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前线去

一九一四年八月,德国向俄国宣战。绥拉菲莫维奇决定奔赴前线。他在写给自己的朋友——文学家基平的信里说:“那里已经着了火,不可能住在这后方。”但是,他作为一个自由派报纸的记者,而且是被流放过的人,是不可能作为特派记者派到作战的军队去的。这条路是走不通的,需要寻找别的道路。

一九一五年四月,绥拉菲莫维奇到皮洛果夫医疗食品队去当了卫生员, 开到加里西亚去了。这个以皮洛果夫的名字命名的俄国医师会组织,其任务是在接近前线的地带进行救护和组织食品</PGN0039.TXT/PGN>供应。列宁的妹妹马利亚·伊里奇娜·乌里扬诺娃也在这个队里。她是缓拉菲莫维奇最亲近的同志。

一天,绥拉菲莫维奇坐火车到前线去,火车不知为什么在一个小站停了好几个钟头。他看见这个小站旁边停着几十辆大车,车上堆着破烂的家具。绥拉菲莫维奇走出车厢,来到大车跟前,发现这是一些从战地赶出来的难民。一缕缕发蓝的炊烟在飘动着,母亲们在给孩子们喂奶,妇女们在洼地的小河旁边用棒槌捶着粗布衣服。从马匹的两肋上,从妇女们痛苦的脸上,可以看出她们走了很远的路。

绥拉菲莫维奇走到一个老太婆跟前。 “你们还得走很远吗?老大娘,你们的男人都在哪儿?”

老太婆用两只失去光泽的眼睛望了一下绥拉菲莫维奇说:“谁知道呀, 人都没有了,有的打仗,有的被俘,有的死了。”

火车长鸣,绥拉菲莫维奇跳进了车厢。战争给人民造成的灾难,使他久久不能平静。

队伍到了靠近前线的一个伤兵站。整所房子都挤满了伤员,许多人伤势很重,屋子里一片呻吟声和呼噜声,空气非常污浊,叫人喘不过气来。

医疗所的卫生员很少,他们只能在白天工</PGN0040.TXT/PGN>作。绥拉菲莫维奇整夜地一个人留在住着伤员的病房里值班。伤员的呼喊、请求,疯癫的人哈哈大笑和哀号,一刻也不停。绥拉菲莫维奇给这个一点水,又帮助那个翻翻身,或者只把手放在一个人的额头上,为的是驱散伤员由于病痛和孤单而生出的恐怖。士兵们都和绥拉菲莫维奇非常亲近,愿意对他倾诉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每当早晨别人来接班的时候,绥拉菲莫维奇巳精疲力竭,头脑昏昏沉沉, 倒在病房墙外的草地上就睡着了。但稍事休息,他就挣扎着起来,拿起笔来把他看见的和经历过的事情的一小部分写成通讯和特写,发表在《俄罗斯新闻》上。这些作品与别的前方通讯显然不同,它特别突出的地方就是严格的真实性。绥拉菲莫维奇在前线服务期间,除了写一些特写、通讯,还写了一些短篇小说,如《加里西亚》、《榴霰弹》、《短期休假》等等。这些小说都真实地揭露了帝国主义战争的残酷性,反映了俄罗斯人民在这场战争中所遭受的灾难。绥拉菲莫维奇和高尔基一样坚决反对这场帝国主义间的非正义的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