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唇亡齿必寒 抗美援朝保家园

1950 年 10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 960 万平方公里的大地,沉浸在一片和平喜庆的气氛里。从工厂到农村,从机关到军营,到处张灯结彩,锣鼓喧天,庆祝共和国诞辰周年。可是,就在这天,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却收到一份来自唇齿之邦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由其首相金日成及外相朴宪永联合签署的加急电报。打开一看,毛泽东心中下禁一沉——原来是一封描述朝鲜半岛危急局势并向年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求援的电报。

1950 年 10 月 1 日夜,当北京天安门广场的礼花还在僻啪作响,一派火树银花不夜天之时,在中南海颐年堂内,毛泽东紧急召集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却已开始了。会议的中心议题就是讨论如何于狂澜中挽朝鲜人民民主共和国于既倒?

其实,问题的严重性,在毛泽东及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的周恩来是早已意识到了的。

1950 年 6 月 25 日,朝鲜内战爆发。杜鲁门随即公开宣布美国武装干涉朝鲜内政,并命令其海军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对我领土进行武装侵略。党中央和毛泽东审时度势。以敏锐的洞察力对战局的发展作出科学预见,及时地作出了《关于保卫东北边防的决定》,迅速调集 20 多万野战军集结东北,

组成东北边防军,作为“绸缪之计”。在 8 月 4 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 毛泽东指出,如美帝得胜,就会得意,就会威胁我。对朝不能不帮,必须帮助,用志愿军形式,时机当然还要选择,我们不能不有所准备。周恩来则说, 如果美帝将北朝鲜压下去,则对和平不利,其气焰就会高涨起来。要争取胜利,一定要加上中国的因素,中国的因素加上去后,可能引起国际上的变化。我们不能不有此远大设想。所以,会议讨论的问题,并不是要不要帮助朝鲜的问题,而是如何帮助的问题——质言之,就是要不要应金日成之请,立即和直接出动志愿军赴朝参战的问题。

就在颐年堂会议紧张进行之际,金日成和朝鲜人民所面临的形势也更加严峻起来。10 月 1 日夜,南朝鲜陆军第 3 师开始越过“三八线”进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10 月 2 日清晨,麦克阿瑟又根据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的决定下达了“联合国军”第 2 号作战命令,命令正在“三八线”南侧集结待命的“联合国军”部队立即从陆地和海上同时越过“三八线”向北进攻。于是,在“三八线”两侧,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攻防战斗。但是,朝鲜人民军因火力、人力大大逊于“联合国军”而陷入劣势,被迫向北撤退,顷到之间, 装备有大量飞机大炮和坦克的“联合国军”如飞蝗般直扑平壤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在危急中!

10 月初,毛泽东多次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认真倾听各种意见,充分发扬民主,讨论人朝参战问题。应该说,当时下决心出兵打这场战争,对于新生的人民共和国来说并非没有风险。其时,我国的情况是,百废待兴, 经济恢复刚开始,长期的战争创伤尚待养息。人民解放军的武器装备还相当落后,海、空军还处于草创阶段,更是无法同美帝国主义相比。从国内情况看,中国要出兵朝鲜确是相当困难。但严峻的形势又逼着中国要和美帝国主义较量。诚如毛泽东当时所讲:“我们确有困难,一些同志不主张出兵,我是理解的,但我们是个大国,不打过去,见死不救,总不行呀!”经过慎重

的反复的考虑,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于 10 月 8 日作出了出兵抗美援朝的战略决策。

10 月 8 日这天,毛泽东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委员会主席身份,用特急电报发布命令。命令说:

  1. 为了援助朝鲜人民解放战争,反对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们的进攻,藉以保卫朝鲜人民、中国人民及东方各国人民的利益,将东北边防军改为中国人民志愿军,迅即向朝鲜境内出动,协同朝鲜同志向侵略者作战并争取光荣的胜利;

  2. 中国人民志愿军辖 13 兵团及所属 38 军、39 军、40 军、42 军及边防炮兵司令部所属之炮兵 1 师、2 师、8 师,上述各部须立即准备完毕,待命出动:

  3. 任命彭德怀同志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4. 中国人民志愿军以东北行政区为总后方基地,所有一切后方工作和供应事宜以及有关援助朝鲜同志的事务,统由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高岗同志调度指挥并负责保证之;

  5. 我中国人民志愿军进入朝鲜境内必须对朝鲜人民、朝鲜人民军、朝鲜民主政府、朝鲜劳动党及朝鲜人民的领袖金日成同志表示友爱和尊重,严格遵守军事纪律和政治纪律,这是保证完成军事任务的一个极重要的政治基础;

  6. 必须深刻地估计到各种可能遇到和必然会遇到的困难情况并准备用高度的热情、勇气、细心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去克服这些困难,只要同志们坚决勇敢,善于团结当地人民,善于和侵略者作战,最后胜利就是我们的。

同一天,毛泽东还亲自起草了发给我国驻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大使倪志亮转金日成同志的特急电报,电文说:

  1. 根据目前形势,我们决定派遣志愿军到朝鲜境内,帮助你们反对侵略者;

  2. 彭德怀同志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3. 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后方勤务工作及其它在满洲境内有关援助朝鲜的工作,由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高岗同志负责;

  4. 请立即派朴一禹同志(内务相)到沈阳与彭德怀、高岗二同志会商与中国人民志愿军进入朝鲜境内作战有关的诸项问题。彭、高二同志由北京去沈阳。

10 月 8 日晚上,当倪志亮大使和参赞柴军武将此电报面交金日成首相时,他高兴得两手一拍说:“太好了!”他立刻用手分别拉着倪、柴两人的手进入会客厅,随手拿出几瓶酒请倪、柴一起喝酒交谈。其间他一再对中共中央毛泽东主席和中国人民的大力支援表示深深的感谢,并称赞中朝两国人民的战斗友谊将永垂青史。

关于出兵授朝问题,本来中苏双方早已商定:地面兵力由中国负责。空中掩护支投由苏联负责。因此,10 月 2 日深夜,鉴于朝鲜形势危急,毛泽东即电台斯大林,告知我随时都将出兵援朝,以使苏联空军作出准备。

也就在 10 月 8 日这天,当政治局决定出兵援朝时,亦同时决定让周恩来

率翻译师哲、机要秘书康一民,于 10 月 8 日当天紧急启程,秘密访苏。其目的有两个:一是向斯大林通报我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出兵朝鲜的情况:二是中国要出兵朝鲜,需要取得苏联的军事支持和援助,尤其是需要斯大林派空

军对入朝作战部队实行空中掩护。

周恩来到达莫斯科时,斯大林正在靠近高加索的黑海之滨休养。周恩来不敢停留,立即飞抵黑海之滨的克里米亚,同斯大林会谈。

会谈中,周恩来首先通报了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朝鲜局势和是否出兵朝鲜的情况。

周恩来说:在目前情况下,中国要出兵朝鲜,面临许多大的实际困难。况且,部队的武器装备也落后。如果中国要出兵,苏联必须提供军事上的援助,尤其是要求苏联空军提供空中掩护。

斯大林说:我们曾经设想如何帮助朝鲜同志,但我们(苏联)早已声明过,我们的军队已全部撤出朝鲜了。现在我们再出兵到朝鲜去有困难,因为这等于我们同美国直接交战。所以设想,中国可以出动一定数量的兵力,我们供应武器装备。在作战时,我们可以出动一定数量的空军作掩护。但空军只能在后方和前沿活动,不能深入敌后,以免被敌人击落后俘获飞行员,在国际上造成不良影响。而且两个月后才能出动。

会谈结束后,周恩来与斯大林于 10 月 10 日联名致电毛泽东。随后,周恩来离开克里米亚返回莫斯科。

可是在此之前的 10 月 9 日,“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即以威逼口吻向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首相金日成发出最后通牒:“最后一次要求你和你指挥下的军队,立即放下武器并停止作战。”

  1. 月 10 日下午 4 时,印度驻中国大使潘尼迦又到我国外交部转交了英国外交大臣贝文致我国外交部部长同恩来的电匠,称:“如果北朝鲜不愿放下武器,那么‘联合国军’统帅将无他途可循。”面对敌人大军压境、威胁恫吓的情况,金日成首相于 10 月 10 日紧急召见我国驻朝鲜临时代办柴军武, 明确表示:“我们决不会放下武器,决不会投降,我们要抵抗到底。”

  2. 日,金日成首相以誓死保卫祖国的决心向朝鲜全国发表广播说:“今天我们最重要的任务是用鲜血保卫祖国的每一寸土地。”

毛泽东是于 10 月 10 日下午收到斯大林与周恩来的联名电报的。当时, 是立即出兵还是暂缓出兵这一矛盾直搅得他寝食不安。但从朝鲜前线传来的紧急情况终使他心中的天平毅然倾向立即出兵这边。

10 月 13 日下午,毛泽东再一次召开政治局紧急会议。对最新情况进行了讨论。会议决定,即使暂时没有苏联空军的掩护,中国也要尽快出兵援朝。会后,毛泽东致电周恩来,认为:我军还是出动到朝鲜为有利。我们采取这种积极政策,对中国、对朝鲜、对东方、对世界都极力有利。我们不出兵, 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际国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首先是对东北更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总之,我们认为应该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

毛泽东在电文中指示周恩来在莫斯科再停留几天,同斯大林商量确定:

(一)苏联援助中国的军事装备能否用租借办法而不用钱买,以便使中国政府明年能保持 20 亿美元的预算用于经济文化等项建设及一般军政费用,保证我军能在朝鲜进行长期战争。(二)只要苏联能在两个或两个半月内出动志愿空军帮助我军在朝鲜作战,又能出动掩护空军到中国北京、天津、沈阳、上海等地,则我们也不怕整个空袭。周恩来是在 13 日晚上接到毛泽东的电报的。深夜,周恩来紧急约见莫洛托夫,要他立即把毛泽东来电的内容转告给斯大林。斯大林很快复电周恩来,答应:苏联提供给中国的军事装备将给以

信用贷款,苏联将出动 16 个团的喷气式飞机掩护中国人民志愿军。周恩来接

到斯大林的复电后,于 14 日再电斯大林,进一步提出:苏联空军在出动 16 个团的喷气式飞机之后,可否继续出动轰炸机至朝鲜配合中国军队作战?苏联政府除派志愿军参加朝鲜作战外,可否加派掩护空军驻扎中国近海各大城市?苏联政府的援助,除飞机、坦克、炮类及海军器材外,中国政府请求在汽车、重要工兵器材方面也给予信用订货的条件。

同日,周恩来还先后收到毛泽东的两封来电,一是告诉我志愿军拟在 10

月 19 日出动,二是告诉我志愿军出动后,拟在平壤至元山的北山岳地区组织防御,待苏联空军到来后再打。

同恩来又立即将这两封电报的内容通报给了斯大林。

然而,就在中国眼巴巴地盼望苏联空军援助的节骨眼上,斯大林却突然改变了主意。

斯大林指示莫洛托夫转告周恩来:苏联只派遣空军到鸭绿江北岸的中国境内驻防,两个月或两个半月后也不准备进入朝鲜境内掩护中国志愿军作战。

周恩来接到莫洛托夫的转告后大吃一惊。他没料到斯大林已答应了的事情又突然变卦。更使周恩来忧心忡忡的是,朝鲜山高林密、地形狭窄,志愿军入朝作战将难以运用我国解放战争时期所采取的大踏步前进或后退的运动战,而不得不采取阵地战方式。入朝志愿军对拥有绝对的空中优势和众多的大炮、坦克的美国侵略军要采取这样一种作战方式而又没有任何空中掩护, 那么,不知会付出多么巨大的牺牲!

其实,和德国法西斯希特勒较量过的斯大林也非常清楚这一点。但他仅仅从维护苏联自身的利益去考虑,担心苏联出动空军入朝作战会把苏联卷入到这场战争中去。斯大林觉得中国军队装备那样差,能不能打败美军还很难说。如果中国军队打不赢这场战争,而苏联又出动空军掩护了中国军队,那苏联就会有直接与美国对抗的危险。

周恩来心中很不愉快。但他又不得不面对现实。10 月 16 日,周恩来飞离莫斯科回国,18 日,毛泽东主持召开中共中央会儿再次研究出兵朝鲜问题。会上,周恩来介绍了同斯大林会谈的情况。毛泽东毅然拍板:就是苏联不出动空军掩护,中国还是要出兵朝鲜。同时,毛泽东正式命令中国人民志愿军于 10 月 19 日开赴朝鲜。

10 月 19 日清晨,刚组建成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肩负祖国人民的重托,从北京乘飞机人速赶回安东。傍晚,他即仅带了一名参谋、两名警卫员和一部电台乘一辆吉普车,赶在渡江部队的先头,率先跨过鸭绿江大桥⋯⋯

毛泽东、周恩来是深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影响的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他们一贯重视社会主义国家间的相互支援和应尽的国际主义义务。同时,在要不要出兵援朝问题上,他们亦不止干上述认识。因为朝鲜同中国山水相依, 朝鲜亡则中国门户洞开,中国之亡也就迫在眉睫了。日本帝国主义先亡朝鲜, 后亡我东三省便是历史不堪回首的实证。此外,“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当斯大林出于一国私利而拒绝提供空军援助时,毛泽东、周恩来也未动摇援朝决心。毛泽东说:不能见死不救;而帮助朝鲜同时也就是帮助了自己。事实证明毛泽东、周恩来的出兵援朝是正确的,意义是重大的,影响是深远的。诚如薄一波在《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中所指出的:“抗美援朝战争

的胜利,使我们刚刚诞生的人民共和国在与美国为首的外国侵略势力血与火的较量中,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同时也消除了苏共和斯大林对我们党的某些猜疑,进一步增强了中苏两党、两国人民的团结和友谊,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