工程负责人参加的会议,他在会上说:“核潜艇工程是毛主席亲自批准的,中央集体研究决定的一项关系着国防建设的重要工程。任何人也没有资格,没有理由让它半途夭折!”在得知那些造反派对核潜艇研制工作横加干涉和阻挠后,他愤怒地大声说:“不要理他们!抓国防建设,何罪之有?就是戴手铐,核潜艇工程我也抓定了!”
尽管如此,在造反派的干扰下,核潜艇研制工作还是未能很好的开展。这时,为了能够使工作继续下去,不受影响,核潜艇工程办公室的同志们以中央军委的名义发了一个特别公函,说明了核潜艇工程的重要意义,并列出了几条任何人不得违反的规定,并把研制任务一个单位一个单位的落实下去。
当最后报请聂荣臻元帅审批的时候,尽管他被诬为“二月逆流”而正遭受压制和打击,可是,他没有顾忌,毫不犹豫地签发了这份特别公函。
有了这份特别公函,等于研制核潜艇成为了最高统帅部的指示,从而保证了核潜艇研制工作一直下去,没有再中断过。在聂荣臻元帅的带领下,我国终于在1970年将第一艘核潜艇研制成功。[3]
可以讲,如果没有聂帅的敢抓敢管坚持,中国的核潜艇不知还要再拖延几年才能被研制出来。
领导干部在工作中,凡属于国于民有益的事情,就应该像聂帅那样,坚持原则,不怕歪风邪气,克服畏惧心理,坚持一抓到底。“怕”字当头,是干不好工作,抓不好落实的。
第三,主动迎难而上、不回避。曾国藩曾经说过:“天下最难的是当官。”当一个无所事事的庸官容易,要当一个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官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领导干部要抓好落实也是如此。
抓落实会遇到重重的困难。遇到困难怎么办,你视而不见,回避它,可是它仍然存在,而且还可能会愈演愈烈,最后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与其如此,不如正视它,挑战它,主动迎难而上,想方设法去战胜它。
作为领导干部,就要为人民负责。为人民负责,遇到困难,就应该迎难而上,毫不回避,这样才能不辜负党的期望,人民的重托。
[1]《全国优秀共产党员预备人选先进事迹》,新华网,2011年5月16日。
[2]资料来源:《一片丹心书正气—追记中共南江县委常委、纪委书记王瑛》,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09年2月6日。
[3]《聂荣臻与中国第一艘核潜艇》,中国网,2006年8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