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众不同的八字布局

作为大清第一所皇家宫殿,沈阳故宫的修建在当时并没有花费过多银子。因为当时努尔哈赤建立的后金政权尚不稳固,国库资金也很有限,修建沈阳故宫时,他召集了很多能工巧匠,给他们一定数额的工钱修建的这所皇宫。

因为资金短缺,有传言说当时努尔哈赤下令拆掉了一些原来在辽阳的宫殿的东西,把这些“二手货”用在了沈阳故宫身上,并且与之完美结合,让人丝毫都发觉不了。

尽管花费不多,沈阳故宫建筑艺术成就也绝不是随便糊弄上的。因为沈阳故宫的八字形布局标志了我国悠久的文化传统,显示了300多年前匠师们在建筑上的卓越成就。

沈阳故宫和北京故宫的布局不一样,北京故宫采用的是对称型的布局,而沈阳故宫采用的是八字空间的布局。这是古代少有的开放式的空间布局,对于闭关锁国的清政府来说,这样的开放式的宫殿和他们的封闭政策形成鲜明对比。

沈阳故宫分为东路、中路和西路三部分修建的,这三部分的特点鲜明,其平面的布局方式、建筑的形制、装修装饰的特点等都充分显示了浓郁独特的满族早期的建筑文化。

东路布局以沈阳故宫的轴线中心的大政殿为整个空间的中心,两侧十座王亭呈“八”字形对称排列。东西两侧的10座王亭以点的形式线形排列,在空间之中形成了两条隐含着的线,进而划分确定出一个明确的空间领域。

站在空间的起点处,你能够感受到在中心的大政殿控制下的,与两侧十王亭拱抱形成的巨大的专属空间。而整个空间又是敞开的、相互连通的。

在大政殿的近距离范围内,空间中出现了更进一步的小尺度空间元素。在左翼王亭和右翼王亭之间,大政殿前出现了一个月台,月台的南侧东西两端各立有一个石狮。

从已形成的形式来看,在近距离的大政殿范围之内,月台、石狮的设置,丰富了大政殿前空间的层次,让大殿看起来风景摆设错落有致,立体感、空间感十足。

沈阳故宫中路建筑在整个的群体布局当中,是中间的核心部分,起到了联系和组织东、西两路的枢纽作用。同时,因其自身的统一性、完整性与地方性特点,也使得它成为沈阳故宫的代表建筑群。

与东路大政殿建筑群单一的朝政功能不同的是,中路建筑群符合我国传统宫殿建筑群的前朝后寝的布局方式,通过一系列的牌坊、殿门、院落、大殿、楼阁等建筑元素,有机地将两大功能排列组合到一起,形成了一系列的空间组合模式。

中路建筑群共由五层院落组成。第一层院落为今沈阳路南侧的影壁与大清门之间的一组建筑,还包括东西两侧的朝房,位于沈阳路上的文德和武功牌坊。

作为整个中路建筑群的起始点,第一层院落有效地把故宫的建筑空间从城市中分离出来。从功能方面讲,沈阳路上的文德和武功牌坊起到了地标性建筑的作用。同时,又由于牌坊的开放性,使沈阳路的空间增加了层次感。

在这里可以把沈阳故宫的空间序列与北京故宫的空间序列加以比较。沈阳故宫的路由两端开始至文德和武功牌坊一段的空间效果如同北京故宫中由大清门至天安门一段的御阶千步廊部分。

北京故宫的这个空间是一个引导性的空间,行走其间,视线所及只有华表、外金水桥及其后的雄伟华丽的天安门,空间的性质是庄严肃穆的。

在沈阳故宫的这一段序列中,其整个的建筑尺度、规模以及空间围合的完整程度与北京故宫有较大的差别,所构成的宏大效果显得较弱,但是在心理的暗示、空间气氛的营造方面仍有着异曲同工的作用。

北京故宫中御阶千步廊部分是与整个宫城的轴线相重叠,将轴线序列充分地延长;而在沈阳故宫中,首先要经过沈阳路东西方向的行走,直至大清门前后,才出现了90度的轴线的转折,这一点是两座故宫在这一空间序列部分最大的不同。

在这里,沈阳路上的两个牌坊、大清门、沈阳路南侧的影壁与其所形成的广场共同作用,使得中心广场得到扩大化的效果,在整个中路的空间序列当中,起到了转折、缓冲的调节作用。

在这个空间层次当中,作为大内宫阙的正门,大清门是主体建筑。以一个“门”的形式出现,既是候朝空间与常朝空间的枢纽,又对整个空间起到了控制的决定性作用。

第二层院落是中路朝政空间的核心,这是这个序列的高潮部分,也是皇帝常朝的空间。

这重院落主要由大清门到北部的崇政殿、东西两侧的飞龙阁、翔凤阁构成。另外还包括飞龙阁后的东七间楼、翔凤阁后的西七间楼,紧临崇政殿的东翊门、西翊门,崇政殿前月台等。

中路的第三层院落现存有崇政殿、高台上与之同处中轴线上的凤凰楼、分立院落两侧对称布局的师善斋与协斋、日华楼与霞绮楼。根据原来满族王府的形制,这重院落应该是原来皇太极王府的第一重院落,是整个王府空间的开端。

第四层院落也称为“台上五宫”,是沈阳故宫中与前朝空间相对的“寝宫空间”,建于近4米的高台之上。高台上的正门是凤凰楼,院内一间正房4间厢房,它们分别是中宫清宁宫、东宫关雎宫、西宫麟趾宫、次东宫衍庆宫、次西宫永福宫。

在清宁宫的东西两山墙外还有东西配宫。高台庭院东南角有索伦神杆。与中路前面的三进院落相比,台上五宫的院落空间尺度大大缩小,建筑形体趋于简单,建筑的尺度也更加的宜人,以适应居住功能的需要。

第五层的院落与前面的四层重院落之间的差别是非常明显的,可从两个方面反映出来。

首先,在功能方面,第五层院落主要是专为后宫的帝后供应御膳之用,属于生活空间的配套附属功能,在空间序列中的地位显然不是很重要的角色。

其次,由于这重院落是配套附属功能的院子,与中轴线上前四重院落的联系并不密切。

第五层院落及其北部区域有御膳房、磨房、碾房、28间粮仓等。各房间在皇太极时期就已修建,在康、乾时期又对其进行了重修。在修建过程当中,尽量遵照原有建筑的式样建造。

此后,经过历史的风雨洗礼,后来的院落格局、功能与旧制有了很大的改变。目前除28间的粮仓的位置基本保持原址外,其余建筑都已荡然无存。

西路建筑与中路的东、西所皆属于沈阳故宫中的晚期建筑,是乾隆又一次大兴土木留下的成果。该建筑群位于中路的西侧,包括文化娱乐性质的斋堂殿阁160余间。

西路布局始建于1781年,兴建速度极快,至1783年,就全部造成。

整个西路组群分为两大部分,一个是由嘉荫堂、戏台、扮戏房、转角房组成的观演部分;一个是由文溯阁、仰熙斋、碑亭和九间殿等组成的书院部分。两部分南北并置,中间有一条通路与中路的西所相连。

[旁注]

大政殿 是沈阳故宫最早建成的大殿,位置在故宫东路最北面居中,是清太祖努尔哈赤营建的重要宫殿,是盛京皇宫内最庄严最神圣的地方。

牌坊 又叫牌楼,是封建社会为表彰功勋、学业有成、为官清廉以及忠孝节义所立的建筑物。也有一些宫观寺庙以牌坊作为山门的,还有的是用来标明地名的。牌坊的样子看起来像大门,宣扬封建礼教,标榜功德。

索伦神杆 是满族特有的敬神的东西。传说努尔哈赤曾经被乌鸦救过,为了感谢乌鸦的救命之恩,就会在祭祀的时候树立这种高杆,上面放上肉,给乌鸦吃。

御膳房 专门为皇帝和后宫妃嫔制作食物的地方。御膳房人数很多,每天都要给皇帝准备很多不同的饭菜和点心。皇宫内到底有多少御膳房,尚无准确统计的数字。但是,在分布于这座皇城内大大小小的宫院里,都有各自的御膳房。

华表 华表是古代宫殿、陵墓等大型建筑物前面做装饰用的巨大石柱,是我国一种传统的建筑形式。相传华表既有道路标志的作用,又有为过路行人留言的作用,在原始社会的尧舜时代就出现了。

大清门 是盛京皇宫,今沈阳故宫博物院的正门,俗称午门,它是一座面宽五间的建筑,房顶满铺琉璃瓦,饰以绿剪边,尤其是大清门山墙的最上端遍布琉璃装饰。

[阅读链接]

沈阳故宫自1625年创建,作为清政权初建时的皇宫和定都北京后的陪都宫殿,使用287年,它不仅是清王朝历史的真实见证,而且也是中华民族优秀的建筑文化遗存。

新中国成立后,沈阳故宫受到了重点保护,1955年,成立了沈阳故宫博物馆。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将沈阳故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沈阳故宫博物馆改名为沈阳故宫博物院。2004年7月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二十八届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了我国的沈阳故宫作为明清皇宫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