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G11 无壳弹枪一、概述

元壳弹枪系统是指发射不带常规金属弹壳枪弹(即元壳弹)的枪械、弹药系统。无壳弹枪的历史可以追溯到 19 世纪 30 年代。

1831 年欧洲有几位发明家曾对无壳弹枪的构思申请过专利,其目的仅是为了简化装弹动作,提高发射速度,因而提出了将散装发射药、弹头及底人连成一体,形成无壳弹的概念。当时就有人用锡箔作外壳将弹头、火药底火包装成整体弹(亦称无壳弹,这种弹发射后,锡箔可被火药炸成粉未吹出枪口),曾经轰动一时,世界各国竟相研制。但是,这种早期的无壳弹枪,不久就受到其后出现的金属弹壳后装击针枪的冲击。因为 1837 年金属弹壳枪弹在德国莱西击针枪上成功地打响后,立即显示了有壳弹枪闭气可靠、牢固、易于使用与保管,适于射击自动化等许多优点,早期的元壳弹枪很快被淘汰。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德国人为了适应战争的需要,以解决铜锌等稀有材料的紧缺问题,又着手研究了无壳弹枪系统,但因战争规模的扩大而中断。1959 年,美国人又开始研究无壳弹枪系统,由于枪弹自燃等许多重大关键技术问题未能解决而于 1974 年中止。1969 年,联邦德国政府为取代 G3 自动步枪, 又组织了有关公司研究无壳弹枪系统。对无壳弹枪系统提出了明确的目的和要求。其中最突出的目标是:系统质量小、携弹量多、外形尺寸小,命中率要有显著的提高。通过仔细分析,研究人员认为,要提高命中率,必须在 3

发点射时,将射速提高到 2000 发/分以上,使子弹出膛口以前不受外力干扰, 形成枪弹系统联合作用下的固有散布模式。研制 4.73mmG11 无壳弹步枪的 HK 公司认识到,要想在常规枪械技术上达到这样高的射击速度是困难的,必须另辟新径。HK 公司在研制该枪过程中,经过长期艰苦努力,不断改进,直到1981 年才开始取得突破性进展,终于成功地推出在当时世界轻武器界反响巨大的 Gll 元壳弹枪系统。尽管到目前,Gll 无壳弹枪系统因某些技术问题未

能获得解决,从而使该枪未能达到部队列装的实用阶段。其研究也暂告中止。但就目前在轻武器上,采用新的能源还未有新的突破之前,Gll 无壳弹枪仍不失为一种新原理的自动步枪,将来随着新型材料以及高燃点火药的研制成功,改进其枪膛结构设计,无壳弹枪目前存在的难题,将有可能被攻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