彗星是从哪里来的

宇宙空间中有许多彗星,但绝大多数是小彗星,大彗星只有少数几个。大多数彗星又都是沿着又扁又长的椭圆轨道环绕着太阳运行,每隔一段时间才能来到距离太阳和地球较近的地方,比如,著名的哈雷彗星要每隔 76 年左右的时间才会来太阳身边一次。因此,居住在地球上的人类,要想用肉眼看到彗星,机会是很难得的。

尽管如此,天文学家对于彗星的研究却一直没有停止。他们发现,彗星的体积虽然很庞大,但却只是一团稀薄的气体。它的中心部分称作彗核,是由比较密集的固体质点组成的。周围云雾状的光辉叫彗发。彗发与彗核合称彗头。后面长长的尾巴叫彗尾,呈扫帚状。它是在彗星接近太阳时,受到太阳和太阳光的压力形成的,因而总是背着太阳的方向延伸出去。

从彗星的结构可以看出,决定它的性质的部分是它的彗核,而彗核是从哪里来的呢?显然,知道了彗核的起源,也就知道了彗星的起源。

早在 1950 年,荷兰天文学家奥尔特就提出了一个有名的假设,在太阳周围存在着一个巨大星云团(后来被命名为奥尔特云),它就是一个彗星库, 里边有上亿个很小的固体状彗星核。在过往恒星的引力作用下,奥尔特云就向太阳系内部馈射彗星。