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成功战胜荷军收复台湾

郑成功,初名森,字大木,明末南安人。1661年,郑成功在金门料罗湾誓师东进收复台湾。经过近一年的争夺,荷兰侵略军被迫投降,被侵占达38年之久的台湾终于重归祖国怀抱。

1624年,郑成功出生于日本。6岁之前跟随母亲住在平户,直到父亲郑芝龙受明廷任官之后,才被接回泉州府安平居住读书。

1638年,郑成功考中秀才,又经考试成为南安县二十位“廪膳生”之一。1644年,进入南京国子监深造,拜在江浙名儒钱谦益门下;钱谦益为了勉励郑成功,于是替他起了“大木”的别字。

同年,明朝灭亡。随后,清军入关进驻北京城。明朝遗臣遂于南京拥立福王朱由嵩登基,1645年改元“弘光”。弘光政权覆灭后,郑芝龙、郑鸿逵兄弟于福州拥戴唐王朱聿键称帝,改元“隆武”。

隆武政权成立后,郑成功得隆武赏识,封忠孝伯、御营中军都督,赐“国姓”朱、改名“成功”、仪同驸马。于是,人们遂称郑成功为“国姓爷”。

自1624年起,荷兰殖民主义者侵占了我国台湾,已经几十年了。1661年,郑成功越来越加感到,收复台湾已不容踌躇,于是召集文武官员,讨论进军台湾问题。他认为:

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财富取之海,危险亦来自海上……一旦他国之君夺得南洋,华夏危矣!

1661年,郑成功率领众将士在金门“祭天”、“礼地”、“祭江”,举行隆重的誓师仪式。一切准备就绪,船舰将士集结于料罗湾,候风进发。

郑成功亲自率领第一梯队自金门料罗湾出洋,向东挺进。船队冒着暴风雨横渡海峡,航行到鹿耳门港外。郑成功先换乘小船,由鹿耳门登上北线尾,踏看地形,并派出精良的潜水健儿进入台江内海,侦察荷军情况。

荷军的据点台湾城、赤嵌城位于台南。这里海岸曲折,两城之间有一个内港,叫做台江。荷兰人修筑的城堡台湾城在台江西侧,赤嵌城在台江的东侧,互为犄角。

从外海进入台江有两条航路:一条是大员港南航道,口宽水深,船容易驶入,但港口有敌舰防守,陆上有重炮瞰制;一条是北航道,在北线尾与鹿耳门屿的“鹿耳门航道”,水浅道窄,只能通过小舟,大船必须在涨潮时才能通过。

郑成功选择在鹿耳门港突入,是掌握了该地每月初一、十六两日大潮时,水位要比平时高五六尺,大小船只均可驶入。四月初一中午,鹿耳门海潮果然大涨,郑成功命令众将士按图迂回而进。

郑军大小战舰顺利通过鹿耳门后,立即兵分两路:一路登上北线尾,一路驶入台江,准备在禾寮港登陆。

台湾城上的荷军始料未及,忙用大炮拦截,但郑成功却躲开了火力,船队从鹿耳门驶入台江,在大炮射程之外。荷兰侵略者面对浩浩荡荡的郑军船队,以为神兵天降,顿时束手无策。

郑军船队鱼贯而入,切断了台湾城与赤嵌城荷军的联系,迅速于禾寮港登陆,并立即在台江沿岸建立起滩头阵地,准备从侧背进攻赤嵌城。在北线尾登陆的一支郑军则驻扎于鹿耳门,以牵制荷军兵船。

台湾的汉族和高山族人民见祖国大军到达,争先恐后地出来迎接他们,用货车和其他工具帮助他们登陆。郑成功的登陆行动得到我国台湾居民中25000名壮士的帮助,军队胜利在赤嵌城登陆,包围了赤嵌城荷军,成功割断了赤嵌城与台湾城之间的联系。

当时,坐镇赤嵌城的荷军司令官描难实叮属下兵力约400人。龟缩在台湾城中的荷兰侵略军长官揆一妄图凭借其船坚炮利和城堡坚固,向郑军实施反扑。

四月初三,在北路发生了北线尾陆战。荷军贝德尔上尉趁郑军刚刚登陆,率领240名士兵,乘船沿台江岸边急驶北线尾,上岸后即分两路向郑军反扑。

郑成功手下大将陈泽率大部兵力从正面迎击,另派一部分兵力迂回到敌军侧后,夹击荷军。贝德尔发现自己腹背受敌,手足无措。荷军士兵这时则完全吓破了胆,落荒而逃。郑军乘胜猛攻,将荷军一鼓而歼。

与此同时,南路增援赤嵌城的荷军,也被郑军战败,阿尔多普率残部逃回台湾城。描难实叮派人前往台湾城,要求揆一再派百余人救援赤嵌城。荷兰评议会研究后,拒绝了救援请求。

荷兰海军以仅有的两艘战舰和两艘小艇阻击郑军。荷军战舰船体很大,设备先进。郑成功以60艘大型帆船包围荷兰战舰,荷舰“赫克托号”首先开炮,其他战舰也跟着开火,郑军水师在镇将陈广和陈冲的指挥下,个个奋勇争先。

经过激烈战斗,庞大的“赫克托号”被击沉,其他战舰企图逃跑,又被郑军舰船紧紧包围。郑军用五六只大帆船尾追“格拉弗兰号”和“白鹭号”,展开接舷战、肉搏战。英勇的郑军士兵冒着敌人的炮火爬上“格拉弗兰号”,砍断船靠,又用铁链扣住敌舰船头斜桅,放火焚烧。

荷兰海、陆作战均告失败,赤嵌城和台湾城已成为两座孤立的城堡。郑成功随即加紧对赤嵌城的包围。

郑军的士兵在赤嵌城外抓到了描难实叮的弟弟和弟媳。郑成功对他们讲明利害,令其回城,劝说描难实叮投降。接着,又派部将杨朝栋和翻译吴迈、李仲前往劝降,表示绝对不会加害他们,并允许荷兰人带走自己的财产。

四月初四,赤嵌城的水源被台湾人民切断。描难实叮见援兵无望,孤城难守,不得不挂白旗投降。这样,郑成功在登陆后第四天,就收复了赤嵌城。

描难实叮投降后,奉郑成功之命前往台湾城劝揆一无条件投降,遭到揆一拒绝。郑成功与诸将分析形势,认为不给侵略者以迎头痛击,敌人是不肯投降的,于是立刻下令进攻台湾城。

台湾城是荷兰殖民者在台湾的统治中心,城堡坚固,防御设施完整。但是,赤嵌城被郑军占领之后,台湾孤城缺粮、缺水,荷军处境十分困难;加之当时南信风季节刚刚开始,要等待6个月进入北信风季节后,才能将台湾的有关情况告知荷兰东印度公司巴达维亚,然后再等6个月才能取得巴达维亚的援助,防守更加困难。

自四月初以来,郑成功一方面积极准备攻城,一方面于四月十二和二十二,两次写信给揆一,令其投降。又调集28门大炮,于二十四凌晨摧毁了台湾城大部分胸墙。

郑成功鉴于台湾城城池坚固,强攻一时难以得手,为了减少伤亡,进一步做好准备,决定采取既“围困俟其自降”的方针。他一方面派遣提督马信率兵扎营台湾街围困荷军,一方面把各镇兵力分驻各地屯垦。

同时,郑成功还到高山族人聚居的新港、目加溜湾、肖垅、麻豆“四大社”进行巡视,受到当地人民的热烈欢迎。

五月初二,郑军第二梯队6000人在黄安等将领的率领下,乘船20艘抵达台湾。从五月初五开始,在所有通向城堡的街道上都筑起防栅,并挖了一条很宽的壕沟,围困荷军。郑成功又3次写信劝揆一投降。但是,揆一仍幻想巴达维亚会派兵增援,拒绝投降。

五月二十八,荷兰当局得到荷军在赤嵌城战败和台湾城被围的消息后,匆忙从巴达维亚调遣援军,于七月十八到达台湾海面。

他们见郑军战船阵容雄壮,踌躇不前,加之风浪很大,在海上停留了将近一个月之后,才有5艘战船在台湾城附近海面碇泊。其中“厄克”号触礁沉没,船上士兵被郑军俘虏。

郑成功从俘虏口中得知了荷兰援军兵力情况后,加紧进行围城和打援部署。

七月二十一,驻台湾荷军决定配合增援的舰船和士兵,分水、陆两路向郑军发起进攻。

海上,荷舰企图迂回郑军侧后,焚烧船只,反被郑军包围。郑水军隐蔽岸边,当敌舰闯入埋伏圈后,立即万炮齐发。经过一小时激战,击毁荷舰两艘,俘获小艇三艘,荷军其余舰船逃往巴达维亚。

陆上,荷军的进攻同样遭到失败。

此后,荷军再也不敢轻易与郑军交战。数月间,台湾城的荷军被围军粮得不到补给,因而士气低落,不愿再战,不少士兵力求活命,陆续向郑军投降。

郑成功从俘虏中了解到荷军的上述情况后,决定把对荷军的封锁战术转为进攻,为此,郑军增建了3座炮台,挖了许多壕沟,以遏制荷军的炮台。

1662年农历一月二十五清晨,郑成功下令炮轰乌特利支圆堡,两个小时内在该堡南部打开了一个缺口,当天即占领了该堡。郑军居高临下,立即利用此堡改建炮台,向台湾城猛烈轰击。

荷军团守孤城,岌岌可危,揆一在城上督战,看到城防已被突破,手足无措。

在这种情况下,郑成功派通事李仲入城劝降。荷兰殖民评议会召开紧急会议,揆一走投无路,只得同意由评议会出面同郑成功谈判。经过会谈,揆一“愿罢兵约降,请乞归国”。

1662年二月初六,荷兰驻台湾长官揆一签字投降。荷军交出了所有城堡、武器、物资,包括伤病员在内的约900名荷兰军民,最后由揆一率领,乘船撤离台湾。

至此,荷兰侵略者在台湾38年的殖民统治宣告结束,宝岛台湾又回到祖国的怀抱。

[旁注]

廪膳生 科举制度中生员名目之一。明府、州、县学生员最初每月都给廪膳,补助生活。名额有定数,明初府学40人,州学30人,县学20人,每人月给廪米6斗。清沿其制,经岁、科两试一等前列者,方能取得廪名义。名额因州、县大小而异,每年发廪饩银4两。

金门 旧名“浯州”、“仙洲”。唐朝时为牧马监地,五代时编入泉州属邑。由于孤悬海中,每为海盗倭寇肆虐之所,直到明太祖洪武年间,始于岛上构筑城池以防御倭寇侵优,依其形势“固若金汤,雄镇海门”而取名为“金门城”,从此乃以“金门”为名。

上尉 一些国家军队中尉级最高级别军官的军衔称号。上尉一词来源于拉丁文“首领”,是一个非常古老的军事术语。以后,上尉逐渐演变为担任连长职务者的军衔称号。世界各国的军衔体系中,都设有上尉军衔。

镇将 源于北魏时期,在北方边区设置6个军镇,为沃野镇、怀朔镇、武川镇、抚冥镇、柔玄镇、怀荒镇。各镇统辖军民者称“镇将”,又有副将等。唐代于边防要地亦设镇,分上镇,中镇,下镇三等,各设镇将、镇副录事、参军等。

信风 在赤道两边的低层大气中,北半球吹东北风,南半球吹东南风,这种风的方向很少改变,它们年年如此,稳定出现,很讲信用,因此称为“信风”。我国古代文献中有“信风”这个词,指的是“随时令变化,定期定向而来的风,即季候风”。

通事 古代官名。原指掌管呈递奏章、传达皇帝旨意等事,后用来指翻译人员。《新五代史·晋出帝纪》:“甲辰,契丹使通事来。”《官场现形记》第五二回:“那个买矿的洋人又来了,后头还跟着一个通事。”

[阅读链接]

1684年4月,台湾正式纳入大清帝国版图,隶属福建省,设台湾府,辖台湾县,凤山县与诸罗县。

后来,康熙皇帝曾评价说:“朱成功明室遗臣,非吾乱臣贼子”,也写下楹联:“四镇多二心,两岛屯师,敢向东南争半壁;诸王无寸土,一隅抗志,方知海外有孤忠。”赠与泉州三邑南安郑氏祖坟。

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了台湾,解放被压迫的同胞,使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维护了祖国的领土完整,捍卫了中华民族的尊严,沉重地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击败外国殖民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