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渚沛 中华少年

辛亥革命前夕,在菲律宾第二大商业城市宿务,发生了一起广为流传的事件——华侨商人叶镇锥剪掉了辫子。这在当时被一些达官贵人认为是“叛逆”的举动,对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的革命主张,却是一个有力的支持。叶镇锥不避睽睽众目,昂首散发,携着儿子叶渚沛漫步于闹市。儿子挺胸凸肚,为父亲感到骄傲。他觉得爸爸才是真正的中国人。

叶镇锥是一位老同盟会员,经常抛家舍业,追随孙中山先生四处奔波, 为革命讲演、募捐,筹措经费,有时还抽调自家布店的资金支援革命,以致使那爿小店倒闭。孙中山先生曾经亲自写一块匾额,赠送给叶镇锥,并将他的名字改称“叶独醒”,意思是“众人皆醉,唯我独醒,”来表彰他为革命做过的贡献。

为了使出生在国外的子女不忘记自己是炎黄子孙,叶镇锥经常让他们轮流回家乡——福建厦门度暑假。叶渚沛 8 岁的时候,随父亲回家乡探亲。祖国壮丽的山川和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使他产生无限崇爱和依恋之情。在返回菲律宾的船上,他问父亲:“祖国多好啊!咱们为啥还要到国外去?”

“是啊,祖国山好、物多、人也勤劳,可是政府腐败,近百年来,不断遭受帝国主义的侵略,我们在家乡生活不下去,才跑到南洋谋生的啊。”

“我们有几万万同胞,为什么不把帝国主义打跑呢?” “打不过人家,人家有很厉害的兵舰、大炮⋯⋯” “我们为什么不制造?” “我们没有炼钢厂,不会近代冶炼技术。”

父亲的回答使叶渚沛幼小的心灵受到很大的压抑,他觉得好像有人欺侮

了自己的母亲,心里蕴藏着忿恨的火焰。

第二天,他对父亲说:“我要好好读书,长大了学习最好的炼钢技术, 为祖国制造最厉害的大炮,一定把帝国主义打跑!”

1921 年,19 岁的叶渚沛读完中学,考上了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矿冶专业。但是家庭经济状况日益恶化,父亲已无力供给他留学费用。叶渚沛不得不采取半工半读的方式,继续坚持学习。他常常是两片面包一杯水,紧紧腰带过一天。尽管如此,他的学习成绩,始终名列前茅。后来,他在老师的帮助下,在学校实验室当了一名实验助手,使他的生活稍有改善。随着生活的好转,他的求知欲望也愈来愈强。他不仅学习矿冶专业,还向化学、地质等其他领域拼命探求。他的这股拼劲,博得教授们的赞许,称他为“东亚醒狮”。当时某些西方人把旧中国比作“东亚睡狮”。意思是,作为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由于政府腐败无能、人民愚昧无知,就像一头昏睡的狮子,毫不可畏,叶渚沛的行动,却使美国教授们感到“睡狮”即将觉醒。

叶老晚年回忆那段求学生活时说:“那时,的确像一头狮子,贪婪地吞食一切能够接触到的东西。一心想多学一些,学好一些,不管当时能否消化得了,贮存在脑子里,带回祖国总会有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