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破冰船

1864年,俄国人将一艘小轮船“派洛特”号改装成世界第一艘破冰船,为在冰冻期保持喀琅施塔得至奥兰宁鲍姆航线的通航,而英国为俄国建造的“叶尔马克”号破冰船,则是第一艘在北极航行的破冰船。破冰船的长宽比例同一般海船大不一样,纵向短,横向宽,这样可以辟开较宽的航道。一艘排水量在37000吨、拥有7.35×107瓦的现代破冰船,长度为194米,而宽度则达32.2米。破冰船船头外壳用至少5厘米厚的钢板制成,里面用密集的型钢构件支撑,船身吃水线部位用抗撞击的合金钢加固。

破冰船一般常用两种破冰方法,当冰层不超过1.5米厚时,多采用“连续式”破冰法。主要靠螺旋桨的力量和船头把冰层劈开撞碎,每小时能在冰海航行9.2千米。如果冰层较厚,则采用“冲撞式”破冰法。冲撞破冰船船头部位吃水浅,会轻而易举地冲到冰面上去,船体就会把下面厚厚的冰层压为碎块。然后破冰船倒退一段距离,再开足马力冲上前面的冰层,把船下的冰层压碎。如此反复,就开出了新的航道。用燃料油为动力的破冰船,多采用柴油机带动发动机发电,电动机驱动螺旋桨(组合机组驱动),驱动功率可达上百万瓦,可以满足较长时间破冰航行的需要。

1957年,前苏联制造出第一艘核动力破冰船——“列宁”号。它的动力心脏是热核反应堆,高压蒸汽推动汽轮机,带动螺旋桨推动航船。如果核动力破冰船带上10千克铀,就相当于带上25000吨标准煤,可以在远离港口的冰封海域里常年作业。破冰船装有2~4只螺旋桨。破薄冰的船在船尾和靠近船头的侧位,分别各装两只螺旋桨,船头螺旋桨从冰下将水抽出,削弱冰层的支托并使其成为片状裂开。船在后两只螺旋桨的推动下前进。破厚冰的破冰船,为使船可以冲到冲层上面,多在船尾两侧对称地装两只螺旋桨。

皮鞋式电动车

日本丰田汽车公司为青少年研制出一种外形像女式皮鞋的电动汽车,这种车有4个车轮,分别装在车身两侧及车头车尾。它以蓄电池为动力,前后轮用“S”形链条串联,能灵活地进退和转弯,还能原地360°旋转,深受青少年消费者的欢迎。

皮卡德父子的深海潜水器

1933年,瑞士著名的气象专家奥古斯特·皮卡德,认为有必要在深潜器上加一个压力舱,以避免在水深2000米以下受到难以禁受的水压。他设计出一种独特的“水下气球”潜水器,分为钢制的潜水球和像船一样的浮筒。浮筒内充满比海水比重小得多的轻汽油,为潜水器提供浮力;同时又在潜水球内放进铁砂等压舱物,以助它下沉。潜水器完全抛掉系缆绳,在海洋里自由沉浮和航行。

1953年9月,皮卡德父子驾驶着新设计出的改进型深海潜水器“的里雅斯特”号潜入3150米深的海中,又一次创下了人类深海潜水的新纪录。1958年“的里雅斯特”号以高价转卖给美国海军。在皮卡德父子的直接领导下,美国海军从德国购置了一种耐压强度更高的克虏伯球,建造新型的“的里雅斯特”号深潜器。

1958年,新的“的里雅斯特”号首次试潜就潜到5600米的深度;第二年又潜深到7315米。1960年,美国利用新研制的潜水器首次潜入世界大洋中最深的海沟——马利亚纳海沟,最大潜水深度达到10916米。

平面调车控制

平面调车控制就是在平面调车场上,对道岔实行集中控制,对溜放车辆实行进路的储存和自动选路,对推送机车实行退路锁闭的电气集中联锁。实行车列的解体和编组时,可单钩溜放,也可连续溜放和多组连续溜放,并保证调车作业安全和调车作业效率。

泡泡车

联邦德国大众汽车公司已经恢复生产三轮“泡泡”车。这是“二战”后不久德国为私人用车设计的、较为实用的一种轻型小汽车,简称“斯库特”。它的车长为3175毫米,设有两个并列的座椅。进入车厢要通过像鸟翼一样高高升起的车门,三轮汽车的车体设计成极为圆滑的形状,埋入的挡风玻璃构成了一个光滑的轮廓,因而它的空气阻力系数只有0.25。

该车用横置在轴前的大众公司生产的四缸发动机驱动两个前轮,变速器为四档手控齿轮箱。发动机排量为1.1升,功率29千瓦,最高车速150千米/小时。其尾部模仿现行摩托车的结构,用螺旋弹簧导柱支撑着尺寸较大的单个后轮,侧面有两根排气管。它的特点是可以用空气管道对制动进行冷却。“斯库特”的性能优秀,经济性良好,符合欧美安全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