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便携式火箭发射器的现状及其未来发展趋势一、概述
便携式火箭发射器是一种步兵携行和使用的用来发射火箭弹的近战武器。据史料记载,中国早在公元 969 年(宋太字开宝元年)冯继升和岳义两
人就发明了世界上最早、最原始的火箭。公元 1598 年,即明神宗万历 26 年, 赵士祯又发明了“火箭榴”,它可以赋予火箭以射角和射向,提高了射弹精度,成为当今火箭发射的雏形。1916 年坦克问世以后,出现了坦克与反坦克武器对峙发展和相互竞争的局面。中国的火箭技术与马克斯·冯弗特尔早在1883 年发明的空心装药相结合,为研制早期反坦克火箭发射器打下了基础。
1940 年 6 月法国人德拉朗德被法国国防部派往美国,参加新型战斗部的研制工作,继瑞士莫奥普之后,又一次成功地把空心装药应用到军事,经过一系列的研究试验,最终产生了世界上第一具口径为 60mm 的反坦克火箭发射器(巴祖卡 M1 型)。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随着坦克及装甲车辆防护能力的提高,促进了火箭发射器的发展。50 年代中期,相继出现了美国的 M20,苏联的 PПГ—2、法国的 M50 等战后发展起来的第一代反坦克火箭发射器。
60 年代中期至 70 年代末,地面故争的装甲化促进了反坦克火箭发射器的进一步发展。这期间,随着新材料、新工艺和新原理广泛应用于火箭发射器上,原有的火箭发射器得到了一系列改进。武器系统质量减小,破甲厚度增大,一般都能击穿战后的第二代坦克的主装甲,并出现了一些弹筒合一的一次性使用的新型号,从而产生了第二代反坦克火箭发射器。如美国的 M72A 系列、苏联的 PПГ-7 系列、法国的 F1、西德的 P2F—44—2A1、中国的 70 式 62mm 火箭发射器以及 79 式 70mm 手持反坦克火箭等。
80 年代以来,由于复合装甲的广泛应用,使得坦克的防护能力得以提高,尤其是披挂式反应装甲的出现,促进各国研制新一代步兵反坦克火箭发射器。第三代步兵反坦克火箭发射器,尤其是重型火箭发射器通过加大弹径、采用高能炸药、应用新材料改进药型罩结构、设计最佳炸高或串联战斗部等技术途径提高破甲威力,如瑞典新研制的 ATI2T、德国的“铁拳 3”等。
90 年代,在坦克上出现了复合、反应、披挂三位一体的装甲,第三代反坦克火箭发射器的威力已对付不了这种三位一体的装甲。面对这种情况,西方发达国家正试图探索新一代步兵反坦克武器,即第四代反坦克火箭发射器以及其它反坦克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