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形形态判读

陆地地貌可分为山地、丘陵、盆地、高原、平原等主要类型。

山地,地势起伏明显,相对高度较大的地貌。因此,在阳光照射下,向阳坡受光较强,亮度(系数)值高,色调浅;阴坡亮度值小,色调较深。因此,山地影像的色调很不均匀,如图 4-4(a)。从形态上看,高山海拔高, 通常具有尖顶山峰,及狭窄的锯齿状山脊,地形切割较剧烈,色调差异大, 故影像常伴有大片的阴影,有时山顶上有白色的常年积雪等。中山相对高差不如高山,切割得较破碎,阴影斑块较小,谷地较宽,且有耕地和居民地分布。低山丘陵相对高度较小,山坡较缓,影像色调差异变化趋缓。有时,可形成单个孤立或零散分布的山丘,一般有较多耕地和居民地分布其间,如图4-4(b)。

山顶形状和山坡陡缓主要根据色调变化来判读,如山顶向阳面一般呈三角形,突出在阴影之中,三角形的顶点即为山顶。如山顶色调变化较舒缓或不明显,则表示受光面呈浑圆或平缓的山顶。两斜坡色调深浅交界线就是山脊。山脊阴坡的色调也有深浅之分,色调浅且均匀表示坡缓,色调深或有阴影者表示山坡陡峻。两山脊之间的低洼部分为山谷。像片上可清楚地分出狭谷和宽谷。狭谷两侧坡度较陡峻,其底部常被阴影遮盖,影像色调多为深色; 宽谷底部较平坦,常有农田和居民地分布。

盆地,盆地的影像特征是四周被山地、高原或丘陵所围,中间则呈低平的盆状地形。

平原,平原影像的主要特征是地面平坦,色调均匀,多分布有耕地农田、居民地和道路等。有时,平原局部影像的色调变化也很大,如作物覆盖时或土壤湿度差异较大时,色调就变的较深且不均匀,如图 4-4(c)。

高原是顶面比较平坦的宽阔高地。一般影像色调较浅,且较均匀。高原被沟谷切割的部分影像色调有深有浅(沟谷分布走向不同所致),阴影呈带状。特别是在西北黄土高原地区这种影像特征更为典型。

以上这些地貌形态规模较大,分布范围广,一般用小比例尺航空像片,

或在像片略图上即可进行判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