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峰山的千年摩崖石刻

云峰山,又名文峰山、笔架山,位于山东省莱州市区东南处。其主峰东西两侧各有一峰,形同笔架,当地人称笔架山。其西连高望山,东接寒同山,北望沧海,南眺群峰。虽海拔仅300余米,却山岩耸秀,林壑优美。

云峰山不仅以山峦奇丽,风光绚丽著称,而更以其拥有众多的北朝摩崖刻石名传千秋,声誉中外。

云峰山摩崖石刻与天柱山石刻一起统称“云峰刻石”。共有历代刻石35处,其中北朝刻石17处,山阴半腰以《郑文公下碑》为起点,向上有《论经书诗》、《观海童诗》、《咏飞仙室诗》、《耿伏奴题字》。

山顶以《云峰之山题字》、《九仙之名题字》为中心,四周有《赤松子》、《王子晋》、《安期子》、《浮丘子》、《羡门子》5处题字。

东西两侧峰有左、右阙之称,左阙西壁有《左阙》、《山门》两处题字及郑述祖《重登云峰山记》,阙口南端巨石平面刻《当门石坐题字》;右阙仅刻《右阙题字》。

此外,山上尚存宋元明清刻石18处,多为文人墨客地游记、题咏及留名。除一处明代石刻在山阳,其余均在山阴与极顶。

云峰山刻石以山势取之,大小不一,形态各异,或矗立,或斜依,或偃卧,多处突兀岩石侧面,由山腰散布至山巅,形成天然碑林。

北朝孝文帝移都中原洛阳后,在统治黄河流域百年多的过程中,立碑之风大兴,逐渐成为一种时尚,书艺也因而大兴,流派也风趣自然。

魏宣武帝时,光州刺史、书法家郑道昭为颂扬其父郑文公一生的功德和抒发自己对祖国美好的感受,在任职期间,曾周游云峰诸山,乘兴书写了很多经过刻石工匠精心雕刻的摩崖刻石,成为北朝刻石流传至今最多者,甚为后人所重。

郑文公碑亭云峰刻石能够流传后世,纵横海内,绝不是偶然的。

郑道昭在他的书法生涯中,体会到一块较为成功的摩崖刻石,不仅限于文词上的华丽,书艺的高超,刻石石质的优劣也至关重要,它是“刊石铭德,与日永扬”的关键条件之一。刻石面貌各异,其中刻工技巧虽有一定的作用,但关键还是石质的优劣所致。因而“以石好故于此刊之”。

刻石与四周的自然景色融为一体,是云峰刻石的一大特色。随着一年四季气候的变化,石质再好,也经不住长年累月自然的侵蚀。

因为若三伏暑天突降冷雨后,天再变晴,南向烈日暴晒,刻石表面由于热胀冷缩的突变侵蚀,导致风化程度的加深,危害尤大。

但是,郑道昭对此已有预料,因而在刻石的选择上,他既考虑到自然的风化,又采取了减少自然风化的合理措施。如云峰山刻石多选择于云峰之阴,东向或西向的石面且多隐藏在绿树成荫幽静的山谷中,由茂密的树丛遮挡风沙的侵蚀和南向强光的暴晒。

云峰刻石,选址得当,虽历经久远,由于郑道昭独具匠心的精心安排,他那《郑文公碑》、《论经书》、《观海潼》等刻石,笔圆而涩、体方骨峻的书法风貌仍跃然于石壁之上,闪闪发光。

《郑文公碑》云峰刻石,利用天然岩石、依山凿刻,或矗立、或斜依、或偃卧,嵌空叠架,姿态不一。刻石不受岩石大小的约束,千奇百怪,耐人寻味。

云峰刻石设计独特,不受框框限制。既考虑章法又因石取势。在《郑文公碑》1000多字的石面偏左有一条由上而下的粗劣石线斜穿而过,在左下角不宜刻字的部位大胆地闪过。

甚至在一行完整的刻石中,因石质粗劣有意越过,留去一字或数字的空白,整个章法闪让交错,取其天然,上下贯联,给人感觉非常庄重、古朴。

《论经书》原石质为一不规则的三角形,书写中灵活地采用了下齐上不齐的手法,避开了左边石质粗劣部位,把全文的刻石集中于右半部。

由于处理得当,章法显得格外生动别致,数十块很不显眼的岩石,通过他的巧妙构思,将一块静止的岩石,化作富有生命且具有时代风貌的艺术形象。

从云峰刻石的雕刻艺术,可以看出我国尤其是边远地区的半岛,比如当时的光州,在雕刻工艺方面有了相当高超的水平,达到了纯熟自如的境地,在刀法上多以圆刀代替了平直的刀法,由早期粗放方整到方圆结合风格飘逸,顿、挫、运、转,表现深刻。使传统的雕刻技法和书法艺术融为一体。

云峰刻石书法艺术的字体刚健挺拔、沉雄浑博,刻石章法气派宏大,那不留名的刻石工匠雕刻鸿篇巨帙的高超技艺,保住了千年古字锋芒犹新。

[旁注]

郑文公 即郑羲,北魏荥阳开封人,字幼麟,出身士族,举秀才,文成帝末,为中书博士,孝文帝初,镇压田智度起义时李冲受宠于冯太后,他与李冲联姻,得任中书令,太后又令孝文帝纳其女为妃。死后依我国古代谥法:博闻多见为‘文’,不勤成名为‘灵’,加谥文灵。

北朝 是我国历史上与南朝同时代的北方王朝的总称,其中包括了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等数个王朝。北朝结束了我国从八王之乱起将近150年的中原混战的局面。后世的隋唐两朝都是继承了北朝,他们的开国皇帝们的祖先都是北朝名贵,并且又从军事和政治制度等各个领域都沿袭北朝并加以更好的发展和创新。

三伏 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统称,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伏”表示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地下。按我国农历气候规律,前人早有规定:“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开始为头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每伏10天共30天。”有的年份“中伏”为20天,则共有40天。

章法 指文章的组织结构,比喻处理事情的规则和办法乱了。我国书法章法是指安排布置整幅作品中,字与字、行与行之间呼应、照顾等关系的方法。也即整幅作品的“布白”。也称“大章法”。习惯上又称一字之中的点画布置,和一字与数字之间布置的关系为“小章法”。

孝文帝(467年~499年),北魏的第六位皇帝,原名拓跋宏,后改为元宏。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即位时仅4岁,亲政后,推行改革:495年从平城迁都洛阳;改鲜卑姓氏为汉姓,借以改变鲜卑风俗。鼓励鲜卑和汉族通婚;评定士族门第,加强鲜卑贵族和汉人士族的联合统治。孝文帝的改革,对各族人民的融合和各族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阅读链接]

我国独有的书法艺术,一向有“南帖北碑”之分。南方盛行帖学,北方盛行碑学,并由此分为我国书法的两大流派。一般来说,帖派笔锋流媚婉丽,碑派则雄奇方朴。而在北碑中,又以魏碑为鼎盛时期。魏碑又为后世的楷书奠定了基础。

然而,魏碑虽然百家齐出,风格万千,但保留至今的碑铭不过200余件,自成流派的也仅有10家。郑道昭是其中之一,可是在这里保留下来的碑刻达42件之多。不论就书法的造诣,还是刻石的数量,都令历代学者蜂拥而至,像朝圣一般来到这里。

1998年,云峰山被国务院定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郑道昭书法被推为楷书之最,是研究我国文字由隶书向楷书演变的宝贵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