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弓

弓是中国古代较为普及的一种兵器,它的发明是人们生产劳动的一大飞跃。在这以前,原始人只能用棍或石猎或石猎击目标,弩弓问世,这种猎击的力度和准确率都大大提高,使人们的食物富裕起来了。

最早的弓简陋粗糙,一根树枝或一根竹子一弯就是弓体。用藤或兽筋作弦,人称半月弓;后改为返曲形,弓体中间呈凹形,能储备更多的弯度,增加发射力。春秋时楚王就有一把大典刀,它与鲁连子的琢之璧皆为国宝。连年战争,作为杀伤武品的弓也就是日趋繁多,美观精致的有画弓、凤凰弓、绿沈弓、绣弓等,令敌胆战心惊的有九石弓、神臂弓、五百步弓、铁胎弓、紫檀弓、戎弓等。皇帝用的弓叫“雕弓”,弓体上刻有花饰图案,材质也坚硬,能射五百步之远。《后汉书》记载:当时鲜卑人用牛的角为弓,光亮华丽,弹性很足,具有强大的杀伤力。《尔雅》中还有珧弓和金蚌弓,弓角两头都饰有别致的美玉。不失为一种艺术品,还有蛇弓、燕弓、桑弓、桦皮弓、彤弓等。

由于弓是常规武器,唐宋时选武将规定要考弓法。随着练弓运动的普及推广,逐渐出现了弓衣、弓鞋、弓帽、弓套等,全套服装穿带上,挽弓放射, 雄姿英发,潇脱健美。《六一诗话》说苏东坡就曾在海南鸟猎人那里觅得一件弓衣,甚为珍之,专门写了诗颂称它。弓的上品。《宋朝事实类苑》记有六个标准:一是材质轻巧而有功,二是挽拉和顺而有力,三是经久耐用不变形,四是冬夏力度相一致,五是弦声清脆叉响亮,六是富有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