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貌形态判读

卫星图像的地貌形态,主要是指构造地貌中较大型的地貌形态,如山地、平原,以及盆地、丘陵等。它们在卫星图像的特征,与航空像片上有相似之处,只是更概括,范围更大。一般不难判读。判读时,为了观察地形的起伏变化,可将阴影(部分)对向自己,“逆光”观察,以得到正立体的观察效果。

(一)山地、丘陵、盆地的判读

山地和丘陵由于地形起伏,形成阴坡和阳坡,产生色调的深浅变化。特别是“逆光”观察时,可观察到地形的高低起伏,较明显的山脊线和谷坡, 以及山体分布的轮廓。进一步判读可根据地形切割程度,并参考相应的地形图,将山地划分为高山、中山、低山和丘陵。

高山和中山一般色调不均匀且变化较大,阴影浓重,山脊陡峭,地形切割较大。常具有较明显的山脊线,有时可见积雪或冰川分布。

低山和丘陵一般色调差异变化较小,谷地宽浅,谷坡舒缓,地形切割小, 山顶常呈浑圆状。低山一般为连续的山体,有时可见不连续或不太明显的山脊线。而丘陵常为孤立的山丘,常散布于山地与平原的过渡地带。

盆地是被山地或高原包围,中间相对平坦的地区,色调较均一。具有一定规模的盆地,在反差条件较好时,盆地轮廓一般都不难勾画出。

判读时,若与假彩色合成图像或其它增强图像配合效果会更好。山地不同坡向的山坡上植被种类及其生长状况、植被垂直分布的特点、各种地貌形态及人工开发利用状况,均可在图像上不同程度地反映出来。因此,根据色彩、色调的分析,并结合实地资料进行综合判读,可准确地判定山地、丘陵、盆地及其分布的范围以及开发利用的现况。

(二)平原、高原的判读

平原、高原地面较为平坦,色调均匀且单一,呈平面状展布。可依其所处位置、形态及海拔高度,区分出低平原和高平原。平原中可区分出山前冲积平原、冲积平原和海积平原。平原是人口集中和主要的农作区,城镇广布、耕地宽平密布、道路交通及灌溉渠道纵横共同构成了平原的景观。判读时可结合这些与平原相关的地物和现象进行判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