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宫之内突显民族遗风

皇帝是无论如何也离不开女人的,皇宫中女人人数众多,她们的住所也是非常华丽美观的。如果说皇上是皇宫中的“一把手”,那么“皇太后”的身份地位,让皇帝这个“一把手”也会畏惧三分。

如何安置好皇太后,也是清朝皇帝要花心思考虑的问题。

颐和殿就是这样一个安置皇太后的“别墅”。颐和殿位于东所内的第二进院内。这里是皇太后居此期间接受朝贺之处,殿内设有宝座屏风,西墙上原有乾隆御书联:

福凝东海增芝算,

祥拥西池长鹤龄。

表达对母亲多福多寿的祝愿。东所的“所”,是清代宫廷中对一些较小规模独立居住院落的一种命名习惯。

当皇太后于此居住之际,东所里要有许多礼仪活动,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是在皇帝于崇政殿接受群臣朝贺。

庆祝祭祀祖陵大礼告成的当天早上,皇帝要先率诸王公来到东所,太后升坐颐和殿内宝座,皇帝等上殿行三跪九叩头礼,众文武官员则在大清门外排班,在司礼官的导引下同时行礼,礼毕之后,太后回介祉宫,皇帝也回到西所。

这时候,众王公官员在崇政殿前重新排班站位,再举行朝贺皇帝的典礼,由此也可知皇太后地位的重要性。这也是我们千百年来提倡的孝道的必然要求,即使身为皇帝也不能例外。

此外,在此居住期间,皇帝和随驾前来的诸后妃、皇子皇孙,早晨和晚上都要到此给太后请安,有时还要陪着进膳,皇太后的尊贵地位可见一斑。

颐和殿建成后,有两位皇太后来过此处,一位是乾隆的母亲钮祜禄氏,于1755年随皇帝东巡;另一位是道光朝的太后,也姓钮祜禄氏,是嘉庆帝皇后,但不是道光的生母。

因为皇帝东巡在盛京宫殿内住几日就回北京,所以东所建成至清朝末年,皇太后在东所居住总共也没超过半月。

介祉宫位于故宫中路东所的第三重院落中,建于1746年间,是供随驾东巡的皇太后驻跸的寝宫。

介祉宫宽5间进深7架房梁那么多,前后廊硬山式建筑,屋顶覆黄色琉璃瓦加饰绿色剪边。前后檐墙明间设隔扇门,次间和稍间均设灯笼锦的支摘窗,台阶南北明间处各一出踏跺。

室内中堂有乾隆御题的“式训徽音嗣,颐神景福绥”。西侧4间为敞间,各间之间由雕花落地罩进行分隔,西稍间沿山墙设炕,为皇太后休息和接受皇帝等人的问安之处。

东稍间用隔扇门围合成封闭的寝房,沿北檐墙处设有汉族式样的宝床,并挂以幔帐。宫后另有小园,未建屋宇,仅栽种花木,供太后休息和观赏。

介祉宫从建成到清末,这里只有乾隆十九年和道光九年随驾而来的两位皇太后,总计居住时间10余天,其利用率远低于西所。

凤凰楼的地位和作用很特殊。凤凰楼原名叫“翔凤楼”,位于中路议政建筑崇政殿之后,坐落在后宫区的高台之上,是进出台上五宫的主要门户,为皇太极时期营建的早期建筑之一,其作用是皇太极休息、宴会和读书之所。

凤凰楼建在近4米高的青砖台基上,建筑为三层三滴水歇山顶楼阁式样,屋顶覆以黄琉璃瓦绿剪边。平面正方形,楼身面阔、进深各3间,周围出廊。

底层明间前后开设板门,作为进出台上五宫的主要出入口,南侧有20多级的台阶通往台下地面。二三层建筑四周设置围廊勾栏,外檐由较通透的直棂支摘窗构成,仅南向明间开设4扇看起来像斧头眼的孔隙的隔扇门。

此楼的楼梯并未设于室内,而是设于东西两侧的周围廊内,由高台院内可以直接登上楼阁,不需要打开凤凰楼的北门进入室内再登楼。

楼阁各层角柱内收,外形轻盈、挺拔,各层的黄绿两色琉璃瓦与红漆柱、窗、栏杆相映衬,颇为美丽壮观。檐下的兽面柱头、宽厚雀替和直棂马三箭的窗棂式样等仍旧保持与早期粗犷古朴的建筑装饰风格一致。

凤凰楼位于后宫高台上的南端,其功用之一是作为后宫的大门。由于建造凤凰楼时皇太极刚即位,与中原的征战尚未平息,自我防范的意识体现在建筑中,形成了具有防卫、眺望功能的门楼形式。

加上高台四周设置的高墙和用以巡逻的更道,以及凤凰楼底层设置封闭性很强的实墙和厚厚的板门,这些都增强了建筑的防卫作用。

台上五宫之所以叫“台上五宫”是因为,沈阳故宫的整个后宫建在高台之上,并高于前朝的宫殿,这种“宫高殿低”的特色反映了满族的传统和习惯。

满族先人曾是一个以游猎为主的山地民族,长年生活在山林之中,逐渐形成了代代择高而居、把山寨首领的住宅建在地势最高处的生活习惯。

因此,沈阳虽然地处平原,但仍用人工堆砌高台,在高台上建寝宫。

另外,清入关前,后金政权一直处于烽火硝烟的战乱年代,满族作为一个弱小的民族在其发展的过程中时时受到威胁,使他们不论在心理上或现实中都必须时刻保持高度的警惕,而后宫建在高处,随时可以登高远眺,起到防御作用。

沈阳故宫台上五宫建筑指的是位于中路中轴线上崇政殿和凤凰楼之后的寝宫部分,包括正房清宁宫和东宫关雎宫、西宫麟趾宫、次东宫衍庆宫以及次西宫永福宫,五宫共同围合成合院式的院落布局。

此外,清宁宫东西墙外靠北侧还有两座小配宫,为没有名号的侍妾和宫女居住的宫殿。

四座配宫分别位于清宁宫前东、西两侧,是崇德元年皇太极改元称帝后晋封的4位皇妃的寝宫。东宫关雎宫住宸妃,西宫麟趾宫住贵妃,淑妃居住在东次宫衍庆宫,庄妃居住在西次宫永福宫。四配宫均为5间前后廊硬山式建筑,黄琉璃绿剪边屋顶。

不同于清宁宫结构的是,这些后宫建筑明间开门,室内为外3间里两间的格局,即正门内明间搭设锅灶,和南侧两间相连,设有连通两间的万字炕。北侧两间内设有暖阁用于居住,外间则是接待客人和用餐等日常活动之处。

清朝初年,后宫的建制并没有后来规定的那样完善,皇帝的主要妃子也就只有四五个,所以,后宫的建筑规模并不是特别壮观,不过尽管如此,东北风情浓厚的口袋房和拐子炕,确实是其他皇宫中少有的特色。

[旁注]

司礼官 是皇宫内掌管礼仪等相关事项的官员。有的时候,司礼官为宫内的太监担任。司礼官负责的事项很多。小到宫内不同等级的妃嫔之间的见面行礼,大到祭祀祖先的大礼都是由他们负责。司礼官根据的职位高低的不同分别掌管不同的礼仪事项。

支摘窗 也称和合窗,即上部可以支起,下部可以摘下之窗。其内亦有一层,上下均固定,但上部可依天气变化用纱、用纸糊饰,下部安装玻璃,以利室内采光。外层窗心多用灯笼锦、步步锦格心。故宫内支摘窗多用于内廷居住建筑及配房、值房等。

隔扇门 是装于建筑的金柱或檐柱间带格心的门,也称格扇门。我国古代建筑最常用的门扇形式,唐代这种门已经出现,宋代以后大量采用,一般用于民间的装修。整排使用,通常为4扇、6扇和8扇。隔扇主要由隔心,绦环板,裙板三部分组成。

侍妾 是相比“妾”,有时意思相同,但更多情况下是更加低等的一种身份,“妾”本身还有一个名分,但“侍妾”,就是呼之即来,挥之即去的,身份比起“妾”,更加低贱。有时的陪嫁丫鬟就是被称为“侍妾”。

万字炕 或称“转圈炕”、“拐子炕”、“蔓枝炕”等。满族的火炕有自己的特点。环室为炕。卧室内南北对起通炕,西边砌一窄炕,也有的西炕与南、北炕同宽的,与南、北炕相连,构成了“兀”型。烟囱通过墙壁通到外面。炕既是起居的地方,又是坐卧的地方。

嘉庆帝皇后(1776年~1850年),钮祜禄氏,礼部尚书恭阿拉女。嘉庆帝第二位皇后。事仁宗潜邸,为侧福晋。嘉庆帝即位,封贵妃。孝淑睿皇后逝世后,继位中宫。先封皇贵妃。嘉庆六年,再册为皇后。道光帝登基后,被尊为皇太后,居寿康宫。

[阅读链接]

介祉宫位于位于崇政殿之东,也就是沈阳故宫的东所内第三个进院,是乾隆年间所建供东巡期间皇太后钮钴禄氏使用的行宫,皇太后每天都会在这里接受乾隆率妃嫔到此请安。

钮钴禄氏是雍正的妾室,雍王登基为雍正帝,先封钮祜禄氏为熹妃,进而晋为熹贵妃。但她生了个好儿子——乾隆皇帝。雍正对乾隆从小就宠爱有加,弘历25岁即帝位,根据雍正帝遗命,母以子为贵,封熹贵妃为皇太后。钮钴禄氏因儿得福。

但民间也有野史说,乾隆并不是皇太后的亲生儿子,是皇太后身边的婢女为解王妃忧虑,设计将乾隆皇帝“调了包”。但这种说法无论是从史书记载来看,还是当时皇族生子的严格规矩来看,都是无稽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