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内各具特色的建筑

敬胜斋外观九间,内分为东西两部分,东五间与延春阁正对,两侧接游廊与阁相连。室内阁上有匾为:“旰食宵衣”。是对帝王废寝忘食,勤于政事的赞誉。斋西四间偏于花园的西北角,为1743年,在西墙西移后所添建的。

慧曜楼是在1757年增建的一所佛楼。这是建福宫及其花园自1742年始建后最后建成的一座建筑。

慧曜楼楼进深一间,面阔七间,上下二层,楼梯设在东侧,供上下,楼内曾供有佛像若干尊,还有残坏的石佛座存于每间之中。由于地域狭窄,房屋进深小,因此将后檐柱包砌于北宫墙,以增加进深,扩大室内空间。

建福门是在清乾隆年间随建福宫而建的,是建福宫南出之主要门户。琉璃门一座,开大门两扇,东西各有随墙角门一座,门内为抚辰殿。抚辰殿,面阔三间,卷棚歇山顶,蓝琉璃瓦顶绿琉璃瓦剪边,前后带廊,后廊左右接抄手游廊与建福宫相连,构成一进封闭的院落。

惠风亭位于建福宫后庭院的中央,正方形,面阔各三间,重檐攒尖式顶,上覆紫色琉璃瓦,孔雀蓝琉璃瓦剪边,白石须弥座台基,周以白石栏板、云纹望柱,秀美中亦显庄重典雅。

静怡轩面阔五间,进深三间,三卷勾连搭式屋顶,周围廊,前檐出抱厦三间,左右有游廊与前矮垣相接,自成体系。西侧游廊在这里既作为静怡轩院的西院墙,又辟垂花门与花园相连,使静怡轩作为建福宫的寝宫,既不能离开轴线,又与花园相连。这种宫苑相间的布局手法,运用的十分得当。

静怡轩在东一路建筑中属体量较大的一座,由于它采用三卷勾连搭式的屋顶,而不是像庑殿顶和歇山顶那样有着高高的正脊,因此虽然占地面积较大,但并没有建筑高突的感觉。

相反,三卷勾连搭式的屋顶,曲线优美坡度平缓,作为园中之寝,其建筑形式又与园林建筑相和谐,也是宫殿区有别园林区的一种过度形式。静怡轩被视为建福宫的寝宫,是乾隆皇帝为守制所居而建。

然而“当年结构意,孤矣不堪思”,乾隆为皇太后守制时未能在此居住,不能遂初葺之意而发忧伤之感。在伤感之中,又感慨“城市人烟遮倍常,只有静怡犹凉爽”,曾有两年的时间在这里避暑,亦不曾作诗,以体验“意静身则怡”的意境。

乾隆喜欢古玩文物珍宝,御览之后,就选其最佳者珍藏在此。乾隆当了60年皇帝,谁也不知道,他在这里收藏了多少珍宝,然而,近臣皆知,当时的建福宫花园是一座当之无愧的珍宝仓库。

乾隆去世后,嘉庆皇帝曾下令将此处收藏的珍宝、玩物全部原殿加锁封存。以后,历经道光、咸丰、同治、光绪诸朝,谁也没有启封,更没有查库。

清末代皇帝溥仪被准许继续居住在后宫,生活供应由政府提供。溥仪喜欢建福宫花园,就把它稍加装修,居住在里面。他曾开启过少数仓库,看到过那里面存放的大量珍宝,他还登上屋顶天沟观看宫殿风光。

对溥仪来说,这里也是一个神秘的地方。后来的一天夜里,建福宫花园内的敬胜斋突然发生神秘的火灾。整个花园建筑夷为平地。

那座一度华美绝伦的建福宫西花园,以遗址的形式,从此隐匿宫墙深处,不为人识。后来,经故宫博物院设计施工,历经5年,这座宫廷园林建筑在废墟之上重现。

[旁注]

云纹 古代吉祥图案,象征高升和如意,应用较广,有“如意云”和“四合云”等多种。云纹是我国丰富多彩的装饰纹样中典型的一种,被广泛装饰在我国古代的建筑、雕刻、服饰、器具及各种工艺品上。古代人们长期的采集和耕作实践,对云和雨决定收成的影响产生期盼和敬畏。使云在人们心中得到升华和抽象,对之产生崇拜和敬畏之情。

勾连搭 两栋或多栋房屋的屋面沿进深方向前后相连接,在连接处做一水平天沟向两边排水的屋面做法,其目的是扩大建筑室内的空间,常见于大型宅第及寺庙大殿等建筑中。

守制 旧时父母或祖父母死后,儿子或长孙在家守孝27个月,在此期间,不任官、应考、嫁娶等叫做“守制”。守制是古代的丧礼名。父母死,正在穿孝期间须遵守儒家的礼制,谓之“守制”,俗说“守孝”,亦称“读礼”。其家门门框的“堂号”上贴一蓝纸条子,上书“守制”字样。

道光(1782年~1850年),爱新觉罗·旻宁,通称道光帝,是清入关后的第六个皇帝。清仁宗的次子,在位期间正值清朝衰落,他为挽救清朝颓势做了一些努力,如整顿吏治,整厘盐政,通海运,平定张格尔叛乱,严禁鸦片,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庙号宣宗,葬慕陵。

[阅读链接]

一尊雕花刻草但已四分五裂的石礅在古建工人的清刷后显出了雕刻手法的精湛,但碎石难圆却使人遗憾。在建福宫花园复建工程现场,工人正在对石礅断裂面进行清洁,然后用还氧树脂粘合,24小时后完整的石礅表面仅能看到裂纹。

粘结的石质文物在不受外力“破坏”的情况下能够保持100年以上,而为保证建福宫花园的“原汁原味”,该粘结拼补技术将在故宫古建恢复工程中第一次大量使用。

残损的石刻、石座、石墩、石饰上大量粘结技术的运用,最终能够使建福宫花园最大限度地再现70余年前被大火焚毁前的宏大、壮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