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或缺的戏台和瓷器库

清朝的皇帝一般都有几个爱好,读书、看戏、收藏古董、把玩瓷器,这些都是比较常见的爱好。

嘉荫堂是皇帝和后妃们赏戏和筵宴的地方,嘉荫堂和戏台位于沈阳故宫西路的南半部,由南至北依次为扮戏房5间、戏台一座,东、西直廊各13间,嘉荫堂5间。

嘉荫堂主要是作为清帝东巡驻跸盛京行宫时举办宴会和赏戏的御临之处。而嘉荫堂正前方庭中即是戏台,为青瓦券棚顶式建筑,半米高的台基座上共有圆柱12根围成一戏台,面积约为30平方米。戏台周围嘉荫堂、直廊和扮戏房构成了一个四面封闭的空间,具有相当好的音响效果。

扮戏房,就是演戏时的“后台”,室内北墙原有通往戏台的上下场门;右边一般为上场用,所以名为上场门,常在门上有“出将”两字;左边一般为下场用,所以名叫下场门,常在门上有“入相”两字。

九龙口是靠舞台的右后方中心点。演员出场迈几步到这个位置总要停一下做个亮相。大概由于这是个重要的位置所以叫做九龙口。

而靠舞台左后方与九龙口相对称的一个位置,演员常在下场到这个位子,再变换一个动作下场,有称为“白虎口,但这个名称已经渐渐被人们淡忘了。

内场、外场是指舞台上桌子前后区域,桌子前面为外场,桌子里面为内场。由于内外有别,如归位入座时就有不同的调度程式。

扮戏房两侧以北各有直廊13间,东侧西向,西侧东向,直廊南北分别与扮戏房、嘉荫堂的两山墙相接,此乃清代皇帝赐宴赏戏之时王公大臣等设座之处。

据史料记载,清朝宫中看戏之风盛行,在北京故宫、承德避暑山庄以及皇家园林颐和园等处都建有戏台。

因为当时的宫廷内的娱乐休闲活动实在是太少了,皇上和后宫妃嫔们闲来无事,只有找一些戏班子进宫唱戏来打发时间。

清嘉庆皇帝两次东巡盛京,曾在嘉荫堂及戏台举行宴会,与文武百官共同赏戏。

清代的皇帝很喜欢我国的传统文化,很多皇帝都喜欢收藏古玩字画,这就需要有专门的地方来储存和保管这些宝贝。

在崇政殿前院落东西两侧,对称布置一座式样相同的二层楼房,东为飞龙阁,西为翔凤阁,是1746年至1748年,在原来的西侧银库和东侧库房的位置重建而来。两阁是沈阳故宫最重要的藏珍贮宝之处。

两阁均为面阔5间,进深4间9架椽,青瓦硬山顶二层楼房,设前后廊,一层后檐廊被实墙围入室内,仅明间设隔扇门,前檐明、次间设隔扇门,稍间设槛窗;二层殿身前后均设门窗,隔心式样为斧头眼。

建筑檐下檩枋上饰以蓝绿色调的旋子与和玺混合型彩画。阁身位于低矮的4级台基上,阁前台基3出踏跺,阁后明间一出踏跺。

从檐下的装饰彩画和槛窗的形式以及隔心的斧头眼式样,我们可以看出,虽然是储藏类的次要建筑,但因其所处的位置以及贮存物品的重要性,在建筑的装饰上也运用了些许体现等级的手法。

在飞龙阁和翔凤阁之后,各有一座面阔7间前檐廊二层硬山顶建筑,是由乾隆帝主持修建的,这些房子是皇帝专门储存瓷器的瓷器库,也叫“七间楼”。

乾隆帝在增建东、西所行宫时,在原来非对称的两座楼基础上改建而成对称布局的。建筑装饰风格比较朴素,青砖青瓦,板门方窗,窗棂与栏杆均直棂无变化,而且没有描龙绘凤的彩画和雕刻装饰。

东西七间楼内存放的物品,虽不像飞龙阁、翔凤阁所贮那样种类繁多,价值珍贵,但也都是皇帝东巡期间使用或由北京专门送往这里的宫廷文物。东七间楼的主要藏品是大约10万件清宫瓷器。

其运来沈阳故宫的时间是1779年。当时因为北京宫殿瓷器库存过多,而且品种比较单调,所以皇帝命将库存的瓷器移送热河行宫。这批瓷器到达沈阳后,便存放在东七间楼中,直至清末。所以从那时起,这座楼也被称为“瓷器库”。

[旁注]

驻跸 有两个含义,一是指皇帝后妃外出,途中暂停小住;第二层意思是皇帝出行之前需要清除道路上的障碍。一般要黄土垫道,净水泼街。清理路段,由皇家卫士开道。

颐和园 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始建于1750年至1764年。利用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风景为蓝本,吸取江南园林的某些设计手法和意境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天然山水园,占地约290公顷。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

热河行宫 也就是承德避暑山庄,位于河北省承德市中心北部,武烈河西岸一带狭长的谷地上,是清代皇帝夏天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是清朝皇帝的夏宫,始建于康熙年,建成于乾隆年,历时89年。山庄以朴素山野气息为格调,取自然原景本色,吸收江南水秀风光,而建成山中有园,园中有山的独特园林。

[阅读链接]

清朝时期,宫廷之内的皇帝和妃嫔们喜好看戏,是因为当时的环境造成的。因为皇宫就那么大的地方,后妃们每天的生活乏味至极。

很多人会因为心情郁闷而患病。为了保证后宫的贵妇们有好心情伺候皇上,看戏这项必不可少的娱乐活动就非常热门。皇宫之内,隔三差五就会请戏班子来宫内唱戏。

乾隆生辰的时候,徽班进京,经过一番改进京剧才由此诞生。可以说,清朝的统治者对于京剧这项国粹的发展和推动作用是非常巨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