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似古钱的商丘古城墙

商丘是豫东门户,地处苏鲁豫皖交界处,北接齐鲁,南据江淮,西扼中原,东临沿海。

作为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这里不仅是至圣先师孔子的祖籍,古代文哲大师庄周和巾帼英雄花木兰的故里,还是先商、商品、商文化的发源地。

上古时期,燧人氏、高辛氏、“五帝”中的颛顼、帝喾都在这里生息。自商汤在此定都建立商朝起,春秋宋国、汉代梁国都在此定都。

南朝元颢和南宋赵构曾在此登基。北宋定为陪都名南京。此外历代设郡、州、府,曾名为宋州、睢阳、应天和归德。

归德府城位于古睢水之阳。自建都为始,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了。由于年代久远,兵燹天灾,古城曾多次被毁,又多次重建,但范围都在南北10里之内。

历史上这里曾是安史之乱的主战场。在抗击安史叛军的历次战斗中,影响最大的是太原之战和睢阳之战。

唐代睢阳城在1502年时被淹,次年筑土围城。1511年在旧城北重筑新城,以元代城墙为南城墙。1540年在城墙外约500米的圆周上筑起新的城郭。

南墙长950米,北墙长993米,东墙长1210米,西墙长1201米,周长4355米。高6米,顶阔6米,址阔9米。南为拱阳门,拱券式建筑,门洞全长21米,台高8米。东为宾阳门,西为垤泽门,南为拱阳门,北为拱辰门。

四门外原有4个瓮城,即在城门外再建一小城,侧面开门,旨在加固城防,瓮城又各有一个扭头城门,北门向西,东门和西门向南,南门向东,所以,商丘古城古有“四门八开”之说。形成城墙、城湖、城郭三位一体,形如“‘古铜钱币’外圆内方”的独特格局。

城内地势呈龟背形,共93条街道。在古代的八卦学说中,9是最大的数字,而3是万物的源泉,所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所以93是一个吉利的数字。这93条街,把全城分割成200米见方的许多小块,俯瞰全城,如棋盘状。

建筑多为走马门楼和四合院建筑群。根据五行相克相生的理论,为防金木相克,东西两门相错。东门偏南,西门偏北,错开一条街,出现了与南北轴线分别相交的两个隅首。

明嘉靖以后至清初,城内出过两位大学士、五位尚书以及十几位侍郎、巡抚、御使、总兵和著名文人,因此,官府、官宅建筑颇多。原有的水井、为梅花形,布局合理。南门两侧建有两个水门,将水排进护城河。

护城大堤距城墙约500米,周长9000米,基宽20米,顶宽13米,高3.3米。城南河面较宽,南北500多米,东西1300多米,宽阔的护城河碧波荡漾,环绕全城。清清的河水中波光潋滟,流水潺潺,望之不禁心旷神怡,顿生慨叹。

据载,商丘古城是历代先民们智慧累积的创造,更是“象天法地、顺天应地、取法自然”思想的应用,其目的就在于创造一个“天人协调、天人合一”的至善境界,以祈求城池万年永固。

商丘古城,外圆内方,外为土筑的护城大堤,即城郭,呈圆形,象征天;内为砖砌的城墙呈方形,象征地。外阳而内阴,阴阳结合便是天地相生,如此整个城池便成为阴阳合一、天人合一的大宇宙的象征,商丘古城也便有了与日月同在的道理。

[旁注]

帝喾 号高辛氏,华夏上古时期一位著名的部落联盟首领。春秋战国后,被列为“三皇五帝”中的第三位帝王,即黄帝的曾孙,前承炎黄,后启尧舜,奠定华夏根基,是华夏民族的共同人文始祖。

五行 是我国古代的一种物质观。多用于哲学、中医学和占卜方面。五行指金、木、水、火、土。认为大自然由五种要素所构成,随着这五个要素的盛衰,而使得大自然产生变化,不但影响到人的命运,同时也使宇宙万物循环不已。

侍郎 汉朝为郎官的一种,本为是宫廷的近侍。东汉以后,作为尚书的属官,初任为郎中,满一年为尚书郎,满三年为侍郎。之后随着尚书台的权利加大,侍郎日渐重要。隋唐之时,于京城内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掌管国家政务。

[阅读链接]

商丘古城由砖城、城湖、城廓三部分构成,城墙、城廓、城湖三位一体、外圆内方,成一巨大的古钱币造型,建筑十分独特,有商丘作为华夏之邦商人、商品、商业发源地之隐喻。

商丘古城下同时叠压着春秋时期的宋国都城、秦汉和隋唐时期的睢阳城、宋代应天府南京城等6座都城、古城。商丘古城是世界上现存的唯一一座集八卦城、水中城、城上城的大型古城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