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梯和攻城

云梯是古代攻坚战中用以攀登城墙的器械,以可高登侦察敌情。一般认为,其发明者是鲁国巧匠公输般——鲁班。但有人认为,鲁班造的云梯是对原来云梯的一种改革而并非最早的。

现在考古材料中所见的云梯,只是图形。1935 年河南汲县山彪镇出土的水陆攻战纹鉴的中层图案,展示的是攻城战。城上人用弓箭射击,城下人则架云梯攀登,双方进行激烈战斗。云梯有两种,一种是简单的木梯,一种底部有轮,前面三位武士托扛,后面一名武士推,梯的前端有飞钩(见图)。看来,后一种云梯的梯身可以各种角度上下仰俯,飞钩可保梯身免遭敌军推

拒和破坏,其技艺比较高。与《墨子》一书鲁班所造的云梯形状差不多。 古代军事家一般不主张攻打城邑,如军事家孙武认为“攻城为下”,但

战国时,千百座戒备森严的城邑在大地上矗立起来,深沟高垒的坚城成为军事对抗中敌我双方争夺的战略战术要点,要塞攻防遂成为重要的作战形式。攻城,如果时间允许,往往采取长期围困的作战方式,使城内守军弹尽粮绝, “易子而食”,折骸而炊”,压制敌方守矢石。借助于轒车之类的战车掩护, 接近城垣,或用云梯(如图)登城,或以冲车撞门,从而摧毁守军的防御体系。有的还在城外挖掘地道,攻入城中。防守方面,往往依托城外的制高点和临时搭起的城头工事居高临下的反击进攻,如以灰瓶、石块、箭矢打击接近城垣的敌军;用火焚烧敌方的冲车和掩护的牛皮车;在地下设置“地听”, 防止进攻者挖地道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