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伊璧鸠鲁哲学

伊璧鸠鲁派哲学和斯多葛派哲学是同样地流行,或者可以说还要更加流行。因为希腊的政治生活和伦理风俗已经没落,而后来罗马帝国治下的世界对当时的现实也不能满意,于是人们便回到自己的内心,在那里寻找道义和伦理生活,寻找一般生活中已经不复存在的那些东西。伊璧鸠鲁的哲学是斯多葛主义的反面:斯多葛派把作为思维对象的存在——概念——看作真实的东西;伊璧鸠鲁并不把存在看作一般的存在,而看作感觉到的东西,把以个体的形式出现的意识看作本质的东西,——从而赋予居勒尼派的学说以较多的科学性。这样也就很明显:既然把被感觉到的存在认作真实的东西,那么概念的必要性也就根本被取消了,一切便分崩离析而失去了思辨的意义,而是肯定了对于事物的一般流俗的观点;这样,事实上它并未超出一般普通人的常识,或者毋宁说是把一切都降低到一般普通人的常识观点。前此作为特殊的学派出现的,如犬儒学派和居勒尼学派,现在前者转为斯多葛学派,后者转为伊璧鸠鲁学派:斯多葛学派和伊璧鸠鲁学派是科学化了的犬儒学派和居勒尼学派。犬儒学派同样曾经说过,人应当把自己限制于单纯的本性;他们曾经在生活必需的范围内寻找这个东西。但是斯多葛派则把这个东西安放在普遍的理性里面;他们把犬儒学派的原则提高为思想。同样,伊璧鸠鲁也把“享乐即是目的”这个原则提高成为思想:快乐要通过思想去求得,要在一个由思想所规定的普遍的东西里去寻找。如果说在斯多葛学派的哲学里面,原则在于对于“逻各斯”、对于“普遍”的思维,以及对此的坚持,那么在伊璧鸠鲁的哲学里则正相反,原则是感觉,是直接的个体的东西。但是在考察这种哲学的时候,我们必须把一切关于伊璧鸠鲁学派的流行观念抛开。

生.平.:伊璧鸠鲁学派的创立者伊璧鸠鲁,生于第一○九届奥林比亚赛会的第三年(公元前三四二年);因此是生于亚里士多德逝世(第一一四届奥林比亚赛会第三年)之前。他是雅典地区的伽格特村人。①他的对手们,特别是斯多葛派,说了他不知多少坏话,给他捏造了不知多少可鄙的轶事。他的父母贫穷,他的父亲奈奥克勒是一个乡村教师,他的母亲凯勒丝特拉妲是一个女巫,就是说,她和色雷斯、帖撒利的妇女们一样,为人画符念咒,取得钱财,这在当时是非常普通的事。①他的父亲——带着伊璧鸠鲁——随同一个雅典殖民团体到了萨摩斯,在萨摩斯,他的父亲仍然必须教授儿童,因为他拥有的那块土地不足以养家活口。②十八岁时,(大约)当亚里士多德正住在加尔西斯的时候,伊璧鸠鲁重返雅典。他在萨摩斯时已经特别研究了德谟克里特的哲学,现在在雅典更作进一步的研究;此外他还与许多当时的哲学家往还,如柏拉图派的克塞诺格拉底,亚里士多德的学生德奥弗拉斯特。伊璧鸠鲁十二岁时,曾经与他的教师诵读赫西阿德关于产生万物的混沌的诗章。③

① “第欧根尼·拉尔修”,第一○卷,第一四节,第一节。

① “第欧根尼·拉尔修”,第一○卷,第三——八节。

② 同上书,第一○卷,第一节;西塞罗:“论神灵的性质”,卷一,第二六章。

③ 同上书,第一○卷,第一、一二——一三、二节;布鲁克尔:“批评的哲学史”,第一册,第一二三○

——一二三一页;塞克斯都·恩披里可:“反数学家”,第一○卷,第一八节。

此外,他也曾自称为自学者,④意思是说,他的哲学完全是他自己创立的;不过这并不意谓着他没有听过别的哲学家讲学,没有读过别人的著作。这一点也不能了解为他的哲学在内容方面完全是独创的;因为特别他的自然哲学就是留基波和德谟克里特的,这一点以后将要提到。他首先在米底勒尼的霍斯博,然后在小亚细亚的兰普萨克讲授一种独特的哲学,但是听众并不很多, 他在那里流浪了好多年。后来他在约三十六岁时回到了雅典这一个真正的哲学中心,在一段时间后买了一座花园,和他的朋友们住在园中,并在那里讲学。他身体很坏,有好多年不能离开圈椅站起来,但是他生活得非常有规律, 并且非常节俭,他全心全意地从事学术工作,不作他事。①甚至于西塞罗这个对他尽说无聊话的人,也给他作证明,说他是一个热忱的朋友;并且说没有人能否认他是一个善良、友爱、仁厚、温和的(bonum,comemethumanum)人。

②第欧根尼·拉尔修特别称赞他的温和,对长辈的尊敬,对兄弟的慷慨,以及

时所有的人的仁厚。他七十一岁时死于结石症;临死之前他洗了一个热水浴, 喝了一钟酒,并且嘱咐他的朋友们谨记他的学说。③

没有一个教师象伊璧鸠鲁那样,受到他的学.生.们.那么多的爱戴和尊敬。

他们彼此推心置腹,因而决意把财产合并在一起,继续生活在一个永久性的团体里面,就象一种毕泰戈拉派的盟会一样。但是伊璧鸠鲁本人禁止他们这样作,因为这样作本身就表明一种对于彼此互相帮助的不信任;而在这样一些不能互相信任的人之间,是不会有友谊、团结、忠忱的。④——他死后一直受到他的学生们的高度尊敬和怀念;他们到处都帝着刻有他的肖像的指环和杯子,并且始终忠于他的学说,甚至稍稍改变他的学说在他们便认为是一种罪过(斯多葛派哲学与此相反,是继续向前发展的),他的学派在学说方面很象一个固定的,闭关自守的国家。⑤其所以如此,我们将可以看到,在他的体系中有其根源。因此我们提不出一个伊璧鸠鲁派的著名门徒在学术方面有进一步的贡献;他的哲学没有进步,也没有发展,自然也没有退化。有一句赞扬伊璧鸠鲁派哲学的话:“只有一个唯一的伊璧鸠鲁的学生梅特罗多罗, 曾经转而投到卡尔内亚德门下;除此以外,伊璧鸠鲁派哲学由于它在学说上和授受上的一脉相传,可以说胜过了一切哲学,因为其他的哲学都终结了, 中断了。”①当有人提醒卡尔内亚德注意这种对伊璧鸠鲁的忠忱时,他说:“一个男人诚然可以变成太监,可是一个太监却决不会重新变成男人。”②伊璧鸠鲁没有什么著名的弟子以独特的方式研讨和发展过他的学说;只有某一个梅特罗多罗,据说曾在某些方面有过一些发展。③

④ 塞克斯都·恩披里可:“反数学家”,第一卷,第三节;“第欧根尼·拉尔修”,第一○卷,第一三节。

① “第欧根尼·拉尔修”,第一○卷,第一五、二、七、十——一一节;布鲁克尔,前引书,第一册,第一二三三,一二三六页。

② 西塞罗,“论目的”,第二卷,第二五章。

③ “第欧根尼·拉尔修”,第一○卷,第一○、一五节。

④ 同上书,第一○卷,第一一节。

⑤ 西塞罗:“论目的”,第五卷,第一章;欧瑟比:“福音的准备,第一四卷,第五章。

① “第欧根尼·拉尔修”,第一○卷,第九节。

② 同上书,第四卷,第四三节。

③ 同上书,第一○卷,第二四节。

伊璧鸠鲁本人在活着的时候写下了大量的著.作.,因此,如果我们把克吕西波所编纂的别人和自己的著作除开不算,伊璧鸠鲁和克吕西波相比是一个大得多的多产作家。他的著作的总量据说达到三百种(克吕西波真正说来乃是为了与伊璧鸠鲁比赛而写作的);④这些著作都没有传下来,我们对于这些著作的散佚实在不必过于惋惜。感谢上苍,这些著作已经不存在!否则文字训诂学家又要花费很大的气力。

第欧根尼·拉尔修(第一○卷)是主要的史.料.来.源.,不过颇为干燥无味;

如果我们有伊璧鸠鲁本人的著作,当然更好,但是我们对他的了解已经足以对他有一个全盘的估价。若干年前在赫尔古朗发现了他的一部著作的残篇, 并且印出来了(Epicuri Fragmenta libri II et XI de Natura,illustr. Orellius,Lipsiae,1818[伊璧鸠鲁论自然卷二及卷十一残篇,奥勒利印, 来比锡一八一八年版];翻印拿玻里版);但是这里面并没有多少可学习的东西,只是使我们徒然对它的残缺不全惋惜而已。关于伊璧鸠鲁的哲学,我们通过西塞罗、塞克斯都·恩披里可、塞内卡和第欧根尼·拉尔修(他用整整一卷书对他写得非常详细),已经知道得够多了,而且都陈述得如此清楚, 因此对于我们说来,那在赫尔古朗发现的、由奥勒利翻印的伊璧鸠鲁本人的著作,并没有提供我们什么新的说明,也没有丰富我们的知识。

至于伊璧鸠鲁派的哲学,事实上我们决不可以把它看成是主张一个概念系统的,正好相反,它乃是主张表象,主张被了解为感性存在的感性存在, 主张平常的看法的。与斯多葛派哲学相反,伊璧鸠鲁把感性存在、感觉当作真理的基础和准则。进一步规定感觉怎样是真理的准则,他在他的所谓“准. 则.学.”中有所说明。正如在斯多葛派那里一样,我们首先要讲伊璧鸠鲁怎样规定真理的标准;其.次.讲到他的自.然.哲.学.,最后,第.三.要讲到他的道.德.学.。

④ 同上,第二六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