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南京御敌屏障的中华门

南京位于长江下游,历史悠久,有着6000多年文明史、近2600年建城史和近500年的建都史。

它是我国的四大古都之一,有“六朝古都”和“十朝都会”之称,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而矗立在南京的座座城门,无疑使这种历史的最佳见证者。

玄武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四象之一,根据五行学说,它是代表北方的灵兽,形象是黑色的龟与蛇合体,故玄武也俗称为“龟蛇”。

而玄武门则是古城南京的一处古城门。南京城,是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时开始修筑的,历时21年建成。明南京城周长33.6千米,城高平均12米,宽10至18米。城墙以条石砌基,巨砖砌身,城砖用优质黏土和白瓷土烧成,每块重10千克至20千克。

砖上还印有制砖府县和烧砖人的姓名和烧制日期。以糯米浆拌石灰做黏合剂,非常坚固。虽经岁月的风吹雨打,但仍然完好无损地保留了下来。

南京全城共有13座城门、13600个垛口、200多个堡垒。规模最宏大的是正南方向的聚宝门。

1366年,明太祖朱元璋下令修筑京师应天府内城城墙,其中最南边的城门,是在南唐都城南门的故址上重建的。

据《明史》记载,应天府城墙最南端的南门,因为根基不牢,屡次建造、屡次坍塌,反复几次后,有谋士建议把明代初年吴县富翁沈万三的宝物聚宝盆埋压在城门基础土层下面,这样城门基础就不会下陷了,城门就能建造完成。

明太祖朱元璋采纳了谋士的建议,下诏强行征收了沈万三的聚宝盆,并将沈万三的聚宝盆埋压在城门的建筑基址下面,有了聚宝门的扶助,城墙根基不再下陷,随后中华门内瓮城城门楼被建造了起来,所以这座城门被明代朝廷命名为“聚宝门”。

明代初年,在建造聚宝门的时候,朝廷为了保证城墙砖的质量,采取了严密的检验制度,每块砖上都在侧面印有制砖工匠和监造官员的姓名,一旦发现不合格制品,立即追究责任,这是普天之下首次采用的质量追踪制度。

因为有严密的质量追踪制度,并能够严格的加以执行,所以应天府内城墙包括聚宝门城墙砖的质地非常过硬,尽管经历了朝代更迭,聚宝门依然保存完好。

后来,人们将聚宝门更名为中华门。中华门东西宽118.5米,南北长128米,占地面积15168平方米。共设3道瓮城,由4道券门贯通,首道城门高21.45米,各门均有可以上下启动的千斤闸和双扇木门。

瓮城上下设有藏兵洞13个,左右马道下设藏兵洞14个,可在战时贮备军需物资和埋伏士兵。中华门瓮城的东西两侧筑有宽11.5米、长86.1米的马道,马道陡峻壮阔,是战时运送军需物资登城的快道,将军亦可策马直登城头。

中华门设置有3道瓮城和4道券门,主体建筑内瓮城由中华门主楼城门和2至4道辅助城门构成,各城门原有双扇木门和可上下启动的千斤闸,后来被毁坏。中华门主体建筑两侧建筑有27个藏兵洞,可以同时屯兵3000余人并储藏士兵所需生活物资。

中华门主楼即第一道城门分上、中、下三层,高21.4米,上层原建有庑殿式重檐筒瓦顶的镝楼。中层为砖石结构,朝内一排设置7个藏兵洞,下层结构中间为瓮城甬道,两侧各有3个藏兵洞。

中华门2至4道辅助城门为二层结构,上面有木质城楼,下层为砖石结构。

中华门城门主楼和辅助城门楼以及两边连接的瓮城城墙共同构造了中华门内瓮城的主体建筑,中华门内瓮城的主体建筑。东西宽118.5米,南北长128米,占地面积约1.5万平方米。

聚宝门就是中华门的城墙砖,烧制技术的难度掌控是相当大的,城砖的制作由京师工部、京师驻军及长江中下游的湖南、湖北、江西、京师四地共125个县承担,京师应天府以外制作的城墙砖烧成后由长江水路运送到京师,用来保证京师城墙建筑材料的供给。

中华门内瓮城这种藏军设施,在古代冷兵器战争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遇有敌人强攻时,可将敌兵放进城门欲擒故纵,然后关起各道城门,把敌军截为三段,分别歼灭。

又因为中华门的瓮城在城墙内侧,所以这座宏伟的城门楼也被称为“中华门内瓮城”。

[旁注]

应天府 1356年,明初建国后,朱元璋将集庆路改为应天府,定为首都,1378年改称京师。1421年明成祖朱棣北迁,以北京为京师,恢复南京之名,作为留都。1645年,清朝改南京为江南省,改应天府为江宁府。

沈万三(1330年~1376年),本名富,字仲荣,世称万三,出生于平江府长洲县,为明初苏州富商,富可敌国。曾出资修拓观前街,助朱元璋修筑1/3的南京城墙等,后被发配云南边陲。民间传说沈万三致富的原因是因为“聚宝盆”,说沈氏获得了一只聚宝盆,不管将什么东西放在盆内,都能变成珍宝。

朝廷 在我国古代,被诸侯、王国统领等共同拥戴的最高统领者,从而建立的一种统治机构的总称。在这种政治制度下,统领者一般被称为皇帝。朝廷后来指帝王接见大臣和处理政务的地方,也代指帝王。

将军 春秋时代以卿统军,故称卿为将军,一军之帅也称将军。宋、元、明三朝,多以将军为武散官,殿廷武士也称将军。明清两代,有战事出征,置大将军和将军,战争结束则免。清朝,将军为宗室爵号之一,驻防各地的军事长官也称将军。

庑殿 我国古代建筑中的一种形式,是古代建筑中至高无上的建筑形式。庑殿建筑屋面有四大坡,前后坡屋面相交形成一条正脊,两山屋面与前后屋面相交形成四条垂脊,故庑殿又称四阿殿、五脊殿。庑殿有重檐和单檐两种。

[阅读链接]

在南京,还有很多城门,汉中门就是其中的一个。汉中门建于南唐,是六朝古都南京现存历史最悠久的城门,是南京保存相对完好的瓮城之一,也是南京丰厚文化积淀的一个缩影。

汉西门为五代杨吴天在915年所建金陵府城的大西门,即南唐建都后为江宁府城的大西门,并沿用至宋、元。

1336年明太祖朱元璋扩建应天府,在此基础上加筑瓮城,改称石城门,后称汉西门。

此门座东朝西,东西深121米,南北宽122米,占地近1.5万平方米,由两道瓮城,三通城门组成。后来,又在汉西门的北侧另辟一门,称为汉中门,石城门至瓮城城门呈中轴对称,是古代特有的东西轴线,历史文化氛围十分浓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