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文献的内容及价值

敦煌遗书中社会文书内容丰富,有些可以补充史料记载的不足,有些可以纠正正史记载的讹误,有些则可以改变某些传统说法,因此,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敦煌遗书中社会性文书涵盖的范围非常广泛,包括有氏族谱、书仪、占卜文书、社邑文书、寺院文书等等。

唐五代时期是从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的时期,也是从士族社会向庶民社会的转变时期,记录世家大族的氏族谱就是反映这一转变时期的重要资料。敦煌遗书中就保存有这一时期的氏族谱。

其中比较重要的氏族谱有《天下氏族谱》、《天下姓望氏族谱》、《姓望谱》、《新集天下姓望氏族谱一卷并序》等。这些氏族谱的主要内容是记录各州郡的世家大姓。

除了这些记录全国大姓的氏族谱,敦煌遗书中还有诸如《敦煌名族志》、《敦煌氾氏家传》等反映敦煌地方大姓情况的文书,这些资料对了解敦煌当地的大族有着重大的意义。

书仪是古人,一般是士大夫关于书札体式、典礼仪注的著作。春秋时期,用书信传递信息已经逐渐流行了。魏晋以后,出现了供人们写信参考的书仪。南北朝和隋唐时期,书仪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保存下来的不多。

敦煌遗书中保存有唐五代写本书仪60多种,140多件,这对于人们了解唐五代时期不同时代、不同类型书仪的原貌有着巨大的意义和价值。

总体来看,敦煌书仪包括3类:一类是朋友书仪,就是朋友间往来的书信;一类是综合书仪,又叫吉凶书仪;第三类是表状笺启书仪。

朋友书仪是“书仪”中的一类。如敦煌写本有书仪100多个写卷,其中就有十几个写卷属朋友书仪,它的前部是写节候用语,又称“十二月相辩文”,后部分都按月编排,12个月中都有一往一复两封书札,内容也较丰富。如2月份的往复书信,是抒发游子远在边塞,思恋故乡的情怀。

综合书仪包括婚丧的问候、节日时君主和家长对臣妾和晚辈赐物的礼品名称、国忌日及其活动、节假日来源即休假规定等等,内容涉及广泛,是极为珍贵的史料。

表状笺启书仪主要是供人们起草公务往来的表状笺启等公文参考的样文和公务往来的口头用语。唐代时,下级向上级申报的公文,有表、状、笺、启、牒、辞等6种。其中的前4种就属于表状笺启书仪。

敦煌遗书中这类书仪中,保存了不少藩镇与中央以及藩镇幕僚与节度使等各方面关系到珍贵资料。

敦煌遗书中,占卜文书也很多,唐五代流行的占卜典籍很多,由于种种原因,这些占卜典籍很多都没有保存下来。敦煌遗书中保存了300多件唐五代时期的占卜文书,为研究这一时期历史和社会生活提供了重要资料。

敦煌遗书中保存的占卜文书主要有占卜法、占候、相书、梦书、宅经、葬书、时日宜忌、禄命、事项占等。

社邑文书在敦煌遗书中也有很多,大约有480多件。社邑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基层社会组织,它是民众自愿结合而成进行生活互助或宗教活动的租住。自先秦至元代,在社会生活中始终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隋唐五代时期,有部分民众自愿组成的民间团体——私社盛行。这些私社大体有两种类型,一类是主要从事佛教活动的佛社;一类则是主要从事经济和生活的互助活动社。还有些私社同时从事上述两方面的活动。

敦煌社邑文书可分为5类,分别为:社条;社司转帖;社历;社文;社状,牒。

社条又称社案、社格、条流等。唐后期五代宋初敦煌的私社在立社之初,一般要依据社条文样,制定该社所遵奉的社条。一般各社所立社条详略不同。

社司转帖是社邑通知社人参加活动的通知单,一般要写明因何事、带何物、何时、何地聚齐,另外,还有迟到者、不到者以及递帖延误者的罚则,发帖的时间和发帖者的职务、姓名等等。

社历是社邑的账目,当时称账目为“历”。敦煌社历包括身故纳赠历、社司便物历、社人欠物、纳物、社司罚物等等。

社文是一类通知类文书,敦煌社文可分为社日相迎书、社斋文、社邑燃灯文、社祭文、祭社文等。

社状、牒是社邑处理投社、退社及其他事务时使用的文书。

敦煌社邑文书的时代大多在唐五代宋初,它们为研究这一时期的社邑活动提供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同时,社邑文书的内容还涉及到中古时期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对了解敦煌的政治、经济乃至整个社会全貌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寺院文书在敦煌文书也占有一定比例,它们包括“施舍疏”、“入破历”、“什物历”和“斋文”等,这些文书反映了唐五代宋初这一历史时期敦煌僧团生活及其与社会的联系等诸多方面。

【旁注】

士族 又称门第、衣冠、世族、势族、世家、巨室、门阀等。门阀是门第和阀阅的合称,指世代为官的名门望族,门阀制度是我国历史上从两汉到隋唐最为显著的选拔官员的系统,直到唐代,门阀制度才逐渐被以个人文化水平考试为依据的科举制度所取代。

郡 古代行政区域,始见于战国时期。秦代以前比县小,从秦代起比县大。隋朝废郡制,以县直隶于州。唐朝时也没有郡,设置道、州、县,武则天时曾改州为郡,不久又废除,恢复之前的道、州、县设置。

藩镇 亦称方镇,是唐朝中、后期设立的军镇。藩是“保卫”之意,镇是指军镇。唐代朝廷设置军镇,本为保卫自身安全,唐玄宗为防止边陲各异族的进犯,大量扩充防戍军镇,设立节度使,共设九个节度使和一个经略使,时称天宝十节度。

社日 我国古代农民祭祀土地神的节日。汉代以前只有春社,汉代以后开始有秋社。自宋代起,以立春、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为社日。唐代诗人王驾写有《社日》一诗,主要是描绘社日的欢乐场面。

【阅读链接】

在敦煌历史上,曾广泛盛行一种以“社”命名的社会组织,这种组织有着各种各样的社会活动。其特点就是依靠群众的力量和集体行动来维护成员的各种利益,使这些成员能在敦煌这块土地上得以生存和发展。

敦煌的结社活动,始自西汉昭帝元凤年间,即公元前80年到公元前75年,一直到宋、元时期都在进行。唐代从中央到州县县乡里均有春秋社祭。敦煌的结社既有官社,也盛行私社。社也被称为“社邑”、“邑”、“义社”等。社邑规模一般为十多人到百十人不等,有些社还起有专名,如“亲情社”、“兄弟社”、“女人社”、“都官社”、“修佛堂社”、“官品社”等。这些结社活动,反映了不同时期敦煌民众理性与自治的社会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