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宫屏障——景山公园

景山公园,地处于北京城中轴线最高点、故宫博物院的北侧,是一座环境优美的皇家园林,为元、明、清3代的御苑。

公园占地面积23公顷,园内松柏葱郁,古树参天,登高远眺,可俯瞰全城。

作为皇城宫苑园林,景山从辽代堆山,金代建园,逐步成为北京城南北轴线的中心点。明清两代,先后对景山进行了大规模的建设,使景山逐步形成了优美而独特的园林景观。景山基本上保持着乾隆盛世时的园林风貌,故称景山为皇宫屏障、都市中的山林。

土丘之上的风水宝地

在远古时期,发源于山西桑乾河的永定河,在河北省纳源于内蒙古高原的洋河,流经北京和天津之后进入海河,最终注入渤海。

永定河河道自然南迁之后,河床上留下了两个较大的土丘,周边是原野和河塘。这里山清水秀,渔舟穿梭,早就成为古幽州的一块风水宝地了。

辽代时,幽州被定为南京。辽太宗耶律德光在北海建造了瑶屿行宫,并将开挖北海的泥土,分别堆叠在了河床上的这两个较大的土丘之上。

1179年,金章宗完颜璟在河床的南侧建立了太宁宫,并开凿西华潭,也就是后来的北海,余土堆砌在瑶屿行宫旁边的土丘上,并建成了一座皇家苑囿,称为“北苑”。

1267年,忽必烈营建大都,土丘一带正处于大都城的中心和皇宫的核心建筑延春阁以北,因而被辟为专供皇帝游赏的“后苑”,规划为皇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时,土丘被称为“青山”。

在我国古代社会中,皇帝就是万民之主,在重农抑商的思想影响下,皇帝也要以身作则,亲自参与农耕生产,皇帝身先士卒,普通百姓当然就会深受鼓舞。在“后苑”内有上好的耕地80000平方米。元代皇帝曾在此躬耕,以昭示天下。

很快,皇帝躬耕时的粮食成熟了,为了放置这些粮食就建造了兴庆阁。

兴庆阁是采用黄琉璃筒瓦绿剪边的重楼,四角为攒尖顶,面宽三间房,进深三间房,上层四周带木回廊。底楼为砖石结构,东西两侧均有石券门。

兴庆阁中并没有阶梯,如果想要上回廊,就必须在阁外搭梯子才行。兴庆阁的墙壁很厚,是我国古代皇家粮仓的特殊形式。

我国的传统文化特别讲究好事成双,在建筑上也不例外,集祥阁和兴庆阁一样,就是作为一对皇家粮仓的身份而被建立起来的。

集祥阁在外形上和兴庆阁几乎如出一辙,都是面宽三间房,进深三间房,上层四周带木制的回廊。底楼为砖石结构,东西两侧均有石券门,都没有楼梯。此后,又不遗余力在山上种植了大量的桧柏。

到了明朝朱元璋统治初期,工部郎中萧洵参与拆毁了元故宫,亲自游览后苑景色以及金殿、翠殿、花亭和毡阁等建筑。

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在北京大规模地营建城池、宫殿和园林。依据“苍龙、白虎、朱雀、玄武,天之四灵,以正四方”的说法,紫禁城之北是玄武之位,当有山。

于是将挖掘紫禁城筒子河、太液和南海的泥土堆积在“青山”,形成了五座山峰,称之为“万岁山”,又称“镇山”,以镇压元朝的“王气”。

明初,皇帝一方面为了冬季取暖方便,另一方面,为了防备元朝残部围困北京而引起燃料短缺,于是就选择在离皇宫最近的镇山堆煤,因此该山又称为“煤山”。另据明代嘉靖年间的《北京城宫殿之图》,这里又名“梓金山”。

山下种满了果树,通称“百果园”或“北果园”,随后在山的东北角又建造了寿皇殿等殿台,以供皇帝登高、赏花、饮宴和射箭之用。

园内东北面的观德殿原是明代帝王的射箭的场所。山下豢养成群的鹤和鹿,以寓意长寿。每到重阳节,皇帝必到此山登高远眺,以求长生不老。

此后,皇帝在山后修筑了永思殿,用以祭祀祖先。建筑了观德殿,用以演武和观察儿臣德行,同时建护国忠义庙等。

永思殿建筑群始建于明代,是寿皇殿建筑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占地面积为5000平方米。永思殿为五大开间,是金丝楠木的建筑,后来因为年久失修而残毁。

根据《燕都丛考》记载:

殿东为永思门,门内为永思殿,为列代苫庐地。凡临瞻谒日,必于永思殿传膳,办事,盖孝思不匮意也。

后来的1749年,乾隆皇帝开始在中轴线上重建寿皇殿时,仍然把明代的永思殿作为祭祀先祖的场所。

在寿皇殿为皇帝进行追悼仪式的时候,永思殿则是继位皇帝为先帝守灵时休息的地方,历史上在永思殿曾经多次停放皇帝灵柩,并在这里进行祭祀活动。

永思殿坐北朝南,前为永思门,面宽3间房,进深1间房,通宽13.8米,通进深8.1米,绿琉璃筒瓦歇山顶黄剪边单昂三踩斗拱。殿前挂着四个红色宫灯,殿前有四级青石台阶铺成。

永思门东西配殿各3间,硬山箍头脊。永思殿面宽5间房,进深3间房。永思殿东西配殿各3间,悬山顶箍头脊,一斗二升交麻叶头斗拱,旋子彩画。

东暖阁有楹联:

视听思无远;

天心格有孚。

其西暖阁有乾隆帝题楹联:

一气感通昭陟降;

万年嗣服式仪型。

观德殿位于永思殿正门东南侧,在金、元建筑旧址上新建而成的,是明清两朝为皇帝观看儿臣射箭之所,后来也开始为皇家办理丧事和追悼祖先。

“观德”也有“观瞻祖先之遗德”之意。后来,顺治帝最宠爱的董鄂妃病逝,年仅22岁。顺治帝追封其为“孝献皇后”,其遗体即在观德殿停灵。

停灵“三七”共计21天后,在观德殿大门前空地上火化,其骨灰在观德殿安放,3年后方与去世的顺治帝骨灰合葬于东陵。

观德殿院落共四进。建筑面积为6160平方米。观德殿坐落于第二进。院围以红墙,建筑均覆黄瓦。后来仅存观德殿等建筑,大部分建筑已经被拆除或者改建。此组建筑内部至今仍有植于明朝以前的古槐数棵。

在南墙正中有大门一间,琉璃砖瓦仿木结构,黄琉璃筒瓦歇山顶单翘单昂五踩斗拱,两侧各开一随墙门。前为观德门,黄琉璃筒瓦硬山调大脊,一斗三升斗拱,前后出廊,旋子彩画。

东西配殿各3间,黄琉璃筒瓦硬山顶,一斗二升交麻叶头斗拱。后殿3间,筒瓦硬山箍头脊。后殿耳房各三间,筒瓦硬山元宝顶,前出廊,旋子彩画。

护国忠义庙为前后两重院落,建筑面积为1650平方米。主殿为两连房,黄琉璃瓦覆顶,龙凤和玺彩绘,建筑面积约250平方米,东西两侧建有配殿。《宸垣识略》中记载:

护国忠义庙在观德殿东,塑关帝立马像。林木阴翳,周围多植奇果。

护国忠义庙为供奉武圣关公而设立。殿内供奉关帝骑马握刀铸铜圣像一尊,左右配有从神主尊,在这里供奉关帝圣像,是为了赞扬和提倡忠勇神武丹心取义和亮节成仁的精神。

值得一提的是这护国忠义庙前的两棵古树,这两棵苍劲挺拔,技若龙爪的古柏植于9世纪,传说曾被清代的康熙皇帝命名为“二将军柏”。

康熙皇帝登基以后,为了使八旗子弟不马背民族的骑射传统,经常在景山的观德殿前考验儿臣骑射技艺,并进行亲射示范。

为了提倡关公的忠勇神武,义薄云天和亮节成仁的精神,康熙皇帝在射箭之余为观德殿东边的关帝题写了“忠义”匾额。

相传,在1543年前后,大明皇宫中生活着一只小猫。它毛色微青,只有双眉晶莹洁白,所以取名为“霜眉”。这只小猫非常了解皇上的意图,善于讨皇帝的欢心,凡是有呼叫招唤或者皇帝有游览兴趣时,这只猫每次都能事先洞察皇上的意图,在前面去做先导。

伺候皇上就寝时,这只猫好像小桩一样守候在旁边一动不动,就像一名忠实的卫兵一样保卫着皇帝的安全。明朝的嘉靖皇帝特别宠爱这只猫。

后来这只猫死了,依照嘉靖皇帝的旨意,人们将这只猫埋葬在景山北面山腰处的古柏下,并刻碑“虬龙冢”以示纪念。

随着朝代更迭,日久天长,为明朝嘉靖皇帝的宠物猫而立的虬龙冢前的墓碑早已不见踪迹,但这棵随着“虬龙冢”而成名的虬龙柏却成为园林中一处著名的景观。

[旁注]

耶律德光(902年~947年),大契丹第二位皇帝。20岁担任天下兵马大元帅,立功甚多,所以同样有勇有谋的母亲述律后才对他另眼相看,在继承皇位的问题上全力支持他。所以他才能顺利继位,947年,辽太宗耶律德光将国号由“大契丹国”改为“大辽”,成为辽朝首位皇帝。

金章宗(1168年~1208年),完颜璟,小字麻达葛,世宗完颜雍孙,完颜允恭子,世宗病死后继位。章宗统治前期,金朝国力强盛,后期由盛转衰。在位19年,病死,终年41岁,葬于道陵。

苑囿 划定一定范围的,具有生产、游赏等功能的皇家专属领地。先秦时多称“囿”,汉多称为“苑”,“苑囿”合称也较为常见。先秦及汉代苑囿以物质资料生产为主,兼有游赏功能,其物产主要供给祭祀活动及宾客宴请,是我国园林的初始形态。其后,苑囿性质逐渐变化,游赏功能逐渐取代物质生产功能成为主角。

攒尖顶 即攒尖式屋顶,宋朝时称“撮尖”、“斗尖”,清朝时称“攒尖”,是我国建筑的一种屋顶样式。其特点是屋顶为锥形,没有正脊,顶部集中于一点,即宝顶,该顶常用于亭、榭、阁和塔等建筑。攒尖顶有单檐、重檐之分。

粮仓 我国幅员辽阔,又是一个农业大国,粮食的生产及储存具有悠久的历史。粮食的储藏是农业栽培的继续,储藏技术是伴随着农业的发展而发展的。

工部 我国封建时代中央官署名,为掌管营造工程事项的机关,六部之一,长官为工部尚书,曾称冬官、大司空等。工部起源于周代官制中的冬官,汉成帝置尚书5人,其三曰民曹,掌管各项工程、工匠、屯田、水利、交通等政令,与吏、户、礼、兵、刑并称六部。

白虎 道教西方七宿星君四象之一,根据五行学说,它是代表西方的灵兽,因西方属金,色白,所以被称为白虎,代表的季节是秋季。白虎还象征着威武和军队,所以古代很多以白虎冠名的地方基本上都与军事有关系。

玄武 玄武是由龟和蛇组合在一起的灵物。玄武的本意是玄冥,玄代表黑色,冥代表阴。最初是用来指乌龟的。后来,玄冥的含义不断扩大,龟生活在江河湖海中,所以玄冥成了水神;乌龟长寿,就成了长生不老的象征;最初的冥间在北方,所以又成了北方神。

中轴线 我国古代大型建筑群平面中统率全局的轴线称为“中轴线”,我国是唯一一个在建造建筑物的时候讲求中轴线的国家,而且成就最为突出。

祭祀 是华夏礼典的一部分,更是儒教礼仪中最重要的部分,礼有五经,莫重于祭,用以事神致福。祭祀对象分为三类:天神、地祇、人鬼。天神称祀,地祇称祭,宗庙称享。

宫灯 皇宫中用的灯,主要是些以细木为骨架镶以绢纱和玻璃,并在外绘以各种图案的彩绘灯,又称宫廷花灯,是我国彩灯中富有特色的手工艺品之一。由于长期为宫廷所用,除去照明外,还要配上精细复杂的装饰,以显示帝王的富贵和奢华。

顺治(1638年~1661年),即爱新觉罗·福临,清世祖,清朝第三位皇帝,也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他6岁登极,14岁亲政,在位18年,24岁去世。死后谥号为体天隆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显武大德弘功至仁纯孝章皇帝,陵寝清孝陵,庙号清世祖。

歇山顶 我国古建筑屋顶式样之一。将悬山顶与庑殿顶相互融合而成的屋顶建筑,屋顶的上面1/3是悬山顶,下面1/3是庑殿顶,因此而形成了四坡九脊的造型,这九条脊分别为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四条角与垂脊之间的戗脊。所以也叫做九脊顶。

旋子彩画 俗称“学子”、“蜈蚣圈”等级仅次于和玺彩画,其最大的特点是在藻头内使用了带卷涡纹的花瓣,即所谓旋子。旋子彩画最早出现于元代,明初即基本定型,清代进一步程式化,是明清官式建筑中运用最为广泛的彩画类型。

关公(约162年~220年),即关羽,字云长,河东解良人,汉末三国时期名将。刘备起兵时,关羽跟随刘备,忠心不二,深受刘备信任。关羽兵败被害后,逐渐被神化,被民间尊为“关公”。历代朝廷多有褒封,清代奉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崇为“武圣”,与“文圣”孔子齐名。

八旗 清太祖努尔哈赤于1601年正式创立,初建时设四旗,为黄旗、白旗、红旗、蓝旗。1614年因“归服益广”将四旗改为正黄、正白、正红、正蓝,并增设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合称八旗,统率满、蒙、汉族军队。

将军 春秋时代以卿统军,故称卿为将军,一军之帅也称将军。宋、元、明三朝,多以将军为武散官,殿廷武士也称将军。明清两代,有战事出征,置大将军和将军,战争结束则免。清朝,将军为宗室爵号之一,驻防各地的军事长官也称将军。

[阅读链接]

明初,皇帝为了冬季取暖方便和防备燃料短缺,选择在景山堆煤。称为“煤山”,但谁也没有料到,“煤山”竟然还真的在后来明朝的北京保卫战中发挥了稳定民心的重要作用。

1449年,蒙古瓦剌部在土木堡将英宗朱祁镇俘获,随后大举进犯,很快就包围了京兆。城内的百姓担忧被围困的时间长了,缺少取暖做饭的燃料。

守城的指挥官于谦指着景山告诉大伙儿:“放心吧,这‘煤山’底下全是煤啊!”

百姓听了这才安下心来,积极协助军队守城,终于打跑了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