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足石刻蕴藏神奇传说
大足石刻除宝顶山道场为主持僧人募化集资开凿外,大多数是信众捐资求神灵保佑而镌造,并刻像入龛。这样挤入神龛之历史人物,供养人在大足石刻中大约1000人。
大足石刻的众多造像有很多神奇的传说故事,如媚态观音、九龙浴太子、鲁班仓的传说等,都各自有它的迷人之处。
在大足石刻北山的数珠手观音石像,被称为“媚态观音”。她身高不过一米,头戴宝冠,脚踏莲花,体态轻盈仿佛随风欲动,眼角嘴角含颦欲笑而又略略带羞,给世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关于这一尊石刻,有一个非常美丽的的故事,让后人为之动情。
据说,宋代有位老石匠想在北山雕一尊数珠手观音的女神像。可他设计了许多小样,都感到不满意。一天傍晚,他收工回来,闷闷不乐地坐到小溪边洗脚,忽然身后传来一阵少女的笑声:“瞧您的裤角都湿了。”
老石匠回头一看,原来是一位十三四岁的牧羊小姑娘。小姑娘见老石匠不无谢意地瞧着自己,不由得抿嘴含羞一笑。她那善良的心地和妩媚的样子,一下子激发了老石匠的灵感。
老石匠忘却了劳累,重返山上,披星戴月,鬼斧神工,照小姑娘的神态将这尊人情味极浓的女神石像一气呵成。
按佛教经文定名,这一石像应叫数珠手观音,但她一问世,立时名震北山,后人钦羡她的美貌,便给她起了个绰号叫“媚态观音”。
宝顶大佛湾有一尊石刻。刻太子裸坐于浴盆中,顶上石雕九龙,正中巨龙口吐泉水淋浴太子。这就是九龙浴太子的传说。
传说净饭王之妻摩耶夫人身怀有孕,出游兰毗尼园中,手攀树枝,太子悉达多从其右腋下降生。
太子降生即能行走7米,步步生莲,并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说:“天上地下,唯我独尊。”时有9条神龙飞至太子头顶,口吐香水,为太子洗浴,诸天护俱来守护。
石代匠师巧妙地利用自然形势,疏导岩上堰塘之水,结合佛经故事而创造出这一组石雕,龙口潺潺流水,终年不止,给人以新奇之感。
大足石刻中还有很多的送子娘娘石像。
传说,古印度王舍城外有位美丽动人的牧牛姑娘,天资聪颖,能歌善舞。当为庆祝独觉佛出世而举行盛大集会时,赴会的500人明知牧牛女已身怀有孕,却偏偏要强迫她起舞。致使胎儿坠地而死,被丈夫遗弃。
她满怀悲痛,发誓在来世一定要吃尽城中婴儿,遂自杀身亡。
不久牧牛女变成了妖怪,与魔鬼半子迦结了婚,后有了500个儿子。可她不忘誓言,每天一定要去吃别人家的小孩。弄得王舍城内一片惊慌。
此事惊动了释迦牟尼,赶去劝她,但她根本听不进去,不愿改恶从善。
释迦牟尼见劝化不成,心生一计。趁牧牛女外出之机,将她500个儿子中最心爱的一个藏了起来。
牧牛女回到家中,发现爱子不见,悲痛欲绝。
此时,释迦牟尼出现在她面前,对她说:“你有500个孩子,仅失一子,就如此痛苦,你每天去吃别人家的孩子,他们的父母就不痛心吗?”说完飘然而去。
牧牛姑娘听后,将心比心,从此,便皈依佛门,改恶从善。不仅不再食小孩,还成了保护小孩的“诃利蒂母”,群众俗称她为“送子娘娘”。
“千手观音”在我国民间,更有悠久的传说:
古时候妙庄王有三位美丽的公主。长女妙金,二女妙银,最小的叫妙善。妙金、妙银都在家里尽心侍候父母,唯有妙善从小虔诚信佛,出家当了尼姑。
妙庄王苦苦劝她回宫,但她始终不肯。妙庄王一怒之下,拆了庙宇,赶走了和尚。可哪曾想到,这下惊动了天神。天神怪罪下来,使妙庄王全身长了500个大脓疮。
妙庄王四处求医,但均久治不愈。后来,有位医生说此病必须要亲骨肉的一手一眼合药才能治好。他没有办法,只好求助于妙金、妙银,但两位公主皆不愿献出。
三公主妙善在外知道后,毅然献出一手一眼,为父亲合药治病。果然,妙庄王的病体不久就康复了。
妙善公主大愿大德的孝行,不仅教育了妙庄王,而且,释迦牟尼知道后也深为感动。为让妙善公主能时时拯救苦难众生,释迦牟尼便赏赐了她千手千眼。从此,妙善公主便成了众所祈求的千手千眼观音菩萨了。
大足当地还流传着“鲁班仓”的故事:
相传大足宝鼎山上原先有48座庙宇,一座连一座,覆盖了一大片山林。每天傍晚僧人都要骑着马依次关闭各庙的山门。这些庙里的僧人多达上万。他们在这里诵经礼佛,四面的信众常到各庙烧香还愿。一时间香火鼎盛。
可是这盛况没维持多久,僧人就越来越少了。因为寺庙占了种庄稼的田土,就地供应粮食成了大问题。每天都要派年轻力壮的小和尚到山下各乡镇去担粮食,来回好几十里路程,是个苦差事。尤其是三伏天,头顶烈日,酷暑难耐,三九天,刮风下雪,冷气刺骨。
许多僧人受不了这番苦就偷偷地出走。有的还俗,有的投奔别的寺庙。那些地处高山的寺庙留下的僧人更少了。
这件事让方丈很苦恼。他向四处发帖子想招募一批僧人上山,可是应聘者很少。听说这里山高路险,又缺粮食,都打了退堂鼓。
当时正在宝鼎山主持修建工程的鲁班师傅得知此情况也十分忧虑。鲁班不光技艺超群,更有一副菩萨心肠。
有一天,他向方丈表示:“粮食的问题,我来解决。我保证每天供应各寺庙所需口粮,满足各位僧人和礼佛居士的斋饭。以3年为期。在此期间,庙里僧人要学会开荒种地,3年以后,要自给自足。”
方丈非常高兴,满口答应:“不知师傅如何供应粮食?”
鲁班说:“我连夜在宝鼎山大佛弯的南岩,半身佛之侧,建一座高一丈五尺,宽一丈二尺的大石仓。此仓开有一小洞口,每天天亮以前,从这小洞口流出大米,每天吃多少,流多少。明天凌晨就开始流出大米,只管派人来运米。”
方丈把鲁班仓的事告诉了全体僧人,大家一片欢呼。这件事一传十,十传百,四面八方的僧人们又陆续回到宝鼎山。宝鼎山各庙香火又旺起来了。
从此,每天半夜,一位负责伙食的大和尚,带着几个烧火造膳的小和尚,挑着10个大箩筐,一字排开,摆在鲁班仓小洞口前接米。到一定时候,停止流出大米。担回去全寺庙刚够吃一天,一粒不多,一粒不少。
不知不觉就过了3个月不忧口粮的好日子。可是伙房挑米的小和尚有些不耐烦了。他们说要是一次多流些米出来,忙就忙一阵,多管几天,也省事,这样每天半夜来挑粮食太束缚人,便把这些想法告诉了管伙食的大和尚。
这大和尚一听却生出来另外的想法。他想,要是把洞口开大,流量增加,一个晚上能多留些大米出来,吃不完的可以存起来,还可以拿到集市上换现钱花,越想越开心。
想罢,立即带上几个身强力壮的小和尚,带上大锤,錾子,来到鲁班仓,把原先流米的小洞口凿成了一个斗大的窟窿。
当天深夜,这大和尚派了比平时多一倍的小和尚挑着几十个大箩筐到鲁班仓接米,可是等到大天亮,一粒米也没有流出来。
他们慌了神,便搭上竹梯,爬进仓口去摸,哪有什么大米,只有些碎石渣了!他们忙将这事告诉了鲁班,请他再想办法。
鲁班深深地叹了一口气说道:“我开这个米仓,原来是为了一桩心愿。有一位大财主,家财万贯,粮食堆积如山。可是膝下无子,想做善事积德,希望上天能赐给他们夫妇一个儿子。”
“我这石仓的通道就直接连着那财主家的大粮仓。我精心计算之后,才留下这个小洞口。这样细水长流3年后,功德自然圆满,而各寺庙开荒种地也有了基础。如今成了这种结果,是我没有预料到的,现在已无计可施,看来这就是天意难违了!”
僧人们得知鲁班仓再也不能流出大米,于是,今天一个,明天一个,又陆续离开了寺庙。宝鼎山的香火也就逐渐暗淡下来。最后只剩下圣寿寺一处了。
这真是:
鲁班礼佛建米仓,贪心和尚太荒唐。
铸就大错后悔迟,留与今人慢思量。
大足佛湾有一处佛窟颇有些特殊:中壁的佛、菩萨已残缺;南、北壁密密麻麻刻满拳头大小的五百罗汉像;窟内当眼的地方,隆起一座坟墓,墓前有碑文,题为“西域禅师坐脱记”。它记载了一个来自西域的和尚游历大足的情况。
明神宗万历元年夏天,一个高鼻深目、碧眼虬髯的西域和尚,万里云游,路过大足,被境内的名山古刹和石刻造像迷住了。最初他想在县内逗留几天,侍遍历禅林之后,再继续赶路。
哪知大足寺庙特别多,从夏天游至秋天,竟未游完,甚至还没登上宝顶。直至仲冬季节,西域禅师才得抽身上宝顶。一路上鸣禽引路,猿猴献果。但见农舍依山建,又疑古柏傍云栽。
西域禅师上了宝顶山,进圣寿寺朝拜毕,然后走进了“三千诸佛云中现,百万神仙海上来”的大佛湾,他惊讶得张大了嘴巴,唯有频频参拜,以示崇敬。他决定不下山了,就在宝顶挂单。
他爱宝顶山的清幽,常选游人罕至之处,于青草地上结迦趺坐——学佛教始祖释迦牟尼冥思苦索,想在宝顶山悟道成佛。
遗憾得很,这位西域禅师不懂汉语,无法与他人交谈,山中人见他深目高鼻,胡貌梵相,行为诡异,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不免要去打扰他。最初只是一两人远远地打探,后来便三五成群地围观。
在山里人心目中,他是个行为古怪的“外国人”。禅师受到干扰,无法修道,于是起身挥手,口中发出“伊呜”之声,示意围观者散开。山里人不懂他的话,报之一笑。这更激恼了他,起而怒斥。人们见他脸色不好,才知他已生气。
有一天,一个带着几分醉意的樵夫碰到在青草地上盘腿打坐的西域禅师,便停下脚步,好奇地打量。禅师照例呵斥,并挥手示意,叫他走开。
樵夫仗着酒兴,偏偏不走。禅师发怒了,气势汹汹要打人。樵夫抓住禅师衣带,禅师往后一退,衣带被樵夫抓在手里。禅师索要,樵夫不肯,竟自扬长而去。
禅师失去衣带以后,十分懊恼,不愿再逗留,于是下山,住在报恩寺内。两月以后,死于大足。
他的死因是什么?按碑文记载,是樵夫掠去衣带引起。衣带中带着一种西域特产的石头,用它泡开水,喝了就不饿;那石头就是他旅途中的口粮。口粮被掠去,他也不想再活了,于是决定圆寂。
实际上,西域禅师是个苦行僧,他看准了大足这个地方,决定在宝顶圆寂,企求得到解脱,跳出所谓“六道轮回”。他穿的僧衣和托着的钵盂,可能是师傅传给他的衣钵,远比生命贵重。
樵夫掠去衣带,致使他成天怏怏不乐。离开宝顶山之后,他有意识地进一步作贱自己的身体,希望早登“极乐世界”。碑中说他“绝火食,有欲设供者,唯受枣、栗、葡萄,或米、面升许”。两月后,终于自我摧残而死。
在他圆寂之前,曾有那么一天,他同报恩寺了智和尚和居士冯德浩一道“登北山,礼浮图、绕佛湾,低回者弥日,步观全邑山川,指天画地做欣喜状,更指岩头废像,愀然不乐,做忏悔状”。
禅师圆寂后,因生前喜欢北山,僧人了智等就把他葬在北山佛湾。西域禅师也成为最早游历大足的外宾。
[旁注]
数珠手观音 又称数珠观音,是我国的民间艺术家依据佛教密宗经典创作的观世音菩萨像之一。本身是观音菩萨的一种,其像即由一般的观音像演变而來,因其主要特点是手掐数珠印,而称之为数珠手观音。据佛教说,掐珠念佛,能消除魔障,增长功德。而在密宗的修行中,特别注意数珠的功用。
悉达多 即佛教中的佛祖释迦牟尼,姓乔达摩,出生于古印度的迦毗罗卫城,大约生活在公元前566至公元前486年。后在菩提树下成佛。照佛教的解释,佛不是神,是“觉者”,即觉悟了的人。释迦牟尼佛本来就是人,他名悉达多。“悉达多”的意思就是“目的达到的人。”
独觉佛 佛教中说,在没有佛法的时期,自己能够无师通达四圣谛,但却不能教导其他众生的圣者。如《传记义注》中说:“独自的、单独的,与正自觉者不同的、不和他人共通的觉悟者为独觉佛。”我国佛教译作辟支佛、贝支迦、缘觉等。
妙庄王 古碑上记载的是“庄王”,没有冠姓。公元前6世纪父城的国王,王后名宝德,未有太子,只生育三个女儿:长女妙颜、次女妙音、三女妙善。后世依据其三女姓名第一字都是“妙”推断庄王姓妙,因此又称妙庄王。因“妙”与“苗”同音,故又讹称为苗庄王。
西域 我国汉代以来对玉门关、阳关以西地区的总称。狭义专指葱岭以东而言,广义则凡通过狭义西域所能到达的地区,后也泛指我国西部地区。西域到了后来演变为我国的西部地区的含义,所以青海、西藏也是属于西域的范围。
挂单 指行脚僧就寺院投宿。单,指僧堂里的名单。游方僧投宿寺院把衣钵挂在名单下,故称。判断一座寺院是否接受挂单,最明显的标志是看韦陀菩萨的韦陀杵的方向:如果韦陀杵扛在肩上,表示可以招待云游到此的和尚免费吃住三天;如果平端在手中,表示可以招待云游到此的和尚免费吃住一天;如果杵在地上,表示不能招待云游到此的和尚免费吃住。
圆寂 佛教用语。梵语的意译;音译作“般涅盘”或“涅盘”。谓诸德圆满、诸恶寂灭,以此为佛教修行理想的最终目的。即舍去有漏杂染之境,归入无漏寂静涅槃界之谓。也指离生死之苦,全静妙之乐,穷至极之果德。最初,这是可以称为一种境界的。后来婉言僧尼死为圆寂。
鲁班 姓公输,名般。又称公输子、公输盘、班输、鲁般。“般”和“班”同音,古时通用,故人们常称他为鲁班。生活在春秋末期到战国初期,出身于世代工匠的家庭,是我国古代的一位出色的发明家,两千多年以来,他的名字和有关他的故事,一直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流传。我国的土木工匠们都尊称他为祖师。
[阅读链接]
在重庆大足北山佛湾第一〇三号窟的内壁正中,有一块范祖禹撰文、蔡京书写并篆额的石碑,叫《赵懿简公神道碑》,俗称《蔡京碑》。凡是看过《水浒》的人,都知道蔡京是个老奸巨猾的奸臣。他是北宋末年六大奸臣之首,虽然权倾一时,但为后人痛恨。
蔡京写得一手好字,与当时的苏轼、黄庭坚、米芾同被列为宋代四大书法家。蔡京的书法严谨而不拘泥,飘逸而不乱规矩法则。蔡京的楷书隶书如士大夫正冠仗剑,立于廊庙之上,庄严稳重。行草则如王孙公子,光彩照人,生动活泼,如行云流水。大字冠绝古今,少有人敢比。
蔡京为人可鄙,但他的书法艺术后人还是客观公正地予以评价,称他是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因而蔡京碑一直被人们视为难得的书法珍品。
清末大足县贩卖碑帖商人马瞎子,每年拓《蔡京碑》不下千本,转售外地。为使孤本卖高价,每拓一次,即毁部分字迹,致使此碑字迹残缺甚多,实在是一件千古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