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 忘 的 故 事

保卫上甘岭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上甘岭战役是一次举世瞩目的著名防御战役。这次战役是由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发动“金化攻势”引发的,经中国人民志愿军在 3 个阶段中艰苦的战斗,取得了巨大胜利。交战双方在上甘岭地区

总面积不足 4 平方公里的两个山头上激烈争夺长达 43 个昼夜,双方逐次投入

兵力共达 10 万余人(敌军 6 万余人,志愿军 4 万余人)。作战规模由战斗发

展成为战役,双方伤亡共达 3.7 万余人。在这样一个狭小地区,交战双方投入兵力之多,作战时间之长,战斗程度之激烈,在抗美援朝战争史上是仅有的,在世界史上也是罕见的。此役打出了中国军队的军威,打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威,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大灭了敌军的威风,从而打破了美国当局为摆脱在战场上和停战谈判中的被动处境之美梦。

1951 年 10 月,在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实施全线性战术反击作战的打击下,“联合国军”在战场上已处于不利地位,在作战精神上处于萎靡状态,主动权已掌握在志愿军和人民军手里。这时离美国大选的时间已不及一个月,国内竞选活动正在紧张进行。美国当局为了摆脱在朝鲜战场上和停战谈判中的被动处境,并给执政的民主党增添竞选声势,摆出了强硬的姿态。在政治上,10 月 8 日,当中朝方面代表在谈判会议上表示对和平的诚意, 提出关于在中立国代表监督下对战俘进行分类并予以遣返的折中方案时,美方代表仍无理坚持强行扣留朝鲜人民军战俘的条件,甚至未及听完朝中方面代表的答复,就单方面宣布停战谈判“无限期休会”。在军事上。“联合国军”于 10 月 14 日集中兵力、火力,向志愿军发动了自 1951 年秋季攻势以后规模最大的以上甘岭为主要目标的“金化攻势”。范佛里特将此次攻势称之为“扭转当前战局”的所谓“摊牌作战”。

上甘岭是志愿军中部战线战略要点五圣山的前沿阵地。五圣山位于金城、金化、平康这一三角地区的中央,地势险峻,海拔 1061.7 米,是中部战

线的最高峰。上甘岭位于五圣山主峰南 4 公里处,其以南的 597.9 高地和

537.7 高地北山,是志愿军五圣山主阵地前的 2 个连的支撑点,阵地突出, 直接威胁着敌之金化防御。敌人发动“金化攻势”的直接企图是:破坏志愿军正在进行的战术反击作战,占领 597.9 高地和 537.7 高地北山,改善其防御态势,并借以试探志愿军防御的稳定性,为尔后扩大进攻、伺机夺取五圣山创造条件。

10 月 12 日起,“联合国军”对上甘岭地区进行了连续两天的火力突击。

14 日 3 时起,“联合国军”又进行了持续达 2 个小时的猛烈的炮火准备。接

着,以美第 7 师、南朝鲜军第 2 师各一部 7 个营的兵力,在 300 余门火炮、

80 余辆坦克、40 余架飞机的支援下,分 6 路向志愿军第 15 军第 45 师 597.9

高地和 537.7 高地北山两个阵地发起进攻。是日,敌人对 597.9 高地和 537.7

高地,以 1 个排至 1 个营的兵力采取多路多波次的方式进行了连续不断的冲

击,发射炮弹 30 余万发,投掷炸弹 500 余枚,战斗异常激烈。志愿军在缺乏炮兵支援的情况下,依托以坑道为骨干的阵地工事,使用步枪、机枪和手榴弹等武器顽强抗击敌人。敌军一度攻占两个山头的表面阵地,志愿军同敌展开激烈争夺。将敌军赶出阵地,击毙击伤敌 2000 余人。

“联合国军”不甘心第一天进攻受挫,为达到预期目标,继续增加兵力攻击上甘岭地区的两个山头。为了守住阵地,粉碎敌人的进攻,14 日晚,志

愿军第 15 军向上甘岭地区的两个阵地增加 3 个营的防御兵力,并将准备进行

反击注字洞南山的 2 个炮兵营调至上甘岭地区支援作战。

战至 10 月 20 日,“联合国军”已连续进攻 7 天,仅占去志愿军两个山

头的表面阵地,志愿军转入坑道继续坚守。而“联合国军”方面的美第 7 师

和南朝鲜第 2 师几乎全部投入作战,伤亡达 7000 余人。

志愿军决心粉碎敌人的进攻,全部恢复上甘岭地区的两个阵地。10 月 20

日,志愿军第 3 兵团首长根据志愿军首长的决心,决定集中第 15 军之第 45

师全部,并加强 1 个炮兵营,全力进行上甘岭地区的两个阵地的争夺战。同

时命令刚刚结束第一线作战任务、从第 20 兵团归建并正向休整地区开进的第

12 军,为五圣山地区的战略预备队。这期间,坚守坑道的部队以顽强毅力忍受了缺水、缺氧等巨大困难,团结战斗,使敌人对志愿军坚守的坑道无可奈何。

在志愿军首长和第 3 兵团首长的指挥下,10 月 30 日,第 15 军以第 45

师和第 29 师共 10 个连(含坑道内 3 个连)在各种火炮 104 门支援下,对 597.9 高地实施了决定性的反击,一举全歼守敌,恢复表面阵地。敌军以营团规模的兵力连续反扑数日,毫无结果,至 11 月 5 日,不得不停止对这一阵地的进攻。

11 月 5 日,志愿军司令员杨得志、代理参谋长张文舟、副参谋长王政柱、政治部副主任杜平和联司副政治委员朴一禹联名特致电上甘岭地区参战部队,祝贺收复 597.9 高地作战胜利。

同日,志愿军调整了部署,决定以 12 军第 31 师全部接替第 15 军上甘岭

地区部队(第 12 军之第 91 团于 11 月 1 日即已投入巩固 597.9 高地的作战),

担任两个高地的争夺战,并增调 6 个榴弹炮连支援该两地作战。为便于指挥

作战,由第 12 军副军长李德生负责,组成五圣山战斗指挥所,该指挥所归第

15 军军长秦基伟直接指挥,并由炮兵第 7 师师长颜伏组成炮兵指挥所。

11 月 11 日,12 军第 31 师以 2 个连的兵力在 114 门各种火炮的支援下,

对 537.7 高地北山表面阵地之敌实施决定性反击,夺回了表面阵地,全歼守

敌。12 日,敌以 1 个团兵力向 537.7 高地北山反扑,经激烈战斗,敌人占去

两个山脚的 4 个阵地。此后,敌我双方即在这两个山脚阵地上展开了激烈的

争夺战。13 日,志愿军第 12 军以 1 个连加 1 个排的兵力,在 52 门榴弹炮的

支援下举行反击,激战 20 分钟,歼敌 300 余人,全部恢复阵地。18 日,第

34 师 106 团投入战斗。激战至 25 日,终于打退了敌人的猖狂反扑,巩固了

537.7 高地北山阵地。此时,敌人由于伤亡惨重,被迫将南朝鲜第 2 师、美第 25 师撤下整补,该两师防备分由南朝鲜第 9 师、美第 25 师接替。敌军被迫停止进攻,整个“摊牌作战”彻底失败。

在上甘岭地区不到 4 平方公里的两个高地上,“联合国军”进攻 40 余天,

先后投入 2 个多师共 6 万余人的兵力,动用火炮 300 余门,坦克 170 余辆,

出动飞机 3000 余架次。共发射炮弹 190 余万发,投掷炸弹 5000 余枚,最多

时 1 昼夜发射炮弹 30 余万发,投炸弹 500 余枚。两阵地的石土被炸松 1.2

米,变成一片焦土。志愿军先后参战的有第 15 军的第 45 师、第 29 师,第

12 军的第 31 师及第 34 师的 1 个团,使用各种火炮 285 门。志愿军防守部队

依托以坑道为骨干的坚固阵地,共打退敌人营以上兵力的进攻 25 次,营以下

兵力的进攻 650 余次,并进行数十次反击,最终守住了阵地,打得敌人惨败

收兵。此役,志愿军共毙伤俘敌 2.5 万余人,击落击伤敌飞机 270 余架,击

毁击伤敌坦克 14 辆、大炮 60 余门。美国新闻界曾评论说:“这次战役实际上变成了朝鲜战争中的‘凡尔登’”,“即使使用原子弹也不能把阻击兵(指

537.7 高地北山)和爸爸山(指五圣山)上的共军部队全部消灭”。

志愿军在上甘岭战役中,继承和发扬了中国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和战斗作风,充分发挥了政治工作的威力,极大地调动了指战员的战斗积极性。参战指战员发扬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在极端残酷的条件下,不畏强暴,不怕牺牲,艰苦奋战,勇敢机智的与凶恶的敌人战斗,创造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涌现出一大批英雄集体、功臣和模范人物。据不完全统计,仅在上甘岭战役中即出现了 50 多名战斗英雄。全军闻名的特级英雄黄继光和一级英雄孙占元、胡修道,都是在上甘岭战役中涌现出来的, 后来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他们“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

在上甘岭战役中,志愿军得到了朝鲜人民的大力支援。特别是临近五圣山一带的朝鲜人民迅速动员了 8000 多人的支前队伍;他们组成了很多运输队、担架队、茶水站、苹果站和鼓动站。在支前工作中出现了很多感人事迹。

中国人民志愿军在上甘岭战役中创造的英雄业绩,充分显示了中国人民保卫和平、反击侵略的威力。他们敢于斗争,敢于胜利,英勇顽强,艰苦奋斗的战斗精神,不仅极大地激励着为保卫祖国、保卫和平而战的人们,而且也成为激励全中国各族人民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巨大精神力量。志愿军在上甘岭战役中表现的非凡的战斗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的一笔精神财富,将永放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