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亚

巴米扬佛教遗迹

巴米扬佛教遗迹位于今阿富汗中部巴米扬城北面兴都库什山区海拔2590 米的小溪谷中。中国古代高僧法显和玄奘先后在 4 世纪和 7 世纪时在此逗留,他们在各自的著作《佛国记》和《大唐西域记》中将其地名译为梵衍那,并作了颇多的记载。

遗迹主要有洞窟群、石雕大立佛和洞窟壁画。3~7 世纪,在巴米扬高约100 米摩崖上,凿建了许许多多的石窟,有佛龛窟、僧房窟、会堂窟,形成一个大石窟群。在主窟群东、西两端的龛状窟中各立一尊巨型石雕佛像,东边大佛像高达 53 米,整座大佛像先以岩石粗雕,然后在佛像躯体上用榫钉把长长的藁绳固定在适当位置,成一圈圈 U 字形,以便塑造僧衣褶痕,在整座佛像和藁绳外面都涂上一层灰泥,再加以精雕。大佛身披通肩式袈裟,现出一道道平行的 U 字形衣纹,薄薄纱衣紧贴在身上,好像被水浸透了一样,产生出半透明的效果。此佛面部和脚部已损坏。西边大佛高 35 米,采用同样的

方法制作,为 5 世纪后半叶的作品,面部和膝盖以下亦遭损坏。东大佛像壁龛的左侧上残留着一个供养人像,人像取跪姿,头上顶着一个装满供品的托盘,脸侧向左,而身体向右,身穿褐色大翻领紧身长袍,腰带上系一柄宽匕首,金色刀鞘精致美观,足蹬褐色长筒靴。

两尊大佛像的壁龛内都有壁画,大约是 6 世纪末至 7 世纪初绘制的。35 米大佛像西面的石窟侧殿墙壁上曾发现环形连珠纹图案,每个环形纹的正中为一野猪的或左或右侧面,周围绘有一圈精美的珍珠。每两个单独的猪头纹相连在一起,每对之间以一条绘着珍珠的饰带连结。在同一面墙壁上还残存着一个单独的环形鸟头纹,两只相对而立的鸽子口中衔着同一条珍珠饰链, 外围一圈是排列整齐的珍珠环图案。

巴米扬的壁画构图富于变化,窟顶画形式多样。除雕刻、壁画外,石窟在建筑方面也很具特色,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成就。石窟形制复杂,变化多端, 窟顶为圆筒形、方形、拱形和三角叠涩式的天井,在洞窟正壁佛龛后凿建了隧道式回廊,是巴米扬的特有风格。在佛教广为传播的地域内,巴米扬石窟是现存最西部的文化遗迹,佛教美术在这里兴盛了几个世纪之久,它不仅接受了印度艺术,而且还接受了西方艺术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