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战争方式考

在我国古籍中,经常出现一些描述战争性质与战争方式的词,如“击”、“袭”、“侵”、“伐”、“征”、“战”、“攻”等等。其中,除了“击”、“攻”、“战”三个词表示一般地攻打、作战外,其余的词在描述战争性质和战争方式上均具有特定的含义。

“征”,是指上伐下。有道伐无道,是所谓的“褒义”词。如《左传·僖公四年》:“五侯九伯,汝实征之。”这是指上伐下。

《孟子·梁惠王上》:“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这是指有道伐无道。

“伐”,用于诸侯国之间,不仅限于上对下、有道对无道的进攻。其特点是出兵的一方须事先找个理由,即“师出有名”。

因此是中性词,后因“征伐”、“讨伐”连用,而渐具褒义。如《左传·隐公元年》:“命子封率车二百乘以伐京。”

古人使用这组词是很讲究的。《左传·庄公二十九年》中说:“凡师有钟鼓曰伐,无曰侵,轻曰袭。”实际上,“伐”指正式战争,有钟鼓,表明行动公开,而且进攻“袭”比“侵”更富有秘密性质,只是偷偷地进攻。

除上述方式之外,还有“围”,即众兵包围;“邀”,即拉击;“逆战”, 即迎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