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圣火代代相传

1936 年 8 月 1 日下午,柏林奥运会正式开幕,曾获第一届奥运会马拉松冠军的希腊英雄斯皮里登·鲁伊斯,身着希腊民族服装,一手捧着橄榄枝, 一手高擎来自 3070 公里之遥的奥林匹亚火炬,庄严地点燃了第十一届奥运会的圣火。熊熊燃烧的火焰照耀着运动场的上空。这圣火象征着和平、正义, 象征着友谊、团结。这光辉的一刻也被永久地载入了奥林匹克史册。

1948 年 7 月,来自奥林匹亚的圣火经过饱受第一次世界大战创伤的欧洲各国人民的热情传送,穿越英吉利海峡,最后终于在伦敦再度燃起。1952 年7 月,当芬兰长跑老将努尔米手持奥运火炬健步跑入赫尔辛基奥林匹克体育场时,人们热烈欢呼、掌声雷动。而当另一位芬兰长跑老将科列曼宁将第十五届奥运会的圣火点燃时,激动的芬兰观众更是狂欢不已。时隔四年,奥运圣火穿越千山万水,在地球南半球熊熊燃起。

1952 年,在挪威奥斯陆举行的第五届冬季奥运会上,东道主为了纪念其冰雪运动的奠基人诺匀德海伊姆(1825—1897),在他生前奠尔格达尔村所住的石屋内点燃了冬奥会火炬。1956 年、1960 年的两届冬奥会与 1952 年一样,仍在挪威旧地取得火种。1964 年,在奥地利因斯布鲁克举行的第九届冬奥会上,首次燃起了来自奥林匹亚的冬奥会圣火。从此,每隔四年,奥运圣火就会在冬、夏季节,两度点燃。

为了使奥运圣火更具魅力,大会组织者除让那些最能体现“更快、更高、更强”奥运精神的体育明星担任火炬接力跑的最后一棒或让其点燃奥运火炬外,各届东道主还纷纷在圣火的传递和点燃形式上“标新立异”,赋予圣火以新意,使圣火更好地体现奥林匹克精神。

1964 年 8 月 21 日,当来自奥林匹亚的圣火首次传到亚洲日本时,东道

主迎接火炬的队伍全是由 16 至 20 岁的青年组成队(每队正炬 1 人,副炬 2

人,伴跑 20 人,总约 20 万人)。值得一提的是,一位盲人青年在大会开幕前请求组委会破例允许他跑上一段路程,他说:“我是多么希望能看到奥林匹克火炬啊!可惜我做不到这点,但我却能高高地举起它⋯⋯”大会组委会满足了他的愿望。更具深刻含义的是,最后于 10 月 10 日点燃大会圣火的是

一位广岛原子弹爆炸之日(1945 年 8 月 6 日)出生的日本大学生坂井义郎。主办者挑选他点燃圣火,其用意不言而喻——希望全世界都珍惜付出了重大牺牲才赢得的和平。

1968 年,当奥运火炬传到美洲高原墨西哥城时,那些生活在这个国家各个偏僻之乡的印第安人也前来竞相观看,更令人们惊异的是,主办者最后破天荒地让一名 20 岁的女田径运动员巴西里奥,执行点燃第十九届奥运会圣火的光荣使命。墨西哥人可谓思想解放,完全突破了往日由清一色的男子担任奥运会上令人羡慕的光荣使命的传统局限。

加拿大人更是标新立异,他们不但在 1976 年蒙特利尔奥运会开幕仪式上,第一次由两名男女少年共同执行点燃大会圣火的光荣使命,而且还将来自奥林匹亚的火炬到达雅典后,利用一座电子感受器,将火焰的离子变成电子脉冲的“包裹”,通过卫星传到渥太华。运动员用激光枪把电子“包裹” 重新转换成热射线,点燃火炬,然后用接力跑方式从握太华传递到蒙特利尔。不过,这一做法受到了人们的非议。因为,它失去了奥运火炬在世界各地传递以传播奥林匹克精神的深刻意义。1980 年在莫斯科奥运会上又恢复了传统

的形式。

1984 年 5 月 7 日,当美国政府专机于午夜将来自奥林匹亚的圣火运

到了美国本土后,美国人举行了盛大的接力火炬传递。火炬途经 28 个州,行

程 1 万多公里,历时 76 天。开创了奥运火炬穿行东道主国家的先例。更令人

们惊异的是,组委会还让每位参加火炬接力者交纳 1 公里 3000 美元的“买路钱”。虽然这一渗透了商业味道的措施受到了人们的非议,但人们还是乐此不疲地竟相参加奥运火炬的传递。

1987 年 11 月 17 日,由奥林匹亚点燃的第十五届冬季奥运会的火炬飞越了浩渺的大西洋,终于到达了加拿大东海岸纽芬兰省的信号山,从而开始了奥运史上里程最长的火炬接力“长跑”。这次接力长跑得到了东道主人民热情的参与和支持,申请者达 650 万,占加拿大总人口的四分之一。经“百里

挑一”最后选出的 6520 名火炬接力选手中,有天真活泼的 4 岁孩童,也有

75 岁高龄的白发长者;有经历过世界大战的退役军人,也有久经沙场的体育健将⋯⋯由于百分之九十多的人口都聚居在离火矩长跑线路二小时路程以内的范围,这次火炬接力活动得到了全国性的参与。这次火炬接力长跑东始大西洋海岸的纽芬兰,西及濒临太平洋的维多利亚岛,南至美国边境,北抵人迹罕至、常年被冰雪覆盖的北极圈,全程 18,000 公里,横跨整个加拿大国土,历时 99 天。可谓是奥运史上火炬接力“长征”的一次壮举。

1988 年夏季汉城奥运会,点燃奥运圣火又推陈出新。东道主让三人同时点燃了第二十四届奥运会的圣火。这在奥运史上还属首次,更重要的是,这三位分别是体育、科学和艺术的象征性代表。韩国人对奥运会的全面理解, 充分体现了东方人特有的智慧。

时隔四年,在 1992 年的巴塞罗那奥运会,西班牙人更是别出心裁。在世人瞩目的圣火点燃仪式上,一位西班牙射手张弓搭箭,将来自奥林匹克的神圣火种射向了高出体育场 12 米的第二十五届奥运会的圣火台。

与往届不同的是,这次燃烧圣火的燃料是天然气。奥运史上首次出现了白色的圣火。设计者认为,人们已从有关海湾战争的电视新闻中看到的黄色火花太多了。因此纯洁的白色火花作为奥运圣火,能更好地体现和平与友谊的奥运理想。

虽然巴塞罗那的奥运圣火已经熄灭,而这个“和平与发展”的世界依然战火在燃。但神圣的奥运之火已常留干人们心中。因为这圣火寄托了人类美好的追求,它那跳动向上的火焰,代表着生机勃勃、奋发向上的进取精神, 它号召人们把和平与友爱的种子撒到地球的每一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