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时景山最辉煌繁盛

1655年,顺治帝将“万岁山”改称“景山”。景山名称含义有三。首先是高大的意思。在《诗经》中有“陟彼景山,松柏丸丸”的诗句,说的是3000多年前商朝的都城内有一座景山。其次,因为这里是帝后们的“御景”之地。再次,也包含有景仰之意。

后来,康熙帝曾登景山眺望京师,见晨雾缭绕,霞光流云,一派春色,诗兴大发,于是作诗一首,其中有:

云霄千尺倚丹丘,辇下山河一望收。

丹丘是神仙的居所,此处以神仙居所的丹丘比喻景山,可见景山的风景堪比神仙洞府。

景山有三座山门,正门在明代称“万岁门”,清代称“景山门”。门上悬仿制的明代“万岁门”匾,上刻有“大明天子之宝”字样。

景山门位于城垣的中轴线上,坐北朝南,为黄琉璃筒瓦歇山顶。歇山顶共有9条屋脊,即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和四条戗脊,因此又称九脊顶。由于其正脊两端到屋檐处中间折断了一次,分为垂脊和戗脊,好像“歇”了一歇,故名“歇山顶”。

其上半部分为悬山顶或硬山顶的样式,而下半部分则为庑殿顶的样式。歇山顶结合了直线和斜线,在视觉效果上给人以棱角分明和结构清晰的感觉。

歇山式的屋顶两侧形成的三角形墙面,叫做山花。山面有博风板,山花和博风之间有段距离,可形成阴影。为了使屋顶不过于庞大,山花还要从山面檐柱中线向内收进,这种做法叫收山。

正门面宽5间房左右,进深3间房左右。单昂三踩斗拱,旋子彩画。旋子彩画俗称“学子”、“蜈蚣圈”等级仅次于和玺彩画,其最大的特点是在藻头内使用了带卷涡纹的花瓣,即所谓的“旋子”。

明代旋子彩画受宋代影响较为直接,构图和旋花纹样来源于宋代角叶如意头做法。明代旋花具有对称的整体造型,花心由莲瓣、如意、石榴等吉祥图案构成,构图自由,变化丰富。

明代旋子彩画用金量小,贴金只限于花心,其余部分多用碾玉装的叠晕方法做成,色调明快大方。枋心中只用青绿颜色叠晕,不绘任何图案,藻头内的图案根据梁枋高度和藻头宽窄而调整,箍头一般较窄,盒子内花纹丰富。

清代旋子花纹和色彩的使用逐渐趋于统一,图案更为抽象化、规格化,形成以弧形切线为基本线条组成的有规律的几何图形。

枋心通常占整个构件长度的1/3,枋心头改作圆弧状,枋心多绘有各种图案。绘龙锦的称龙锦枋心,绘锦纹花卉的称花锦枋心,青绿底色上仅绘一道墨线的称一字枋心,只刷青绿底色的称空枋心。

藻头中心绘出花心的旋眼,旋眼环以旋状花瓣二至三层,由外向内依次称为头路瓣、二路瓣和三路瓣。旋花基本单位为“一整二破”即一个整团旋花,两个半团旋花。

山左里门是景山东门,坐西朝东,为黄琉璃筒瓦歇山顶。面阔3间,进深1间。单昂三踩斗拱,旋子彩画。

山右里门是景山西门,坐东朝西,形制与山左里门风格相同。

1661年,顺治帝去世。在乾清宫停灵27天后,梓宫移至寿皇殿停灵。停灵共计百日后,在寿皇殿前举行火化,点火者为僧茆溪森。

此后,顺治帝的骨灰继续停放在寿皇殿,直到1663年,同孝献皇后董鄂氏及孝康皇后佟佳氏的骨灰自景山送往清东陵的孝陵安葬。

此后,康熙帝将该殿作为检查射箭之所。此时的寿皇殿景山也是囚禁之所。

1730年,诚亲王胤祉因参加怡亲王胤祥丧事时“迟到早散,面无戚容,交宗人府议处”,胤祉被关押在景山一直到他去世。

乾隆帝登基后又将其父雍正帝的“御容”供奉在寿皇殿之内。当时,该殿跨度仅三间房宽。乾隆帝决定改建该殿,以作为奉祀“神御”之殿,于是下令移建寿皇殿至景山正北面。喜欢舞文弄墨的乾隆帝在其《御制白塔山总记》中写道:

宫殿屏扆则曰景山。

新寿皇殿建筑面积21256平方米,规模和等级远超明代所建的寿皇殿。寿皇殿有正殿、左右山殿、东西配殿,以及神厨、神库、碑亭、井亭等附属建筑。垣墙呈方形,坐北朝南。

宫门为外院的正门,有牌楼式拱券门三座,均为黄琉璃瓦庑殿顶,琉璃重昂五踩斗栱。门口立有清乾隆时期的石狮一对。

九举牌楼宫门外的东、西、南三面各立有四柱九楼式的牌坊一座,为黄琉璃筒瓦庑殿顶,琉璃重昂五踩斗拱,本身为金丝楠木梁柱,通面宽16.2米,带斗拱,上面描绘着墨线大点金金龙枋心旋子彩画。

东牌坊东侧额为“继序其皇”,西侧额写着“绍闻祗遹”。西牌坊东侧匾额写着“旧典时式”,西侧匾额写着“世德作求”。南牌坊的北侧匾额写着“昭格惟馨”,南侧匾额写着“显承无斁”。

寿皇门为内院正门,黄琉璃筒瓦歇山顶。面宽五间房,进深三间房。重昂五踩斗栱,和玺彩画。四周有汉白玉石栏杆,八级踏步,中间为皇帝的专用御路。寿皇门的两旁有侧门,为黄琉璃筒瓦庑殿顶,单昂单翘五踩斗栱。寿皇门的门外东侧原有娑罗树一棵,后来树因火灾而焚毁。

寿皇门的配殿有东、西各一间。宽度为五间房左右,进深为一间房左右,黄琉璃筒瓦悬山顶调大脊,一斗二升交麻叶头斗拱,旋子彩画。

井亭的位置在门外西侧。黄琉璃筒瓦顶,每面宽6.1米,一斗二升交麻叶头斗拱,下有石围栏。宰牲亭在门外的东侧,形制与井亭类似。

寿皇殿是正殿,原供奉康熙“神御”,后作为供奉清代历朝皇帝神像的处所。殿覆黄琉璃筒瓦重檐庑殿顶,上檐重昂七踩斗拱,和玺彩画。面阔9间,进深3间,前后带廊,前有月台绕以护栏,前、左、右各有12级踏步,前正中有御路,雕二龙戏珠。

檐下明间悬有满汉文写的“寿皇殿”木匾额一块。殿内中龛匾为“绍闻天下”,左龛匾为“对越在天”,右龛匾为“同天光被”,是嘉庆皇帝亲笔御书的。

寿皇殿的内部靠后分有隔间,常年悬挂并供奉着自康熙帝起始的历代皇帝肖像,以康熙帝的隔间居中,其余皇帝隔间依照昭穆在其左右,同堂异室。

从东面起,第一间为光绪帝、第二间为咸丰帝、第三间为嘉庆帝、第四间为雍正帝、第五间为康熙帝、第六间为乾隆帝、第七间为道光帝、第八间为同治帝,隔间内除有肖像外,还陈列有神龛、牌位、皇帝生前的小部分服饰、珍宝器玩、玺印和佛塔等物。

在寿皇殿内部原还安置有大龙柜,柜内收贮着大批清代帝后妃嫔的各类画像,这些画像在清代档案中,皇帝的被称为“圣容”,后妃的被称为“御容”。

清代逢每年的除夕,都要在寿皇殿内部隔间的窗槅之外放置7座大插屏,并悬挂清代历代帝后的朝服像,清太祖努尔哈赤像居正中,后世帝后像分昭穆居于左右两侧,南向一字排开。从道光帝起始的列位帝后像悬挂于寿皇殿的东西两侧,直到第二年的正月初二才会撤下收贮。

衍庆殿、绵禧殿为寿皇殿的东西朵殿,均为黄琉璃筒瓦歇山调大脊,面阔三间,进深一间,前后带廊。重昂五踩斗拱,旋子彩画,四周有石护栏。

寿皇殿的左右两侧各有一座碑亭,黄琉璃筒瓦重檐八角攒尖顶,上檐重昂七踩斗拱,下檐单昂五踩斗拱,四周有石护拦。

寿皇殿有东西配殿各五间,进深一间,黄琉璃筒瓦歇山顶,四周带廊,重昂五踩斗拱,旋子彩画。东西配殿南面各有一座琉璃燎炉,均为黄琉璃砖瓦仿木结构。寿皇殿的全部建筑仿照太庙形式,布局严谨,庄肃堂皇,自成一体。

此后,乾隆帝又在山前修建了绮望楼,依山就势在山上建筑五方佛亭。中心建有万春亭,东侧依次建有观妙亭和周赏亭,西侧依次建辑芳亭和富览亭。并设景山东坡崇祯皇帝自缢处,立下马碑。

乾隆年间景山的建筑达到最辉煌、繁盛的阶段,由于景山园林自元代起划为皇宫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所有建筑都按照皇宫规制建造等级之高,形态之异,原貌保持之完整,确为少见。

绮望楼在景山阳面,依山脚而建,坐北朝南。黄琉璃筒瓦歇山顶,重楼重檐,面阔五间,进深三间。上檐单昂三踩斗栱,明间悬满文和汉文书匾额“绮望楼”。

绮望楼下檐单昂五踩斗栱,前带廊,有丁头拱雀替,旋子彩画。四周有汉白玉石护栏。内供奉孔子牌位。北、东、西三面墙下石台基上原有泥塑若干。

绮望楼是景山官学堂学生祭拜先师孔子的地方,朝廷在绮望楼供奉孔子牌位,是为了表示崇尚儒教,以便官学堂的学生们敬仰师祖,勤奋学业。

五峰亭并不是一座亭子,而是5个亭子的合称。自东向西依次为周赏亭、观妙亭、万春亭、辑芳亭和富览亭。5座亭中曾经有5尊佛像,通称“五味神”。

周赏亭是景山公园东侧第一座亭。孔雀蓝琉璃筒瓦顶,紫晶色琉璃瓦剪边,重檐圆攒尖顶。上檐为重昂七踩斗栱,下檐采用单昂五踩斗栱,两槽柱子,内外各有8根柱子支撑。

亭高约为11.3米,建筑面积约100平方米左右。周赏内原供五方佛之一的“宝生佛”,为铸铜鎏金佛像。

宝生佛,是佛教密宗崇奉的五方佛祖之一。在一些显教经典里又被称作“南方宝幢佛祖”或“南方宝相佛祖”。由于很多佛教书籍对此佛的记载甚少,所以汉地的寺庙对于这位佛供奉也极少。

在密宗教派里,宝生佛是修习密法观想的佛陀之一,象征大日如来的平等性智,是密宗教派的重要膜拜对象之一。

密教经典《守护经》记载说,宝生佛左手持衣角于手心,右手仰掌,象征宝生佛“满足众生所求”的本愿。

宝生佛属金色宝部部主,居南方,故亦称为五方佛中之南方佛。因宝生佛具有平等性智,也称为五智佛之一。

之后对景山东北山坡进行绿化改造时,发现半米深的土层下掩埋着一条毛石古道。古道已经殘缺不齐,仅保留50级青石台阶,成S形自然弯曲,一直延伸到景山东侧周赏亭南面的毛石古道相对而建,是明代景山东侧旧山道的遗迹。

明代景山东侧的岔路和景山西侧的岔路相似,都是在最初设计景山山路的时候,就已经规划好的。左右对称地设计道路,也是皇家园林设计中最基本的要求。周赏亭南北两侧的古山道遗迹,成为了周赏亭边上的一道历史文化景观。

观妙亭是景山公园东侧第二座亭。翡翠绿琉璃筒瓦顶,黄琉璃筒瓦剪边,重檐八角攒尖式。上檐为重昂七踩斗栱,下檐为单昂五踩斗栱,两槽柱子,内外各有8根。

观妙亭比周赏亭略高一些,整个亭高约为14.2米,建筑面积约也比周赏亭略大,约为110平方米。亭子内原供五方佛之一的“阿閦佛”,为铸铜镏金佛像。

阿閦佛因其菩提心坚定不动如山,故名为“不动”,有无嗔恚的意思。《佛说阿閦佛经》中说阿閦佛为菩萨时,在大目如来前发“于一切人民蜎飞蠕动之类不生嗔恚”等誓愿,经过累劫的修行,终于在东方的阿比罗提世界七宝树下成佛,佛刹名为“妙喜”。由于他的愿力所感,佛刹中没有三恶道,大地平正柔软,一切人都行善事,环境极其殊胜。

万春亭位于景山的中峰,中峰的相对高度为45.7米,是北京城南北中轴线上最高的也是最佳的观景地点。

从万春亭上,可以南看故宫金碧辉煌的宫殿,北看中轴线的钟鼓楼,西看北海的白塔。因此,万春亭的修建和其他几座亭子相比,也更加下工夫,亭子也更大气。

万春亭采用黄琉璃筒瓦顶,绿琉璃筒瓦剪边,四角攒尖式,三层檐。一层檐重昂七踩斗栱,二层檐和三层檐重昂五踩斗栱。两槽柱子,外层每面有6根,共有20根。内层每面有4根,共有12根。

亭内悬“佛光普照”匾额一块,落款为“信士弟子”,下面供奉着木质漆金的毗卢遮那佛。

毗卢遮那佛又叫“大日如来佛”,是佛教密宗至高无上的本尊,是密宗最高阶层的佛,为佛教密宗所尊奉最高神明。密宗所有佛和菩萨皆自大日如来所出,在金刚界和胎藏界的两部曼荼罗中,大日如来都是居于中央位置,他统率着全部佛和菩萨,他是佛教密宗世界的根本佛。

富览亭是景山公园西侧第一座亭。孔雀蓝琉璃筒瓦顶,紫晶色琉璃瓦剪边,重檐圆攒尖顶。上檐为重昂七踩斗栱,下檐采用单昂五踩斗栱,两槽柱子,内外各有8根。亭高约为11.3米,建筑面积近100平方米。风格与周赏亭类似。

富览亭内原供五方佛之一的不空成就佛,为铸铜镏金佛像。

隶属北方的不空成就佛佛祖是第五佛祖,此佛祖藏文名称意思是行为,是完全,是圆满。所以此佛祖名叫“诸行圆满”。

此佛祖所转化的烦恼是嫉妒,所净化之蕴是行蕴。嫉妒转化后,便成为成所作智。象征这种成就的本尊或佛性,是不空成就如来佛。不空成就如来的藏文名称意即成就一切的智慧。不空成就如来宝座下的象征性动物,依不同的仪轨而有异。一种是象征烦恼不安,另一种是象征成就。

辑芳亭是景山公园西侧第二座亭。亭子用翡翠绿琉璃筒瓦顶,黄琉璃筒瓦剪边,重檐八角攒尖式。上檐是重昂七踩斗拱,下檐是单昂五踩斗拱,两槽柱子,内外各有8根。亭高约为14.2米,建筑面积约为110平方米。样式与观妙亭类似。

亭内原供五方佛之一的阿弥陀佛为铸铜镏金佛像。阿弥陀佛,又称无量清净佛、无量光佛、无量寿佛等。

藏传佛教称为月巴墨佛,是佛教中在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与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合称为“西方三圣”。大乘佛教各宗多以阿弥陀佛的净土为归,但是净土宗则以专心信愿念阿弥陀佛为其主要特色。

[旁注]

《诗经》 我国汉族文学史上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入自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诗经》又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汉朝毛亨、毛苌曾注释《诗经》,因此又称《毛诗》。

京师 北京在明朝、清朝时期的称呼。朱棣移鼎燕京之后,称为京师。金陵应天府则作为留都,称南京。清顺治入关后即进驻北京,称北京为京师顺天府,属直隶省。清廷在北京实行旗民分居政策,即八旗居住内城,汉人和回民居住外城。旗人事务由九门提督管理,而汉族和回族事务则交给顺天府衙门管理。

城垣 我国古代围绕县城的城墙。古代城墙多为土筑,仅在城台、城角表面包砖,宋元时由于火炮的应用,才逐渐在全部城垣外表包砖。明代以后各大小城垣均普遍包砖。

垂脊 我国古代屋顶的一种屋脊。在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的建筑上自正脊两端沿着前后坡向下,在攒尖顶中自宝顶至屋檐转角处。垂脊上有垂兽作饰物。其中歇山顶垂兽在垂脊下端,其余则在垂脊中间偏下的地方。卷棚歇山、悬山、硬山等级较低,不一定安置垂兽和蹲兽。

贴金 一种古老的技艺,是中华民族民间传统工艺的瑰宝,5000多年前新石器时代中的青铜器上就出现了用黄金薄片的贴饰,到了3000多年前的商代,我国贴金技术日臻成熟,且广泛用于皇宫贵族或佛像寺庙的贴饰,以表现其富丽堂皇或尊贵庄重。

斗拱 我国建筑特有的一种结构,拱是在立柱和横梁相交的地方,从柱顶开始层层探伸出的弓形承重结构。拱与拱之间相连接的方形木块叫斗,二者合起来就叫做斗拱。

亲王 我国爵位制度中王爵的第一等,亲王的正室为亲王妃。汉朝开始,封皇子、皇帝兄弟为王。魏晋开始,王爵分为亲王、郡王两等,亲王专封皇子、皇帝兄弟,郡王初为皇太子之子的封号,后多用于分封节度使等武臣,文官也有受封郡王者。

牌楼 属于我国文化的一种独特景观,也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建筑艺术和文化载体,在古代多用于表彰、纪念、装饰、标志和导向,多出现在宫苑、寺观、陵墓、祠堂、衙署和街道路口等地方。牌楼是一种有柱门形的构筑物,一般比较高大,有木、石、木石、砖木、琉璃几种。

匾额 我国古建筑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是古建筑的眼睛。一般来说,人们用于表达经义和感情的属于匾,表达建筑物名称和性质的属于额。所以,匾额就是悬挂在门屏上的一种装饰物品,用来凸显建筑物的名称和性质,是人们表达义理和情感的一种文学艺术形式。但也有人认为,横着的叫匾,竖着的叫额。

和玺彩画 又称宫殿建筑彩画,这种建筑彩画在清代是一种最高等级的彩画,大多画在宫殿建筑上或与皇家有关的建筑之上。和玺彩画根据建筑的规模、等级与使用功能的需要,分为金龙和玺、金凤和玺、龙凤和玺、龙草和玺和苏画和玺5种。

五踩斗栱 斗栱形式之一。里外各出两拽架的斗栱,单翘单昂、重昂或重翘品字斗栱皆为五踩斗栱。斗栱组合有头翘一件,头昂后带翘头一件,二昂后带六分头一件,蚂蚱头后带菊花头一件,撑头大后带麻叶头一件,外拽用单材瓜栱、单材万栱、厢栱各一件,正心瓜栱、正心万栱各一件。

昭穆 宗法制度对宗庙或墓地的辈次排列规则和次序。二世、四世、六世,位于始祖之左方,称“昭”。三世、五世、七世,位于始祖之右,称“穆”。坟地葬位的左右次序也按此规定排列。排列时,大祖居中,三昭位于大祖的左方;三穆位于大祖的右方,以此来分别宗族内部的长幼次序和亲疏远近。

牌位 又称灵牌、灵位、神主、神位等,是指书写逝者姓名、称谓或书写神仙、佛道、祖师、帝王的名号、封号、庙号等内容,以供人们祭奠的木牌。

太庙 我国古代皇帝的宗庙。太庙在夏朝时称为“世室”,殷商时称为“重屋”,周称为“明堂”,秦汉时起称为“太庙”。最早太庙只是供奉皇帝先祖的地方。后来皇后和功臣的神位在皇帝的批准下也可以被供奉在太庙。

雀替 我国古建筑的特色构件之一,宋代称“角替”,清代称为“雀替”,通常被置于建筑的梁枋与柱的相交处,作用是缩短梁枋的净跨度从而增强梁枋的荷载力,减少梁与柱相接处的向下剪力,防止横竖构材间的角度之倾斜。其制作材料由该建筑所用的主要建材所决定,如木建筑上用木雀替,石建筑上用石雀替。

剪边 在我国古代部分建筑中,其屋面近檐处往往会有与上部不一样的色彩比如屋面大部分是绿色,屋檐处确实一道横的黄色带,这样的色彩就称作“剪边”。它是由于屋面使用了不同颜色的铺瓦而产生的效果,它丰富了屋面的色彩。

鎏金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生产劳动中总结创造的工艺,始于战国,是把金和水银合成的金汞剂,涂在铜器表层,加热使水银蒸发,使金牢固地附在铜器表面不脱落的技术。

毛石 不成形的石料,处于开采以后的自然状态。它是岩石经爆破后所得形状不规则的石块,形状不规则的称为乱毛石,有两个大致平行面的称为平毛石。

筒瓦 用于大型庙宇,宫殿,的窄瓦片,制作时为筒装,成坯为半,经烧制成瓦。一般以黏土为材料。覆盖屋顶的陶质建筑材料。呈半筒形,前端有凹凸的瓦舌,个别的筒瓦有瓦钉孔,器表饰较粗的绳纹。

宫殿 从原始社会到西周,宫殿的萌芽经历了一个合首领居住、聚会、祭祀多功能为一体的混沌未分的阶段,发展为与祭祀功能分化,只用于君王后妃朝会与居住。在宫内,宫殿常依托城市而存在,以中轴对称规整谨严的城市格局,突出宫殿在都城中的地位。

钟鼓楼 我国古代主要用于报时的建筑。钟楼和鼓楼的合称。钟鼓楼有两种,一种建于宫廷内,一种建于城市中心地带,多为两层建筑。宫廷中的钟鼓楼始于隋代,止于明代。它除报时外,还作为朝会时节制礼仪之用。

仪轨 原指密部本经所说诸佛、菩萨、天部等,于秘密坛场之密印、供养、三昧耶、曼荼罗、念诵等一切仪式轨则,后转为记述仪式轨则之经典的通称。全称秘密瑜伽观行仪轨、念诵仪轨、秘密仪轨、三摩地仪轨。或称修行法、念诵法、供养法、三摩地法、密轨。

翡翠 也称翡翠玉、翠玉、硬玉、缅甸玉,是玉的一种,颜色呈翠绿色或红色。古人认为翡翠本是天上的石头,可以带来好运。象征纯洁、太阳、公正、勇气、和谐以及纯洁的精神,同时也暗指男女之情。因此,翡翠自从清代以来就成为了人们眼中的珍宝。

[阅读链接]

有人发现,景山的山体组成了人盘坐的身体,寿皇殿建筑群组成了人的头部,两只眼睛是内宫墙,眉毛由树组成,两边非常对称的三角形树林组成了胡须,但它被寿皇殿外墙隔开了。这座人像究竟是古人有意建造还是巧合呢?

研究分析,认为北京“景山坐像”为道家的养生图示。明成祖朱棣打进南京,夺了皇位,他对外宣称是得到了真武大帝的帮助,因此即位后立即建立宫观报答真武大帝。

可是道家为什么要将建筑设计为养生图示而却又让人不易发觉呢?

道教的经典始终贯“长生不老”的意图,道家按照“天人合一”的道义修性炼真,并力图把这种奥秘告知世人。但是,在清高脱尘的心理和观念的支配下,他们又不愿将“天机”廉价地送给“俗人”。总是故作玄机得等待“有缘人”的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