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航空像片目视判读步骤

地理工作中航空像片判读,通常可分为准备工作、室内判读、野外校核和成图总结等四个阶段进行。

(一)准备工作

  1. 资料准备。航空像片是最重要的资料。根据判读任务的需要,应收集不同波段、不同比例尺和不同拍摄时间的各种航空像片。航空像片要构像清晰、反差适中、层次丰富。像片四周的主要标志要清楚,对所收集到的航空像片要进行质量评述(包括像片倾斜、重叠量、比例尺、影像分辨率及其洗印质量等),以保证判读的质量及其任务的完成。

关于像片的说明资料,如航摄机焦距、摄影比例尺、航高、摄影时间等参数对判读都很重要,应收集齐全。此外,还应收集判读地区的地形图,以及相关的专题图和地理文献等,作为判读的参考。地形图的比例尺与航空像片比例尺相近为宜,以便于对比和转绘。

  1. 工具材料准备。像片判读所用的工具,主要有立体镜、放大镜、直尺、比例规、透明聚酯薄膜(或透明纸)等。在室内判读最好用反光立体镜,野外判读以桥式立体镜为宜。

  2. 熟悉地理概况。在进行判读前,应阅读判读地区的地理文献和地图资料,掌握该地区的基本地理特点,这会为以后判读工作带来很大便利。

  3. 圈定像片使用面积。每张像片使用面积的大小,根据工作精度要求和地面高差大小决定。一般只用航向重叠和旁向重叠中线围成的范围作为使用面积,逐片圈定。使用面积的 4 个角点在相邻像片上应易于寻找和识别,以保证使用面积相互衔接。若工作精度要求不高或地形起伏不大,也可以隔片圈定使用面积。

  4. 像片图的制作。由于每张像片所包括的面积有限,为了纵观地区的全貌,经常把所用的单张像片拼接成像片图。按作业方法和用途的不同,像片图可分为像片镶辑图、像片略图和像片平面图三种。

像片镶辑图是按照相邻像片的重叠部分拼成的。其制作方法是根据航线和像片编号,依次按明显地物把像片拼接起来,固定在图板上,构成一幅像片镶辑图。如果再把像片镶辑图按照一定比例尺照像缩小,可制成镶辑复照图。镶辑复照图通常注有地形图的图幅编号、摄影比例尺、摄影日期和复照比例尺(版图一)。在这种图上,可以了解摄影地区的全貌,查找所需要的航空像片,是使用像片时不可缺少的索引图件。

像片略图则是用航空像片的使用面积镶嵌而成的,一般以地形图图幅为单位或根据需要以某一地区为单位制作。制作时从每幅像片略图的中间航线的中心开始。依次使相邻像片使用面积附近的地物重叠起来,并固定在图板上。然后,沿纵向重叠的中线切割像片(切割时不要切断重要地物)。把每张像片的中央部分拼接起来。中间航线拼接以后,即可进行相邻两条航线的拼接和切割。相邻航线的切割线,要选在旁向重叠的中央部分。待全幅图的像片拼接和切割完毕以后,把每张像片留下来的中央部分,贴在图板上,就成为一幅像片略图。像片略图可用于野外调绘和判读。

像片镶辑图和像片略图是用未经纠正的航空像片制作的。不同像片的比例尺还有一些差别,同时还包含有倾斜误差和投影差。

像片平面图是利用纠正过的像片拼接而成的像片图。航空像片的纠正工作是在纠正仪上进行,纠正后的像片消除了倾斜误差,同时也把地形起伏引起的投影差限制在制图精度范围内,统一了各张像片的比例尺。像片平面图的拼接方法与制作像片略图的方法基本相同,只是镶嵌时不是用明显地物拼接,而是用控制点拼接,故精度较高。

像片平面图的用途较广,它除具有像片略图的全部用途以外,还可以象地形图一样在各种工程建设中使用。

(二)室内判读

在了解和掌握判读地区地理概况的基础上,根据判读任务的需要及相关学科的特点,制订出统一的分类系统(土地、植被、地貌等分类系统),并选择已知或典型地区总结和建立其判读标志,然后逐张像片进行判读。

单张像片判读时,要依据判读原则,先进行宏观观察,掌握其整体的特征,先易后难,从浅入深,分别识别出地物的属性及勾画出其分布范围和界线,并用统一的符号和线条标示清楚,绘制出判读草图。

判读过程中,要注意利用已知资料,以及放大镜、立体镜等辅助工具。对重要的地物和现象以及有疑问的地方应加以特别的标记,以便在野外校核时重点进行检查。

(三)野外校核

野外校核是航空像片判读的一个重要环节。野外校核工作要根据室内判读后拟定的路线进行,把室内判读的结果与实地对照,特别是对一些重要现象和有怀疑的地方,应详细加以观察和验证,以修改和补充室内判读的不足。

野外校核除携带单张像片外,还要带像片略图。因为像片略图包括的范围大,能在相当大的范围内进行对比判读,同时还能把当地的判读结果与相邻地区的资料进行对比。

(四)成图与总结

判读结果经过野外校核以后,即可将其转绘到准备好的底图上,以制成专题图件,并根据任务要求,编写总结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