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的决定作用
达尔文的进化论也有局限。它仅仅从生物进化的角度出发,把人看成自然的人,生物的人,把人的本质看成是动物的自然属性或物种的特性,虽然有其合理性,对于完全说明人类社会的起源,还是不够的。因为,当人从动物界分离出来以后,就与动物有了本质的区别。人所组成的社会,是物质运动的最高形式,是人们在物质生产基础上,在相互交往、共同活动的过程中形成的各种关系的有机体,与自然之间有不容混淆的界限。而仅从生物进化
的角度,不足以把人和动物区别开来,不足以把社会和自然区别开来。从生物进化的角度看,人和动物都是地球上的生物群体,除了量的差别,没有质的不同。
弥补达尔文的不足,从而真正解开了人类社会起源之谜的是恩格斯。他针对达尔文学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劳动创造人”的著名论断。这个理论既充分肯定人是由猿进化来的,生物意义的发展是人类诞生的自然前提;又突出强调了劳动这一使人和动物相区别的因素在社会起源中的作用。这样, 恩格斯克服了达尔文学派把人类起源和发展简单地归结为动物的起源和进化,把人类起源和发展的规律简单地归结为生物发展规律的缺点和局限,准确而又全面地说明了人类社会的起源。
大约在三千万年以前,地球上生活着一种高度发展的古猿。它们形体较小,头脑较大,满身是毛,有须,耳朵尖耸,以果实树叶等为主要食物,成群地生活在树上。
大约几百万年以前,地球上出现了造山运动,引起气候的变化,大片树木死亡,森林枯谢,一望无际的森林区变得稀稀疏疏,树间空隙随之增多和扩大。森林减少,食物短缺,古猿在死亡的威胁下开始分化,一部分被迫下树,营地生活。起初它们生活在林间草地上,借助于前肢的帮助开始半直立行走;以后它们学会直立行走,逐渐离开林间草地走向空旷的平原,迈上人的发展道路。恩格斯认为,学会直立行走,是完成了从猿转变到人的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
直立行走带来了一系列变化。首先,视野扩大了,肺和声带得到自由的发展。其次,后肢开始向脚的方向发展,成为专司行走的器官;前肢开始向手的方向发展,学会使用石器和木棍,专门从事其他活动。使用天然工具最初完全是偶然的,生活的需要使它变成经常的。于是,手变成了使用天然工具获取生活资料的器官。由于使用天然工具,手的肌肉、韧带、骨骼发生了变化,大拇指变得长而有力,灵活的与四指相对活动。手变得自由了,能够不断地获得新的技巧,而这样获得的较大的灵活性遗传了下来,并一代一代地增加着,经过漫长时间的积淀,量变引起质变,猿手变成人手。如果说脚的直立是为了便于猎取食物,是劳动的产物,手作为使用工具的器官,同样是劳动的产物。
劳动还使语言得以产生。人类的祖先是最合群的动物,它们结成群体, 共同生活,共同追捕或防御野兽,共同分享劳动果实。共同劳动和集体生活需要协调配合,交流思想,表达情感,这一切使正在形成的人彼此间到了有些什么非说不可的地步。最初发出一些没有节奏的音调,以后音调的抑扬顿挫不断增多,慢慢地学会发出一个个清晰的音节,最后语言随之产生。恩格斯说:语言是从劳动中并和劳动一起产生出来的,这是唯一正确的解释。
劳动和语言一起把猿脑变成人脑。工具的使用,使手接触到越来越多的物体,手上的神经要把外部的刺激传给大脑,促进了大脑的发育;语言的产生,使大脑可以利用它来进行思考并通过它来交流思想感情。不断地交流, 不断地思考,使大脑越来越发达,思维能力越来越高。与此同时,感觉器官也进一步完善起来。大脑、感觉器官、日益清晰的意识以及抽象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的初步形成,使人对周围的环境和事物有了粗浅的认识,萌发出人类特有的自觉能动性,反过来又推动了劳动的进一步发展。
劳动,尤其是与凶猛野兽的搏斗,需要锋利的石片,带棱角的棍棒。人
类祖先先是用天然石片、树枝充当工具;继而靠打碎石头削剪树叶获得工具, 这便是制造工具的开始;在经过一段漫长的实践后,他们终于学会自觉地使用工具来制造工具。工具的制造,把人和动物区别开,把人的活动和动物的活动区别开,是人猿相揖别的标志。从此以后,人类开始了自己的生活。
动物仅仅适应自然界,由自然选择决定自己的生存和发展;人不仅适应自然界,而且利用自然界,改造自然界,使之为自己的生存发展服务。从直立行走到制造工具,人类诞生过程中每一步的完成,既不是上帝的恩赐,也不是自然的给予,是人类祖先从事劳动的结果。从猿转变到人的历史证明, 劳动是将人从动物界提升出来并成为人的其他活动的物质基础的历史活动。
劳动创造了人,也创造了社会。
劳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是社会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没有人,就无所谓社会,也无所谓历史。人要生存,必须吃、穿、住。满足人们吃、穿、住需要的物品称作生活资料。生活资料不会从天上掉下来,不会自动送到人的身边,全靠人自己通过劳动获得。劳动需要工具,需要材料,需要能源等等,劳动生产中所需要的一切物质条件称作生产资料。生产资料靠生产才能制造出来。历史的第一个活动就是满足生活需要的生产劳动。整个社会的存在发展建立在生产劳动创造的财富的基础上。没有无数代人艰辛的劳动,就没有我们今天。所以马克思说:这种活动、这种连续不断的劳动和创造、这种生产,是社会的非常深刻的基础,一旦它停止,哪怕只停止一年,人们就会看到,不仅自然界将发生巨大的变化,人本身的存在也将没有了。劳动中形成了人们的社会关系。社会的重要特征,是社会关系的存在。
没有人与人之间的合作,没有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人们彼此孤立,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社会就失去了维系自身的纽带。社会关系,按马克思的意思,是指许多个人的合作。社会关系是为了劳动和适应劳动而产生的。人满足吃、穿、住的需要,获得生活资料、生产资料,在本来的意义上,只要同自然界打交道,向自然界索取即可,也就是说,只要从事物质生产即可。但问题的复杂性在于,单个的人在自然面前无能为力,在进化过程中,他已失了动物所具有的特殊生存能力,跑得不快,跳得不高,视力不佳,嗅觉不灵。但另一方面,人类在发展中又形成了一些新的更强的生存能力:发达的大脑,灵巧的双手,彼此合作所产生的巨大整体力量等等。只是这些新的更强的生存能力的存在,需要满足一个前提条件:一定要有社会关系存在。就是说,只有在社会关系中,人类才能形成新的更强的生存能力。实际的情况是,人为了获得生产资料、生活资料,以一定的方式结合在一起,先是简单的生产关系,如简单协作、分工;后是复杂的生产关系,如不同生产部门中工人、农民、商人、知识分子的关系,所有制关系、分配关系,剥削和被剥削关系;进而派生出人和人的其他社会关系,如阶级关系、民族关系、国家关系等。今天,生产力的发展已使社会关系紧密到这样一种程度,一个国家要想把经济搞上去,使自己强大,必须对外开放,而不能闭关锁国。
常听人说,某些科学家、艺术家的活动是个体活动,与社会和他人没有关系。这是不对的。一个人,无论他是工人、农民,还是科学家、艺术家, 无论他的活动看起来多么孤独,多么与他人没有往来,实际上都处在社会关系之中。他的吃穿住,他使用的劳动工具和思想资料,都凝结着别人的劳动, 因而总有千条丝万缕线把他和他人、社会联系在一起。要是真像某些人说的与社会、他人没有关系,他既不会成为科学家、艺术家,也不会成为工人、
农民。
劳动过程是客观的物质运动过程,蕴含着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从事劳动的人,劳动所需的资料,劳动的对象是客观的物质的,劳动过程也是客观的物质的。这一过程和自然过程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是在社会关系体系中由人自觉创造推进的过程,是社会历史过程;这一过程和自然过程的相似之处在于,它们作为客观的物质运动过程,都有规律可循。
规律是事物本身发展中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社会规律就是人的实践活动本身发展中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人的实践活动首先是物质生产,它的规律制约支配着整个社会的发展。物质生产规律蕴藏在劳动过程中各种因素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转化、相互作用的关系中。没有劳动,就没有劳动过程中各种因素间的关系;没有劳动过程中各种因素间的关系,就没有相互作用;没有相互作用,就没有物质生产规律;没有物质生产的规律,也就没有在它的基础上派生演变出来的其他社会规律。
今天的社会是高度发达的社会,已经复杂到令人眼花缭乱的程度。生产劳动只是人们所看到的众多活动中的一种,在许多人眼中甚至不是最值得关注的一种。然而,今天的社会是以往生产劳动创造的结果,生产劳动在任何时候都是社会赖于存在的最深刻的基础。人类社会存在一天,生产劳动就要进行一天。完全有理由说,打开了劳动这个“黑匣子”,就找到了社会起源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