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争气路”

为了加强中央政府与蒙古和我国西北地区的政治、经济联系,清政府决定修筑“京张”(北京——张家口)铁路。由于这条铁路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各帝国主义国家对这条铁路的修筑非常感兴趣,尤其是英俄两国, 彼此斗争很激烈。他们威胁清政府说,要不,由中国人自己修筑;要不,由他们来修,否则就进行干预。在帝国主义的百般阻挠和重重压力下,清政府决定由中国人自己修筑京张铁路。詹天佑年富力强,众望所归,修筑这条铁路的重担自然就落在了他的肩上。

1905 年,詹天佑出任京张铁路总工程师,开始领导了京张铁路的设计和施工工作。

詹天佑任职以后,立即组织人员对北京至张家口的施工路线进行实地勘

测。他和他的助手们,身背干粮和仪器,翻山越岭,条件十分艰苦。有时遇到风沙更是寸步难行,稍不留神就会掉进无底的深渊。但是,他们不怕困难, 仅用两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对京张全线近 200 公里的实地勘测,为整个工程的设计提供了准确可靠的科学依据。

詹天佑将全路分为三段:第一段自丰台至南口,长 52 公里;第二段自南

口经关沟到岔道城,长 16.5 公里;第三段由岔道城经怀来、宣化到张家口,

长 111.5 公里。在这三段当中,以第二段最为艰险,过了南口,地势一步比一步高,尤其是居庸关、八达岭一段,全是悬崖峭壁。当外国工程师听说京张铁路要从这里经过的时候,竟讥讽说“能够修筑这条铁路的中国工程师恐怕还没有出世呢”。面对外国人的冷嘲热讽,詹天佑觉得自己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他告诫中国的工程技术人员,发誓要拿下这条铁路,为中国人争口气。以后有人管这条铁路叫作“争气路”。

1905 年 10 月 2 日,京张铁路正式插标动工。第一段自丰台至南口,沿

途道路平坦,施工较容易,再加上詹天佑设计合理,准备充足,第二年 9 月底即告竣通车,詹天佑首战告捷。

第二段工程是关键路段,为了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詹天佑将总工程师的办公室移到南口一间石砌墙壁、铁皮盖顶的屋子里。詹天佑日夜守在工地上,下决心一天不完成这段工程就一天不回北京。经过科学地分析研究,詹天佑认为建筑这段铁路的关键有两点:一要解决铁路的爬高问题;二要解决开凿越岭隧道问题。从南口到八达岭高低相差 60 米,按一般的施工要求,铁

路每升高 1 米就要有 100 米的路线。詹天佑打破常规,大胆地提出采用 3.3

%的爬高坡度,将原来的坡度提高了两倍多,大大地缩短了线路的长度。坡度增大了,必然使阻力加大。为了解决这个困难,詹天佑设计了“两辆机车推挽”的方案,所有岔道两旁,多备一辆机车,以便上下斜坡用两辆机车推挽,保证列车的速度和安全。他又根据八达岭周围的地质情况,设计了“之” 字形线路。他在青龙桥附近石质坚硬的山坡上走一段,又升高一层。十几节车厢在两个机车的交替推拉下顺利地爬上了高峰。铁路爬高的问题解决以后,剩下的就是开凿隧道问题。八达岭山高体宽,气势磅礴。当时,施工机械简陋,几乎全用铁锤钢钎手工开凿,要从这里开通一条千余米长的隧道, 谈何容易!外国工程师一直怀疑中国人能够开凿这条隧道,他们讥讽詹天佑“只不过花几个钱试试而已”。面对重重困难,詹天佑毫不动摇,他为了缩短隧道的长度,把隧道抬高;为了加快开凿的速度,他设计了中距离凿井的方案,在隧道通过的山坡上开凿两口坚井,将一条隧道分成 3 段,这样可以

有 6 组工人同时开凿一条隧道,使工程进度提高了两倍。在隧道的开凿中, 詹天佑始终和工人们战斗在一起,他现场指挥,现场设计,经常是满身泥土。经过 8 个月的奋战,长达 1091 米的八达岭大隧道终于被打通。这样高的速度, 这样优质的工程,令外国工程师感到震惊。在事实面前,他们不得不被中国人的创造力所折服。

早在第二段工程开工的同时,詹天佑就决定将第三段工程同时并举修筑。所以当第二段工程竣工之时,即是全线大功告成之日。1909 年 7 月 4 日,

京张铁路全线铺轨工程全部完成。从北京至张家口,全线 178.5 公里,一路

上逢山凿洞,遇水架桥,原计划 6 年完成。在詹天佑的带领下,只用了 4 年

的时间就胜利完工,比预定计划提前了 2 年。工程费用预算 729 万两白银, 实

1

万两,实际耗费只有外国人估计的 5 。京张铁路

果真成了为中国人争气的路。

京张铁路完工以后,詹天佑又开始主持规划从张家口至绥远(今呼和浩特)的铁路修筑。1910 年他又应河南铁路公司之聘,任该公司顾问工程师; 应广东粤汉铁路公司之聘,任该公司总理兼总工程师。

辛亥革命以后,詹天佑被民国临时政府任命为粤汉铁路会办,并仍兼任粤汉总理和总工程师。为了响应孙中山提出的“要在 10 年内修筑 20 万里铁路”的号召,詹天佑日夜操劳,积极筹措。1914 年,詹天佑受命为粤川汉铁路督办,在此其间,为了维护中国铁路的自主权,他同英、法、德、美等国进行了不懈的斗争。1917 年,他担任了交通部“铁路技术委员会”会长,主持拟定了中国国有铁路标准。1919 年,詹天佑以中国代表的身分参加了协约国西伯利亚铁路和中东铁路监管委员会。为了收回中东铁路的管理权,他抱病出席海参崴会议和哈尔滨会议,由于心脏病发作,被送回汉口治疗,4 天以后、经抢救无效,与世长辞,享年只有 59 岁。

詹天佑生前热爱祖国,忠于职守,他为祖国铁路事业的发展,呕心沥血, 贡献出毕生的精力。他一生成就卓著,功勋累累,尤其是他领导修建的京张铁路,表现了我国人民的伟大精神和智慧,为当时深受侮辱的中国人民争了一大口气。詹天佑所表现出来的自力更生,发愤图强,不怕困难,为国争光, 艰苦奋斗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