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美人计

  1. “美人计”解 “美人计”在古《三十六计》中列第三十一计,即“ 败战计”第一。《三十六计》解释其策曰:“兵强者,攻其将;将智者,伐其

情。将弱兵颓,其势自萎。利用御寇,顺相保也。”白话可解释为:“对兵力强大的敌人,要利用各种手段去制服他的将帅;对足智多谋的将帅,设法用美女淫声去迷惑他的战斗意志。将帅的斗志衰退,军卒的士气消沉,部队就失去了战斗力。利用敌人的弱点进行分化瓦解工作,我方便可以顺势保存实力。”据此可知,这里的“美人”二字,“美”是动词,“人”指敌方; “美人计”的含义,系指利用物质诱惑而蒙蔽敌方,使敌方贪图安逸享受, 斗志衰退,内部分崩离析,再从而谋攻的策略。可能因为美人计的实施常需借助美女的缘故,因而现在一般将此计理解为利用美色达到某种目的的谋略,这里的“美人”二字,已直接是指“美女”了。

  1. “美人计”实质 《三十六计》将美人计列入败战计,意味着实施这一计策需付出一定的代价。这一代价便是美人的代价,确切说,是女人的代价。运用美人计进行政治、军事、经济斗争的事件,古今中外皆有,并非某个国家或朝代的特产。美人计故事兼备传奇色彩和言情特点,在这类文艺作品中,那些被送去充当政治工具的的美女,有的被塑造成忧国忧民的巾帼英雄,为了拯救国家和诛杀昏君奸贼,毅然以自己的肉体作为进攻的软武器, 来达到复国或除暴的目的——我国古典文学作品中的西施和貂婵,可算是这类美人的典型;有的则被描写成误国乱朝的祸水——如夏之妹喜、商之妲己、周之褒姒,后世谏臣但论女人误国,必举为佐证。

历史上某一朝代、某一君王的覆亡,自有其政治、经济等多方面的原因。英雄尚不能主宰历史,美人如何有此能耐?如果一定在将亡国灭种的责任归咎于某位个人的话,那也首先应归于沉湎女色、骄侈暴淫的亡国之君。妇女在美人计中所扮演的角色,实质不过是政治斗争的工具。在绝大多数美人计中,女人都不过充当了男子泄欲工具的色度,处于被侮辱的低贱地位。去褒扬这些美女的“义举”或谴责其为误国的“祸水”,不如为她们的悲剧命运而嗟叹。将美人计中的“美人”描写成忧国忧民的巾帼英雄,实际是肯定妇女以肉体充当政治斗争工具行为的合理性,从而是对妇女形象的一种精神污辱人格贬低。

  1. 历代美人计的流传 我国历代美人计的流传,大抵是借助于三种途径,一是正史,二是野史,三是各类文学作品和民间轶闻传说。

正史可能因为有许多避讳的缘故,所载美人计故事真凤毛麟角。只有《史记》是个例外。历史上较著名的美人计故事,如骊戎以女乱晋;荀息定计灭虢、虞二国;秦穆公用女乐计赚由余;黎向鲁国献美女宝马,从而驱逐孔子; 张仪巧用美人计,几番愚弄楚怀王;吕不韦移花接木,使异人还归咸阳,拜他为相;匈奴冒顿单于以良马爱妻迷惑麻痹胡王,最后一举破灭东胡;等等,

《史记》都作了颇为生动详细的记载。

野史系私家所撰,对史料的取舍较为自由,由此便可以记隶和保存许多正史不载的内容。像《左传》、《国语》、《吴越春秋》等史书,历来治史者多当正史来读。一些正史不载的美人计故事,幸赖得以保存。如郑武公嫁女屠臣蒙蔽胡国,后轻易图之;蔡侯献舞痛恨息侯出卖自己,于楚宴上诱引楚文王,使其劫扭亏为持灭亡息图;越王勾践采文种灭吴九术,几番运用美人计,从而起死回生,最终灭掉吴国;等等,今人多不怀疑这些情节的真实性。

文学作品(主要是历史小说)综采正史、野史轶闻和民间传说,也记录和保存了不少美人计故事。罗贯中在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重笔描写了两

段美人计故事,即王允献婢除董卓和孙权进妹赚刘备。貂婵这个人物各类史书均不见载。她的命运是与王允、董卓、吕布联系在一起的,王允使布杀卓, 见于史籍记载。问题的焦点是王允使布杀卓,是否借助了貂婵为诱饵。研究

《三国演义》的学者肯定说,罗贯中在撰著《三国演义》时所阅读参考的资料,有些已经失传,因此很难断定《三国演义》中某个未见史载的人物或情节属于虚构。譬如该书第九十六回写了个大将张普,《三国志》、裴松之注及其他史书均不见载。后清末光绪年间发掘出强普先君及先兄墓,才知张普并非虚构人物。目前尚未发掘出可以证明确有貂婵其人的出土文物,但仔细研读《后汉书》和《三国志》中有关王允、吕布、董卓的伟记,仍能发现不少蛛丝马迹。据《后汉书·吕布传》载云:“卓以布为骑都尉,誓为父子, 甚爱信之。稍迁至中郎将,封都亭侯。卓自知凶恣,每怀猜畏,行止常以布自卫。尝小失卓意,卓拔手戟掷之,布拳捷得免。而改容顾谢,卓意亦解。布由是阴怨于卓。卓又使布守中阁,而私于侍婢情通,益不自安。因往见司徒王允,自陈卓几见杀之状。时允与尚书仆射士孙瑞密谋诛卓,因以告布, 使为内应。”分析这段文字:卓与布誓为父子,又对布“甚爱信之”,如何因小小失意至暴怒到拔吕布手朝掷之?布与卓侍婢私通,这一“侍婢”若非王允所献,如何吕布转而便将此羞于启齿之事禀告王允?作为正史,《后汉书》、《三国志》割舍貂蝉这一角色和删略王允行用美人计的细节似可理解。后世人们将貂蝉列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可见貂蝉的形象已为一般群众所接受。

孙权进妹赚刘备,“赔了夫人又折兵”的故事,基本情节倒是本于《三国志》。不过罗贯中在讲授这一历史故事时,也虚构了不少情节。如小说中促成刘备招亲的关键人物吴国太和乔国老,在建安十四年早已不在人世;再如“佛寺看新郎”的佛寺即甘露寺,当时也并不存在;小说对孙权之妹在这桩政治婚姻中的态度描写也不真实,嫁与年近半百的刘备,而且是嫁到名为盟友实则勾心斗角的去处,这种政治婚姻,对她来说是悲剧而绝非喜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