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
一分为二的汽车
日本研制出一种新型汽车,可以一分为二。这种汽车有两个方向盘,在车的前部装有两台发动机,容量均为55立方厘米。如在繁华的街道上发生了交通堵塞,道路变得过窄时,可马上一分为二,变成两辆独立的小汽车,从狭窄的道路上通过。
压敏涂料
1992年,美国研究出一种新涂料,可用于飞机飞行期间准确地测量飞机机翼、尾部和其他部位表面的局部压力,以改进飞机的结构设计。这种方法是在飞机的某些部位喷涂一种特殊的压敏涂料,这种涂料在紫外光照射下发光,发光的程度与它的表面压力成正比。在紫外光照射下拍摄的该飞机蒙皮的录像带或静止图像照片,能记录下这种效应。这种发光涂料是根据一种叫做氧淬火的工艺制造的新涂料,使研究人员能绘制出一架飞机大面积蒙皮的压力变化图。
氧传感器
氧传感器是利用陶瓷敏感元件测量各类加热炉或排气管道中的氧电势,由化学平衡原理计算出对应的氧浓度,达到监测和控制炉内燃烧空燃比,保证产品质量及尾气排放达标的测量元件,广泛应用于各类煤燃烧、油燃烧、气燃烧等炉体的气氛控制。它是目前最佳的燃烧气氛测量方式,具有结构简单、响应迅速、维护容易、使用方便、测量准确等优点。运用该传感器进行燃烧气氛测量和控制,既能稳定和提高产品质量,又可缩短生产周期,节约能源。
氧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与干电池相似,传感器中的氧化锆元素类似电解液的作用。其基本工作原理是:在一定条件下(高温和铂催化),利用氧化锆内外两侧的氧浓度差,产生电位差,且浓度差越大,电位差越大。大气中氧的含量为21%,浓混合气燃烧后的废气实际上不含氧,稀混合气燃烧后生成的废气或因缺火产生的废气中含有较多的氧,但仍比大气中的氧少得多。在高温及铂的催化下,带负电的氧离子吸附在氧化锆套管的内外表面上。由于大气中的氧气比废气中的氧气多,套管上与大气相通一侧比废气一侧吸附更多的负离子,两侧离子的浓度差产生电动势。当套管废气一侧的氧浓度低时,在电极之间产生一个高电压(0.6~1V),这个电压信号被送到ECU放大处理,ECU把高电压信号看做浓混合气,而把低电压信号看做稀混合气。根据氧传感器的电压信号,电脑按照尽可能接近14.7:1的理论最佳空燃比来稀释或加浓混合气。因此氧传感器是电子控制燃油计量的关键传感器。氧传感器只有在高温时(端部达到300°C以上)其特性才能充分体现,才能输出电压。它在约800°C时,对混合气的变化反应最快,而在低温时这种特性会发生很大变化。
遥控潜水器
1983年,中国成功研制出第一艘无人有缆遥控潜水器HR-01型。该潜水器重2000千克,潜深200米,具有水下观测、推进和通信系统及水上遥控、观测和操作系统,并有多关节主从式机械手操作系统、航行和姿态控制系统等,能连续在水下进行观测、取样、切割、焊接等作业,可用于海底科学考察、海上救捞,及江湖坝底、大桥桥墩和海上钻井平台水下部分结构的检查等方面的工作。
液货船
二战后,最戏剧化的变化是油轮改成不同用途的液货船。过去油轮专载石油,今天,差不多每一种流质或半流质的货物,如橙汁、牛羊油脂、糖蜜、植物油、清洁剂,以及其他许多类似的产品,都用特种油轮载运。
美国西海岸一家大型木材和造纸公司使用特别设计的油轮装载半流质纸浆,从制造商仓库运往它的沿海或河边造纸厂。在以前,纸浆加工成干板才能付运,到达目的地后再还原成纸浆,供造纸用。现在只需几小时的工夫用导管注入油轮,运抵造纸厂后,把纸浆直接灌进岸上的纸浆槽里,这种方式不但更快,费用更低,而且更有效率。美国加利福尼亚联合温特纳公司把近1.14×107升的散装葡萄酒装进26个不锈钢大桶,从加州经巴拿马运河由“派垂天使”号运往新泽西州。“派垂天使”号压载水舱的内壁涂了一层瓷釉,可多载2.28×106升的植物油,从西海岸运往东海岸。回程时则装载溶解于水的糖、可饮用的酒精以及其他液体货物,这些货虽然经过数千千米的载运,但在有特制衬里的容器中,仍不会变质。一些产品的海运必须保持绝对的低温;另一些产品又必须保持在某一压力下;还有其他一些产品则需要高温。这些要求现代的液货船均可做到。
液化气汽车
20世纪80年代初期,日本出现一种液化气汽车。到80年代末,全日本30万辆出租汽车几乎全部采用液化气燃料。这种汽车在泰国、韩国及台湾等地也迅速得到了推广应用。
液化气汽车燃烧安全,且有一系列废气处理装置,排气中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等含量极微,符合世界上最严格的汽车排废规定。由于汽车安装了各种安全保险阀门,严密而切实地保障了车子在各种意外情况下都不会发生火灾或爆炸事故,它的高度安全性能已得到了世界的公认。
液化气汽车燃料费仅及汽油的一半,而且发动机寿命长,冷启动性能好,运行稳定,为许多汽车生产厂家所看中。
液态氢汽车
日本东京一家科技研究所在日产汽车公司的支持下,从1970年开始研究用液态氢做燃料的汽车,经过多年的努力已经试车成功。这种汽车的发动机是用小型货车的柴油发动机改装的,使用液态氢做燃料,最高时速120千米。研究人员说,燃料箱内的液态氢温度极低,约为零下253℃。汽车操作大部分为电脑控制。日产公司的职员称,这种汽车仍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作商业性生产。因为日本的液态氢生产有限,而且汽油站也没有氢燃料供应。
游泳车
游泳车的结构十分奇特,没有座椅,车的中央有一个突出的平台,驾驶者趴在平台上做游泳动作,电子装置可将这些动作作为一种输入信号,经处理后传给一台小型直流电机驱动车辆前进。
游览客车
游览客车专供游览、观光乘坐。座位间距较大,乘坐舒适,视野广阔,一般都有通风、取暖和制冷设备。高级的长途游览客车还有卧铺、卫生间、厨房和文娱室等。
有视力的汽车
德国国防大学研制成功一种有视力的汽车。该车由一个计算机控制,并与若干个电视摄像机相联,由摄像机摄取行驶方向的情况,输入计算机进行控制。在高速公路上,车速每小时可达96千米,比美国、日本的同类车快4倍。制动和启动都非常灵敏,增加了行车安全。
有轨电车
有轨电车是一种公共交通工具,亦称路面电车,或简称电车,属轻铁的一种。(以电力推动的列车,亦称为电车。)但通常全在街道上行走。列车只有单节,最多亦不过三节。另外,某些在市区的轨道上运行的缆车亦可算做路面电车的一种。有许多欧洲大陆上的城市保留了这种有轨式电车。
轻轨运输
轻轨运输,简称轻轨、LRT(Light Rail Transport),为铁路的一种。泛指所有在道路、街道上面或旁边行走的电车以至多节铁路列车。在这个层面上说,其他通勤铁路以及所有运载货物或长途的铁路系统皆称为重铁。
越野车
越野车是军用汽车大家族中的成员,大都具有一定的越野行驶能力。也就是说,这些汽车能在质量很差的路面或者根本没有路的地区和战场上行驶,有着“吃苦耐劳”的本领。后来,为了满足作战的需要,又出现了一种越野能力更强的军用汽车,它就是通常所说的军用越野汽车。
越野汽车有三位弟兄,载重能力各不相同。载重能力大的,叫做重型越野汽车;载重能力小的,叫做轻型越野汽车;而居于轻、重之间的,叫做中型越野汽车。
越野汽车一般都是全轮驱动的,除了4轮和8轮全驱动的车以外,还有6轮驱动的越野汽车。它们突出的优点是,载重量大,越野本领强。以6轮全驱动的中型越野汽车来说,它可以载重7吨,最高车速为每小时90千米,能爬60°的坡。
运输监视系统
美国圣安东尼奥市国际货物管理系统公司设想提供一种全球集装箱跟踪服务系统,使集装箱的运输过程能随时受到监视。这家公司与擅长制造车辆行迹跟踪设备的泰坦公司合作,开发出一种高技术示踪器,可装在集装箱内当做电子“哨兵”使用。示踪器用螺柱装在集装箱内壁,它靠来自全球定位系统卫星网络的信号计算集装箱所处的地理位置。示踪器内还装有温度和湿度计,用来测定冲击的加速度计,记录集装箱门开启的传感器,能拍摄闯入者的小型摄像机,以及把收集到的集装箱资料发到圣安东尼奥市这家公司新开设的跟踪中心的无线电发射机,公司收到资料后立即将数据转发给发货厂商、保险公司和运输公司。
运输量
运输部门在一定时期内运送旅客和货物的数量,称做运输量,以运量和周转量表示。运量是运输部门实际运送的旅客人数和货物吨数,相应分为客运量和货运量,计量单位分别是“人”和“吨”。
周转量是全面反映运量和运输距离的运输生产产量指标,分旅客周转量、货物周转量和换算周转量。旅客周转量是一定时期内,运输部门实际运送的旅客人数和其运输距离的乘积,以人千米计。货物周转量是一定时期内,运输部门实际运送的货物吨数和其运输距离的乘积,以吨千米计。货物周转量可以分为总周转量、各种运输方式的货物周转量、分货物品类的周转量。
换算周转量是将旅客周转量和货物周转量折合成同一计量单位的周转量,以换算吨千米计。汽车运输通常以10人千米换算为1吨千米,民用航空运输的国际航线以13.33人千米换算为1吨千米,国内航线以13.89人千米换算为1吨千米。
运送天然气的船
首次用船运送天然气是1959年,阿尔及利亚的天然气开始运往英国,所用的是像“甲烷先驱”号这一型特别设计用来载运液态天然气的油轮,设有高压和极低温货舱。液化天然气运到英国后,转运到储存罐里,再在那里转变为气态。意大利和西班牙运入利比亚的天然气,日本运入阿拉斯加的天然气用同样方式。
天然气在注入油轮的压力舱以前,必须把天然气化为液态,体积可减少6倍以上。在“甲烷先驱”号上,液化天然气需要用高压保存。在现代化的运送液化天然气的油轮上,凝冻天然气的容器不需要加压力,天然气仍可保持液态。这种油轮造价昂贵但非常赚钱,到目前为止仍是运送天然气的最有效办法。目前世界上有两种著名的液舱结构:法国薄膜型液舱和挪威球型液舱。1974年后液化天然气船的吨位增长直线上升,到1980年全世界已拥有90多艘,装载能力接近900万立方米。
宇宙探险车
由丰田汽车公司制作的“宇宙探险车”,其结构设计非常奇特,车轮无轮毂。根据路面不同情况,可在较大的范围内调整车身离地间隙,把越野车和场地赛车的特点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可以出色地满足不同路况下的行驶需要。
远洋快速货运
在现代海运技术中,有两项新技术的发展十分类似于飞机中的喷气式发动机:一个是涡轮增压技术,另一个是水上喷气发动机。这些技术已经在许多小型的客船和汽车渡轮中得到应用,而且有迹象表明,这些技术也可以用在重载、高速船舶上。这些海上新技术的改进和在海岸上的应用,将极大地促进全球海运业的发展,恢复昔日海运对全球贸易的巨大的驱动作用,从而带动21世纪世界经济的发展。有关专家预测,在今后的50年里,快速货运对全球运输业和世界经济的影响将不亚于飞机的发明和使用。
以氢为燃料的汽车
1991年7月,第一辆以氢为燃料的动力车在美国堪萨斯州试车。结果表明,新车可将氢能的60%~80%转变成驱动能,普通发动机汽车的汽油能的转化率仅为25%~30%。燃料电池是车体的关键部件,是由美国堪萨斯州科学院的罗杰·比林斯博士经过5年研究发明的。电池呈圆柱形,重量为45千克,寿命为25万千米。起着从普通水中提取氢和将氢转变为电能的双重作用。其结构中央是氟化塑料薄膜,薄膜处在两个电极之间,电极又夹在两个气室之间,电池的工作方式与普通电池相同。从水中提取氢的过程,是将电充入电池中,从而将水分解为氢和氧。氢贮存在与气室相连的贮气罐中,罐内充满了颗粒状的铁和钛氧化物,这样氢气不会点燃或爆炸。燃料电池可连续8个小时从普通水中提取氢。每次可处理两加仑水,提取的氢可供新车行驶500千米。因制取氢气的成本较高,这种新型车实现商品化还有一定难度。英国煤气公司开发了一种便宜的提取氢气的方法。它的燃料氢气将在车体内由甲基环乙烷发生反应获得,所获氢气为传统的发动机提供动力。氢气在车行走过程中产生并被应用,无须贮存。英国贸工部已宣布支持一个为期5年,投资1100万英镑的项目以开发这种车。
伊尔-76运输机
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设计的伊尔-76,是前苏联伊留申设计局作为军事运输机研制的四发动机中远程重型运输机。由于安-12作为前苏联军事空运主力已经显得载重小和航程不足,为了提高其军事空运能力,亟需一种航程更远、载重更大、速度更快的新式军用运输机,于是决定研制这种在外形和载重能力都类似于美国C-141重型运输机的伊尔-76,以弥补前苏联军事空运能力的不足和使其现代化。
第一架原型机于1971年3月25日在莫斯科中央机场首次试飞,并于同年5月27日在第29届巴黎国际航空博览会上公开展出。1974年,前苏联空军航空运输司令部对伊尔-76进行验收鉴定,认为飞机性能良好,达到要求。该机试飞持续到1975年结束,尔后投入批量生产,并交付苏联空军航空运输部队和民航使用。到1992年初,共生产700多架,年产量在50架以上。除俄罗斯空军共使用500多架伊尔-76/76M/76MD和民航使用120多架外,还向阿尔及利亚、伊朗、英国、叙利亚、印度、捷克和斯洛伐克、波兰、伊拉克、利比亚、阿富汗、古巴和中国等国出口。伊尔-76有适用不同用途的各型飞机。
伊尔-86客机
伊尔-86是前苏联伊留申设计局研制的四发动机宽机身客机。前苏联发展伊尔-86是用于2000~3000千米的高密度航线(首先满足空运紧张的“莫斯科—列宁格勒”和“莫斯科—基辅”等航线的需要),同时也用于国际航线。1972年底最后确定设计方案,采用翼吊发动机布局。1974年同时制造两架原型机。1976年12月22日,第一架原型机在伊留申设计局试飞中心首次飞行40分钟。第二架原型机于1977年10月24日首次试飞。1979年9月24日前苏联民航接收第一架伊尔-86,于1980年12月26日首次投入航线使用。1981年7月3日,伊尔-86首次飞行“莫斯科—东柏林”国际航线。计划生产100架,到1993年4月生产了97架,1994年后生产的飞机安装CFM56-5发动机。飞机设计寿命40000飞行小时或20000个起落。该机主要由前苏联民航使用。
伊尔-62客机
1962年,前苏联伊留申设计局开始设计伊尔-62客机。其设计要求载客105人,可直飞莫斯科至纽约航线。1963年,第一架原型机试飞原计划装库兹涅佐夫HK-8-4涡扇发动机,但未能按时交付,所以第一架原型机改装留里卡AJI-7涡扇发动机。3架原型机进行了4年的试飞工作。1967年9月15日,伊尔-62客机首次飞莫斯科至蒙特利尔航线,1968年7月开始飞莫斯科至纽约航线,后来代替图-114从莫斯科飞伦敦、巴黎、东京等航线,成为前苏联的重要国际航线客机。至1990年,伊尔-62共生产250架,主要供前苏联民航局使用,先后出口到捷克和斯洛伐克、德国、波兰、中国、朝鲜、古巴、罗马尼亚等国共75架。
早期型伊尔-62已停止生产。1971年在巴黎航展上第一次露面的是发展型伊尔-62M,机体尺寸无变化,但换装了功率更大的发动机,每台发动机装有蚌壳式反推力装置,降低了进场速度,改善了吊舱尾部气流。新型客机在垂尾内装有燃油,加大了航程,并改进了客舱布局,更新了部分设备。伊尔-62M于1974年开始了莫斯科至哈瓦那航线的飞行,后来逐步承担了前苏联民航的全部远程航线飞行。
翼梢小翼
翼梢小翼,即在机翼设计时在翼梢引入了小的垂直隆起,20世纪80年代研制出来。
在飞行中,机翼下翼面的高压区气流会绕过翼梢流向上翼面,形成强烈的旋涡气流,并从机翼向后沿伸很长一段距离,它们带走了能量,增加了阻力。翼梢小翼部分地阻断了上绕气流,使涡流减弱,从而减小了飞行阻力。在B747-400和MD-11等飞机上已采用这种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