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我够得上“少儿英杰”吗?
佳蓓 章非
前不久,中国少年报社编辑部收到一位小学生家长的来信,述说孩子遇到的新奇事情:
山东省济南市×××小学六年一班小林同学在《花果山》杂志童星杯作文比赛中获奖。高兴之余,他收到了《中华少儿英杰辞典》编委会的铅印函件,称:他已获得了“中华少儿英杰”的候选人资格,请他填写入典申请表, 并交纳一定的费用。
这样的事情可信吗?可靠吗?合理吗?合法吗?让我们听一听社会的回声——
家长和老师的担心:是一场骗局!
即使不是骗局,也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一位优秀辅导员老师在信中劈头就问:“这种活动能参与吗?来信全部盖有公章,我弄不清是真是假,请报社予以指导⋯⋯”
有一位家长这样叙说: “第一,孩子在写作上有特长,怎么讲也够不上少儿英杰。第二,小孩正处在打基础时期,怎么能轻而易举列为英
杰?
第三,孩子从小背上了一个荣誉的包袱,对其以后的成长无论如何也没有啥好处。
第四,我们怀疑《中华少儿英杰辞典》编委会的目的,我们陆续在报上看到了类似各种名人辞典的骗局,真不该让这种鬼把戏缠住年幼无知的孩子⋯⋯”
社会名流担心:交钱出书不正常,
欺骗孩子罪不可恕,新间界该揪揪其中的问题。
国家教委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秘书长李蒙恩同志就编辑出版《中华少儿英杰辞典》一事谈出了自己的见解:“在商品经济大潮之中,家长一定要擦亮眼睛,有选择地让孩子参加社会活动。对于那以盈利为目的编书、编典、办班、夏令营、冬令营活动,应当拒绝参加。”“据了解,新闻出版署早已明令禁止缴钱编名人辞典。为少年儿童编英杰辞典尤应慎
重;实际上这是在全社会为少年儿童树立榜样。一个孩子能否成为榜样, 必须经过审查批准。不经批准,任何一个编辑部根本无权把他编入典籍之
中。”这位秘书长在接受采访时对记者说:“用名和利来引诱孩子,引诱家长,满足他们的虚荣心,是一种极恶劣的欺骗行为。所有的教育工作者都要坚决揭露和抵制这种劣行!”
孩子牵动万人心,编辑这样一本辞典究竟是为了奉献还是为了攫取?!
数以万汁的“《中华少儿英杰辞典》入编申请报表”和订书单散发到全社会,引起了有识之士的关注。
一位特级教师谈出了自己的看法:对优秀少年儿童进行嘉奖,充分肯定他们的成绩,激励他们继续努力,无疑是正确的,必要的。“三好学生”、“十佳少先队员”、“劳动小能手”⋯⋯这些具有特殊意义的荣誉称号,都符合教育规律,符合儿童心理年龄特点。但是过分夸大了孩子的成绩,却只能捧杀他们。她特别强调:“‘英杰’一词,不能擅用。擅用‘英杰’必有原因!”
据了解,《中华少儿英杰辞典》第一册已经问世,汇集了 1979 年以来全
国荣获地、市级以上各种荣誉称号和奖项的少年儿童 2100 余人。第二册己有
万余孩子接到通知后报名入编:其中交费者已有 2000 多人。
这里有一道极为简单的算术题。以辞典第二册为例,已“有 2000 多人交
费出书”,每人156 元,编书的单位获款起码已有 30 多万元。如果一万名“有
入编资格”的孩子都交了款,总计应为 150 万元以上。出一本书需用 10 万元吗?就算需用,那么余下的巨款又做何用呢?
社会期待着《中华少儿英杰辞典》编辑部做出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